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下穿京九铁路隧洞工程,隧洞浅埋,围岩土体松散,为有效控制路基沉降,采用管幕工法以保证开挖过程的稳定。介绍了500mm管幕工法的结构设计、施工流程及夯管导轨的铺设、导向器和钢管的安装等,以及夯管方向控制及纠偏措施。通过采用500mm超前管幕预支护技术,保证了铁路正常运营安全、隧洞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是国家重点工程,下穿既有结构物的大型暗涵是南水北调工程中一种比较典型的结构形式。下穿段浅埋暗挖施工过程中洞内安全和地面环境问题突出;对于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施工中防温裂技术难度大,影响因素错综复杂,一旦控制不当,容易造成结构裂缝超限。严重影响暗涵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功能。论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古运河枢纽工程下穿石太高速公路段为背景,对既有高速公路路面沉降和箱涵结构混凝土限裂温控标准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认为,施工过程中既有路面沉降应控制在100mm以内、结构混凝土内部温降应控制在54.4℃以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中洞多分部开挖技术、一次性施作长管棚结合小导管注浆超前预支护技术、设置遮阳棚和地垄储料保温措施等综合施工技术,确保了施工过程中既有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和暗涵结构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与既有构筑物的近距离交叉工程不可避免.下穿施工不仅要保证既有铁路的安全运营,还要确保盾构施工安全.以北京地铁6号线下穿京承铁路为依托,针对粉质砂土层地质条件提出了既有铁路路基注浆+扣轨加固方案,并对盾构压力、出土量、姿态控制、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提出控制措施,从而成功穿越超...  相似文献   

4.
以杭州地铁 9 号线一期工程下穿沪杭铁路框架桥为背景, 建立盾构下穿施工三维数值模型, 分析软弱地层环境下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铁路框架桥的影响, 提出多种确保铁路安全运营应对措施, 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监测。 数值分析表明, 盾构隧道下穿施工中铁路框架桥最大沉降量为 6. 72mm, 进行洞内注浆加固后, 最大沉降量降为 4. 76mm, 说明在软弱地层环境下及时进行洞内注浆对抑制铁路框架桥的沉降变形具有显著效果; 监测结果表明, 盾构右线施工对框架桥沉降变形的影响大于左线, 铁路框架桥最大沉降达到 6. 9mm, 采取应对措施及时进行洞内二次注浆, 可有效控制框架桥的持续沉降变形, 铁路框架桥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5.
沈阳地铁某车站出入口下穿浑南大道,既有有轨电车5号线沿浑南大道路中敷设,出入口下穿浑南大道及有轨电车段采用暗挖法施工,暗挖出入口结构顶部主要位于粉细沙及杂填土层中,地质条件较差,有轨电车对沉降要求较严格,本工程采用前进式注浆大管棚+小导管超前加固,CRD工法开挖,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根据有限元计算,有轨电车最大沉降量约7.2mm,实际施工完成有轨电车最大沉降量约9.2mm。  相似文献   

6.
结合西柏坡电厂废热利用入市项目下穿京广铁路防护涵工程,介绍多孔、大直径、小间距顶管同步下穿铁路既有线施工技术,阐述了顶管下穿前的线路加固技术、大直径顶管同步穿越过程中沉降控制措施等。监测数据表明,沉降量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保证了铁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中州大道车辆段出入线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圃田西站18条股线,通过风险分析,制定线路加固措施:对4条运营线路采取地面注浆+便梁架空保护措施,对其余14条股道采取地面注浆+扣轨保护措施,确定具体穿越技术方案,加强监控量测,同时制定周密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有效的保证了铁路大动脉顺畅运营及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铁22号线盾构法施工,下穿运营地铁3号线,下穿竖向净距离仅5.5 m,地质为典型的上软下硬地层,不能进行常规的地面垂直注浆加固,采用洞内定向钻孔注浆加固措施.介绍了钢阀管定向钻孔注浆的设计、范围和工艺,盾构机气压辅助模式掘进控制措施等[2].所采用技术保证了下穿安全、结构保护良好.  相似文献   

