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雨 《汽车杂志》2007,(12):218-218
在中国有许多人买车首先考虑的就是家庭。如果说要想很好地适应中国家庭,最好是买一款MPV,可是国内现在能够完全适应普通家庭需求的MPV还是稀少,郑州日产御轩的上市让大家又多了一个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国家用轿车的普及才刚刚开始,就成全了一个从前不被人注意的行业——汽车装饰。在汽车交易市场,满眼的新车正在做内装饰,与买车时不同的是,此时的消费者大都“沉默是金”。问及汽车经销商汽车装饰的话题,他们说有70%的消费者对汽车装饰是外行,都知道买车之后  相似文献   

3.
朱先生的哈飞赛马已经快要在市面上绝迹了,但说起他买车经历,还真有些潮流。据朱先生说,他的这款车是在《新快报》组织的哈飞赛马团购中购买的,当时买车的几十个人里,只有他一个人买自动挡,刚好11万元。  相似文献   

4.
区雯  徐雨 《汽车杂志》2007,(9):104-109
如何从一个人买车的行为来判断他是否已经跻身享乐主义的行列呢?答案是:他买什么车不重要,买什么品牌也不重要,他不需要听从任何人的意见,不需要考虑别人的眼光、看法。更不需要销售小姐给他唠叨一轮这车如何省油。售后服务多么好。喜欢就上,买车也是一种娱乐,这就是享乐主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Q&A信箱     
《汽车杂志》2006,(8):210-225
领驭发动机问题 尊敬的编辑们:你们好!我在近期准备换一辆上海大众产的帕萨特领驭,但不知道是买1.8T手自豪华型还是买2.8V6手自豪华型,在不考虑价格的前提下,我在两者之间很难选择。所以特提几个小问题,敬请解答,以便在买车时心里有数。  相似文献   

6.
2004年车市是在业内的一片“低迷”声中结束的。而从2004年已经买了车或者打算在今年年初买车的消费者来说,除了刚刚出手车价跟着再次下降有点让人心里“不爽”以外,不断下跌的车价肯定让更多的人开始计划买辆车来开开。事实上,在世界车市近年来只有一位数的增长率的情况下,中国车市能够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率,实在让全球所有的汽车业巨头看着眼热。  相似文献   

7.
张虔 《车时代》2011,(1):118-127
年底,朋友打来电话差不多有一半是咨询买车的,换车的人又有一大半考虑买SUV的,而让我稍有点惊讶的是,买第一辆车的朋友中居然也有将近一半考虑SUV,这让我最近几天比较注意马路上车型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汽车知识》2009,(8):95-95
由于资金有限,小弟打算买一辆二手车作为代步工具。不过听人介绍说买二手车有很多猫腻,弄不好就当,所以请问一下,要想尽量避免后患,我在买车时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多谢!  相似文献   

9.
各抒己见     
《汽车导购》2007,(2):19
买车也可以省钱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汽车进入家庭”已经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拥有汽车”已经不是有没有能力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必要和什么时候出手的问题了。不过需要明白的是,目前中国老百姓买车的能力还不能同国外相比,买一辆车的花费在普通家庭的经济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因此如何能够尽可能地节省一些买车过程中不必要的开支,也能够给大家的买车计划带来不小的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总结了一些可以节约买车开支的技巧,拿来和大家共同分享,也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省点钱。  相似文献   

10.
黄乙 《北京汽车》2001,(6):18-18,23
入世在即,说到汽车,寻常百姓最关注的便是价格.因为同样一辆别克轿车,在国际市场售价2万美元,在中国却要卖到4万美元,因为有100%的关税.中国加入WTO后,关税将大幅下调,汽车,尤其是轿车价格也将随之下降.因此,据说早在1992年,GATT中国工作组举行第10次会议,开始讨论中国复关的议定书,似乎复关在即,就有人卖掉了手中的汽车,揣起钞票,等着买便宜的进口车.如今复关在即,更多的人,尤其是准备买车的人都在翘首以盼,等待入世后汽车价格的跳水.  相似文献   

