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杭州地铁2号线钱塘江江北风井工程紧邻钱塘江北岸大堤,地质情况复杂,涉及到的承压含水层为圆砾层,基坑降水难度较大;周边还有交通银行、庆春路隧道等重大建构筑物,对环境保护要求高.针对这些特点,详细介绍和分析了该工程承压水治理方案,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3):134-137,141
杭州地铁1号线下沙江滨站至滨江一路站区间是杭州地铁建设的第1条大断面穿越钱塘江的盾构隧道工程。在阐述该工程概况及隧道断面和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工程难点,主要包括:下穿钱塘江大堤、下穿江底输油管、高水压下管片接缝防水等。采用工程类比、工程实测等手段,针对各个难点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这些应对措施可为类似的越江隧道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杭州地铁1号线三期下穿钱塘江区间采用单洞双线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断面形式,泥水平衡盾构法施工。针对其下穿钱塘江及大堤、下穿江底输油管、高水压下盾构施工以及有压气体等设计施工重难点问题,通过工程类比、数值计算等手段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并通过现场实测结果进行验证。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大断面越江地铁盾构隧道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2007年12月27日,铁道部、浙江省相关领导在杭州钱塘江畔庆祝钱江铁路三桥建设工程开工。钱江铁路三桥是在钱塘江上建设的第三座铁路桥梁,北接改建后的杭州东站,南接待建的杭州南站(萧山站),是沪杭甬客运专线杭甬段和杭(州)长(沙)客运专线控制工程。  相似文献   

5.
杭州地铁1号线滨江站—富春路站区间起于钱塘江南岸滨江站,下穿钱塘江后到达江北富春路站,是杭州地铁1号线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工程之一,也是保证1号线按期通车的关键节点.由于钱塘江潮汐、江水冲刷等原因,江底覆土变化大;同时,受到江底圆砾层、承压水和沼气等影响,加泥式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时面临刀具磨损严重、江底换刀、螺旋输送机喷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铁路盾构法隧道特别是大直径盾构隧道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也不乏一些低速客运专线穿越城区及大江大河时的盾构隧道。由于盾构法隧道造价高、工程技术难度大,有效地优化其横断面设置,在满足设计功能的前提下减小横断面,可以有效地降低工程投资和技术难度。以杭长客运专线钱塘江隧道为背景,从车辆限界、接触网、救援通道的宽度3个方面入手,对其横断面进行优化处理,最终将钱塘江隧道的横断面内轮廓由11.5 m优化到10.6 m,工程投资节约了15%,避免了工程浪费,其优化的横断面也是合理、可行的,为同类型其他工程的设计施工起到了借鉴及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杭州地铁4号线联庄站~水澄桥站区间隧道下穿钱塘江及两岸大堤,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法施工。由于受钱塘江潮汐、江水冲刷等影响,施工过程中需解决钱塘江大堤保护、高水压下盾构施工、江底联络通道施工以及有压气体等重难点问题。针对以上设计重难点,从多角度、分阶段地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思路,并通过现场实测结果验证了设计理论的正确性,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覃方保 《铁道建筑》2002,(11):17-19
结合钱塘江二桥南引桥等工程实例,介绍将架桥机零号柱进行适当改造并改变架梁工序,毋需对斜交桥墩采取任何技术措施,也不增添辅助机具,即能解决斜交桥的架梁问题。  相似文献   

9.
介绍杭州地铁1号线穿越钱塘江隧道采用的土压平衡盾构法.由于地质情况复杂,盾构施工要同时克服卵石层、高承压水、有害气体(主要为甲烷)三大难题.论述在这些特殊地质条件下采取的掘进施工工艺,有效地克服了以上难题,保证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受线路位置的限制,处于市区的浅埋隧道往往近距离穿越一些地表建筑物,施工环境十分复杂。爆破开挖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引发工程爆破事故纠纷。本文以杭州市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浅埋段爆破为例,分析电子雷管爆破震动和普通雷管爆破震动的特点,为解决复杂环境条件下控制爆破问题提供依据。研究结论:通过对杭州市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浅埋段爆破震动测试数据分析,得出:(1)电子雷管爆破震动峰值震速低、持续时间短、波形均匀、稳定性好,减震效果明显;(2)电子雷管爆破震动频带范围宽,呈现多峰特征,高频成分相对较多,其时能密度曲线峰值多而密集,无明显分离的突峰点,逐孔起爆的干扰和叠加作用明显;(3)电子雷管精度高、安全性能好,能够有效改善爆破效果和降低炸药单耗,综合效益显著;(4)本工程所采取的控制爆破和隧洞支护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对城市浅埋段控制爆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铁路撷趣     
趣闻 茅以升痛炸钱塘江桥 中国造桥历史久远,若赵州、荒沟之桥者不可胜计。然造桥炸桥皆出一人者,则史册鲜见,茅以升痛炸钱塘江桥,即现代史之沉痛一页。 茅以升因聆听中山先生之革命需要武装、建设之演讲,潜心发愿,选定桥梁专业。嗣后赴美求学,获硕士、博士学位。所作《框架结构的次  相似文献   