9.
根据供水框构涵下穿铁路施工情况,结合运营线路实际,制定了线路加固与维护措施,以及贯穿施工全过程的施工期间线路监测方案,确保了下穿铁路结构施工质量和线路安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地下道路安全快速的下穿运营地铁问题,依据现有的浅埋暗挖技术,并对其预支护措施进行改进、加强后采用竖向旋喷桩、φ402锁扣管幕注浆支护和掌子面全断面深孔注浆,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运营地铁安全和隧道结构安全进行分析,通过第三方安全评价验证其设计理论的安全可靠,采取第三方监测实施动态设计以确保理论与实际相适应。浅埋暗挖法下穿运营地铁本文所述预支护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地面沉降和保障隧道实施过程的安全,目前本工程下穿地铁一直处于正常运营状态,可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软弱地层矿山法开挖过程中,地层加固直接影响到开挖的安全和效率。基于西安地铁4号线下穿火车站咽喉区暗挖施工实例,结合对类似地层注浆工艺及其效果的调研,对特殊地段隧道围岩注浆加固方案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对开挖前不同段的注浆加固试验,确定出钻孔长度、注浆压力、扩散半径及浆液配合比等工艺参数,确保了隧道开挖处于无水作业环境,保证了施工与施工过程中火车运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地铁网的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城市轨道交通下穿铁路股道和建筑物等风险源。为确保盾构机在推进过程中的不间断运行和沿线风险源的安全,结合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盾构下穿呼和浩特火车站的施工实践,针对风险源的特点,提出了洞内管片背后二次深孔注浆、轨道结构扣轨加固和预埋注浆管等措施,保证盾构隧道下穿过程中各项风险源的安全。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工程浅埋暗挖法地下通道穿越北京东北环线采用的D16便梁加固体系工程实例为研究背景,着重介绍了在小跨度暗挖工程穿越固有铁路时,采用的D16便梁加固铁路的施工方法及安全技术措施,以期进一步推广应用该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交叉车站换乘节点施工过程中既有车站沉降超限问题,依托郑州4号线会展中心站下穿1号线暗挖段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两种新建结构的施工方案。在保证变形能够合理控制的情况下,结合经济投入,推荐在换乘节点两侧明挖结构施工过程中直接将部分新建结构与既有结构连成整体的施工方案,形成了以新、旧结构无缝连接的结构体系为基础、以暗挖段土体适当加固以及注、排同步技术为辅的既有地铁车站换乘节点暗挖段托举施工工法。实践表明,该工法不仅降低了开挖过程中既有结构沉降的风险,同时大大的节约了开挖土体超前加固及初期支护的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形成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青岛地铁2号线要下穿正在施工的地铁3号线隧道区间,两条线二衬最近相距0.8m左右。在施工过程中,对地铁3号线采用涨壳式预应力锚杆加固、注浆堵水等措施,对地铁2号线掘进采用超前管棚注浆支护、减震及微爆破的施工技术,成功的实现了下穿。工程监测表明,隧道区间未见裂缝与漏水,沉降及振速均满足要求,证明所采取的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6.
孟令东 《北方交通》2010,(5):137-139
针对庙岭隧道洞口段覆盖层较薄、围岩风化严重且破碎、以及隧道开挖断面大等特点,我单位在施工中对隧道洞顶采用地表注浆预加固,在暗挖洞口采用超前管棚注浆支护,很好地解决了隧道安全进洞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铁五号线区间隧道蒲黄榆至天坛东门段在玉蜓桥两侧下穿京山铁路,隧道埋深17 m。为保证既有线运营安全,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预加固技术,监控量测结果表明路基沉降可以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下穿既有铁路在施工中存在不少难题,施工不当易产生路基塌陷、钢轨沉降等事故,极大影响主体结构的可靠性以及行车安全。以仁新高速丹霞枢纽互通四孔并行大跨框构桥下穿韶赣铁路为例,对顶进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通过采用钢花管路基注浆、钢便梁施工、路基加固等措施,控制顶进施工过程中铁路路基沉降在规定范围内,以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在浅埋、软岩条件下用钻爆法开挖隧道,安全顺利下穿城市道路需要解决诸多的技术问题,并且做好施工监控。结合工程实际探讨了施工开挖和微震爆破理论、超前导管注浆支护、量测监控技术等施工控制技术,对工程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玉双路站—牛王庙站区间双线隧道近距离下穿运营2号线,同时进行盾构接收施工工程为背景,阐述盾构下穿前、中、后以及接收施工阶段的大管棚支护、多重注浆、刀具调整、掘进参数设定、自动化监测以及快速接收、洞门封闭处理等关键施工技术.在成都卵石和泥岩复合地层中盾构施工时,通过采取大管棚预加固、自动化监测等技术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