11.
SAM 《汽车杂志》2007,(8):222-223
中国的经济水平已逐渐上升到一个平稳的发展阶段,国人的手里也慢慢地有了一些积蓄。但毕竟还不是很富裕。养车的费用成为老百姓在买车时的最大顾虑,不可否认高档车的开销比中低档车要高很多。因此在中国汽车市场,10万左右的家用轿车成为中国老百姓在买车时的主要目标。 目前中国老百姓买车的人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成功的中年人;一类是年轻的事业开拓者;再有一部分,在父母的资助下20岁出头的小青年购车的,也不在少数。针对以上三类人群,笔者给予最富挑战性的10万元左右家用轿车选车目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只爱两厢     
这次的买车故事又是一个和谐家庭的选车经历。项小姐和她先生一位是公司白领,一位是企业骨干,都已经考下驾照很长时间,但一直都没有自己的车开。组建家庭之后,他们二人开始筹划买辆适合自己的代步工具。项小姐说,她先生工作单位较远,现在每天挤车太辛苦,每天打车又不太现实,两个人这两年的积蓄也能买辆车,所以就下了买车的决心。  相似文献   

13.
网友妙帖     
《汽车杂志》2004,(11):165-165
当今的中国乘用车市场再也不是好像以前老三样的单调,各国名厂纷纷来我国设厂,其中不小厂已把自已的最新车型本士化,而现在还有纵多的民营企业想进来吃这块蛋糕,难道现在以我国的GDP真的能吃得消那么多产量乘用车吗?我个人觉得该买车的都已经买了,买不起的到底是不会买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家合资汽车企业的外方老总和记者聊天:他说,过去对中国市场判断过于乐观,13亿人口,只要有一小半人买车,也将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市场?几年做下来,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中国的汽车消费有很大局限性。这个老外认为,除了宏观政策和使用环境的局限外,中国的汽车消费人群相对集中,还远未到普及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缘定颐达     
《汽车驾驶员》2007,(2):84-86
买车也要讲缘分的,这就像交朋友一样。这就是我和身边的朋友地买车过程经验的总结。本来是陪着朋友去挑车,原本是想凑凑热闹,结果朋友没买,我们却提了一辆车回来。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在琢磨,还有比我们买车的过程更不告谱的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许多第一次买车的消费者迅速懂得了互联网的威力。他们利用网络来帮助自己看穿眼花缭乱的市场宣传,选中符合自己预算和喜好的最佳车型,在大多数消费者缺乏经验且汽车厂商的广告到处泛滥的中国,这显得非常重要,随着近年来汽车价格持续下降,中国家庭购车时精挑细选,以确保用最低的价钱买到最好的车子。鲍尔市场研究公司国际业务高级副总裁汉弗莱说:“买新车的中国人用互联网当帮手,他们在这方面表现得异常活跃。”据该公司统计,自2002年以来,使用互联网选购汽车的中国消费者数量增加了两倍多,占购车总人数的近一半,超过了日本,正在接近美国.  相似文献   

17.
马欣 《汽车导购》2004,(9):69-71
经济发展的直接结果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拥有汽车已经不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因为对于很多国人来说,汽车正在逐渐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有没有车已经不是非常重要,即使现在不买将来也会买。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解决“如何拥有”的问题,买什么样的车,买车后怎样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的喜好、如何通过爱车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江涛 《汽车杂志》2013,(12):84-84
很多人都知道,天窗对于汽车而言就是一个鸡肋,但在买车时,还是愿意多花点钱买台带天窗的,似乎有天窗的车才算高端大气上档次!至于其用途,清楚的人并不多。 天窗到底有什么用处呢?采光?通风?还是观景?也许买车时你是这么想的,但事实上,汽车并不需要天窗来采光,那点通风作用也很少被用到。慢慢地,很多车主甚至作用也很少被用到。慢慢地,很多车主甚至都忘了自己的车有天窗这么回事。  相似文献   

19.
又到了新年,每到这个时候,经销商和厂家是最忙活的。来吸引翘首等待一年想把整沓的银票交给他们的消费者。随着新车的不断上市和改款更新,为了让消费者真正做到“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买车遵循“打破沙锅问到底,穷其所思”的原则,我们每年都会推出一个买车的专题来指导、详解购车流程,尽量让消费者钱包里的钞票真正做到“一分—厘都花在刀刃上,买车决不花冤枉钱”,不断加深对购买过程的认识使整个过程变得清晰明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在挑车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三厢派和两厢派的阵营划分得非常分明,不少人在买车时表示自己只买三厢车,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表示只买两厢车。其实从汽车市场的整体趋势来看,在新一代年轻人成长起来之后,提倡休闲和运动观念的两厢车日益受到推崇。我就碰到了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