12.
以杭州市紫(紫金港)之(之江路)隧道工程为依托,对紫之隧道西线超近距离下穿既有钱塘江输水渠施工中地面塌陷处理和输水渠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隧道下穿既有结构时常用的保护方法,然后针对施工现场地层软弱和地下水渗流较强的特点,采用了回填混凝土、管线悬吊保护、补做围护桩、锚杆加固等地面塌陷处理和管线保护技术,为类似地层中隧道下穿施工管线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996年1月9日我国享誉中外届时将隆重举办和参与开展一系列的著名科学家、近代桥梁工程奠基纪念活动:人之一茅以升先生诞辰一百周年,1、举办高规格、小规模的纪念为纪念这位对我国科学教育、工程 座谈会;建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一辈科 2、在钱塘江桥畔建立茅以升先学家,经中央批准,全国政协、九三生塑像;学社、中国科协、铁道部等有关单位 3、出版茅以升科技文献;  相似文献   

14.
《上海铁道科技》2008,(3):F0003-F0003
建造于1937年的钱塘江大桥,至今已运行逾70周年。按照铁道部运输局的安排,上海铁路局技术中心的西南交通大学共同承担了该桥静、动载检测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江底进行地铁盾构施工,若土仓压力控制不当,会使江水涌入掘进面,带来很大危险.为降低盾构越江施工的风险,以杭州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越江工程为背景,根据该区间工程的线形、地质水文特点及周边环境的情况,将盾构越江段分为6个区段,并分析了各区段的特点.在试验段施工参数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越江段的分区情况和施工环境等条件,提出了越江段的土仓压力合理设定值为0.15~0.38 MPa.越江段土仓压力实测结果为0.21~0.52 MPa,土仓压力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值为1.08~2.17.通过对土仓压力进行分区研究,为土压平衡盾构顺利穿越钱塘江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也可为其他越江盾构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阐明了桥渡冲刷测深装置的原理,特点,性能,以及本装置于1989年-1991年先后在南京长江大桥及钱塘江大桥的检测情况及考核结果。  相似文献   

17.
工程概况 嘉兴一绍兴高速公路全线处于杭嘉湖平原及杭绍平原区.其中跨越杭州湾钱塘江的跨江位置.位于杭州湾河口尖山河湾的中部。桥梁推荐方案为:主通航孔桥为自锚式悬索桥布跨.主跨408m,主孔3000吨级双向通航,两侧各设两个副孔.跨径192m.1000吨级单向通航。大桥主要技术标准为:全线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大桥设计行车速度100km/h.双向八车道,桥长10209m,单层桥梁宽度40.5m,桥梁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相似文献   

18.
钱塘江大桥于1937年9月建成通车,是由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并主持施工的第一座双层式公铁两用特大桥,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目前仍承担着铁路运输任务。大桥安全监测系统采用传感器、信号处理、网络通信、计算机及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对梁、墩关键部位的振动、应力、位移进行长期监测,并依据规范对桥梁安全状态进行评估。本文介绍钱塘江大桥安全监测系统的基本构成、测试数据分析与安全评估方法。该系统实现了基于桥梁结构实时响应的桥梁安全监测,为铁路老龄桥、病害桥和重点桥梁的运营管理、养护维修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结合杭州地铁2~#线人民广场站深基坑降水的工程实践,采用三维渗流模型模拟基坑内外渗流场,选用有效的降水设计方案,保证基坑开挖期间安全,并对承压水降压风险和地面沉降进行分析,为类似工程积累宝贵的经验。研究结论:(1)降水工程的专业性强,地域性非常明显,类似工程经验非常重要;(2)钱塘江两岸分布着复杂深厚的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其间发育有多层厚度较大的孔隙承压含水层,各含水层之间发生强烈的水力联系,构成了一个复合含水层系统,具有极高的承压水位,大大加大了深基坑降水的难度;(3)在深基坑的降水设计中,必须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基坑的围护体系结合起来,选取合理的水文参数,进行详细的三维渗流分析,才能保证降水方案的合理、有效;(4)降水运行必须严格执行设计方案中的运行要求,尽可能减少承压水位降深,进而有效控制坑边路面沉降量,确保周围建筑物的安全;(5)实践证明,该方法正确、可靠,是复杂深厚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地区承压水深基坑降水设计的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20.
杭州地铁1号线滨江站—富春路站区间盾构施工隧道穿越钱塘江,介绍该区间的纵断面设计在多个设计阶段进行调整的过程,阐述冲刷线下盾构隧道的覆土厚度确定的多种因素,除了要满足抗浮的要求,还需要满足纵向计算中接头张开量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开导致较大工程风险的卵石层、下部岩层等较硬土层。介绍越江盾构隧道的冲刷线下覆土厚度情况,以及如何确定越江盾构隧道的冲刷线下的覆土厚度。说明越江盾构隧道的冲刷线下覆土厚度的确定是隧道设计的关键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条件,确定合理的纵断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