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了建设型调车机车冬季轮对踏面磨耗规律及产生过量磨耗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减磨措施,采用相应措施后,轮对踏面在一个架修期内减少了磨耗,减少了旋轮次数。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电气化铁路多在坡道较大、弯道较多的山区,机车轮对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如何减少轮缘磨耗是电力机务系统的一个重要课题。减少轮缘磨耗,不仅可以减少机车检修工作量,提高机车运用率,而且会带来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一、我段机车轮缘的磨耗情况我段地处鄂西山区,担负着襄渝线东段的运输任务,该区段全长364km,共有277处弯道,占该区段全长的35%。于1980年8月通车,采用SS1型电力机车,在头两年内,机车轮缘磨耗十分严重。对于旋削后的标准轮对,多数机车只运行一个定修公里(2.3~3.5×10~4km)就磨耗到限,需要旋轮,少数机车连一个定修公里也走不到就要临修旋轮。部分机车自1980年8月至12月的轮缘磨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确定踏面旋修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磨耗量的踏面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踏面磨耗量"和"轮缘磨耗量"构建出磨耗后的踏面曲面,其优点是能直接利用现成测量数据,不需要购置踏面轮廓测量设备和配属专属人员。通过和实测踏面廓型计算的踏面旋修量对比可知,该建模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通过该建模方法进行车轮旋修,不会造成旋修浪费,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根据对西北地区宝鸡、兰州西、西宁、格尔木等机务段的了解,内燃、电力机车一般走行10万公里左右就要旋轮。这样,电力机车一个架修期30~35万公里就要旋轮2~3次,内燃机车按20万公里一个架修期,中间也要旋轮一次。另外轮对平时发生异常磨损、擦伤、剥离等零修活就无法准确统计了。因为轮对磨损程度不同,规程规定六个轮对外径有一定的允许差异,一般旋轮一台车的六个轮对要一起旋,这就给检修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以往都是靠落轮机将轮  相似文献   

5.
《成铁科技》2005,(1):F002-F002
由于现有SS3B型机车使用的高摩合成闸瓦散热性不好,制动时轮对踏面摩擦中心温升较高,缓解后又急剧冷却,易使轮对踏面产生硬而脆的马氏体组织,造成轮对踏面硬度不均匀,从而产生轮对剥离故障。  相似文献   

6.
机车轮对是铁路机车走行部的重要部件,其技术质量直接影响到铁路行车安全。针对HXD2C型机车在侯马北机务段投入运用以来出现的轮对踏面剥离问题,通过对运行线路信息、HXD2C型机车轮对踏面剥离情况、轮对材质、用砂质量等情况跟踪分析,找到HXD2C型机车轮对踏面剥离相关原因,提出减少HXD2C型机车轮对踏面剥离问题的具体措施。经过运用验证效果显著,为解决铁路机车轮对踏面剥离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HXD2C型电力机车轮对踏面剥离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分别从机车性能结构、运行线路状况及车轮材质等多方面对车轮踏面剥离进行全面探讨,提出了预防措施,起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车轮轮缘和踏面运用后不可避免产生磨损,提出轮对修复的技术要求,阐述车轮踏面及轮缘磨耗的测量、补焊和旋修工艺,介绍轮耐的修复工艺与设备的发展以及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以轮对踏面滚动圆作为轮缘测量基准和以轮缘顶点作为轮缘测量基准两种情形下运用机车的轮缘厚度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以轮对踏面滚动圆作为轮缘测量基准是更加科学、经济、合理的测量方法,有利于延长米轨机车轮缘的旋轮周期,降低运营成本的支出。最后对米轨东方红21型机车轮缘测量基准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结合动车组30万km运用跟踪检测结果,分析总结了LM_D型踏面轮对的磨耗性能,并提出了LM_D型踏面的旋修周期。  相似文献   

11.
轮对的运行品质对货车运用安全有重要影响,对于提速货车更是如此.而踏面旋修则是影响轮对修理质量的重要环节.近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车轮踏面旋修在轮对修理中的比例不断提高,运用货车因车轮踏面擦伤而需换轮旋修的数量居高不下.另外,货车脱轨事故(包括调车作业中的脱轨事故)发生频率较高,车轮踏面的旋修质量对货车运行安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2.
机车轴间轮径差对其动力学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遵守车轮轮径差限度要求,在机车检修作业中旋修擦伤或磨耗车轮时经常需要对同机车其他未伤损车轮也进行旋修,往往会造成极大的浪费.鉴于此,以某三轴转向架电力机车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轴位的轮径差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SIMPACK软件建立机车动力学分析模型,计算了只对第一位转向架单个轮对旋修时机车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各种工况下机车运行安全性指标均未超出限度值,在制定轮对旋修方案时从机车运行安全性的角度考虑可适当放宽机车同一转向架轮径差限度要求;但由于各轴轮对存在轮径差会对轮轨垂向力和机车的运行安全性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各轴牵引电机的工作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具体的轮径差限度值要通过进一步的试验和仿真研究来确定.  相似文献   

13.
轮对的运行品质对货车运用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提速货车更是如此,而踏面旋修则是影响轮对修理质量的重要环节.近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车轮踏面旋修在轮对修理中的比例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对高速动车组踏面裂纹状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裂纹形成周期和踏面硬度分布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结果表明,踏面裂纹基本在轮对旋修后运行16万km左右时形成,其原因是车轮踏面塑性变形累积,硬度达到峰值后裂纹开始萌发。头车轮对发生裂纹的可能性较大,这是因为头车轮对碾压异物造成其表层损伤,若旋修不及时裂纹会不断扩展,从而形成深度裂纹。  相似文献   

15.
针对HXD3C电力机车车轮踏面剥离故障问题,运用动力学模型及损伤函数分析机车轮对踏面剥离速率,计算机车直线下坡工况、直线下坡冲击工况轮对踏面的损伤量,分析研究造成机车轮对踏面严重剥离原因。通过升级优化机车牵引控制特性曲线,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提高机车运行质量,降低机车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广深线时速200km的“蓝箭”号动车组动车与拖车车轮路面的缺陷形式;提供了轮对旋修和轮对更换数量统计数据;对造成拖车车轮踏面严重剥离、频繁旋修和更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拖车所用KDQ型车轮踏面严重剥离、频繁旋修和更换的原因是强度和硬度偏低、车轮轮辋偏薄以及轮径差限度控制过严的结论,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HX_D3B型电力机车轮对落修及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由于轮缘异常磨耗造成轮缘近限是落修的主要原因。针对影响轮缘磨耗的主要因素,如线路状态、机车构造和踏面形状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加强轮对检测、考虑最经济的轮缘恢复尺寸、加大轮轨润滑装置投入等措施。建议采用新工艺及新材料建立良好的轮轨硬度匹配关系、优化走行部结构、修订机车检修工艺标准等。  相似文献   

18.
韶山1型电力机车,多年来曾屡次发生牵引电机轴承发热和烧损事故。事故之初均判为小齿轮松弛之故。日而久之,事故未见消除。 1980年元月,石家庄电力机务段SS1172号机车在北京环行道试车时,发生第一位牵引电动机轴承烧结,轮对无法转动。在随即进行的落轮拆检过程中,未发现小齿轮松弛迹象。1981年7~8月间,SS1010号机车厂修后在  相似文献   

19.
随着车辆运行方式、车辆控制方法及轨道状态、气候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车轮踏面的状态也会随之改变。踏面出现擦伤及踏面剥离时,从车辆安全运行、晃动、舒适度、防止噪声等方面来看,务必要实施踏面镟削。文章介绍了通过适当调节镟轮周期以降低车轮故障的方法,通过管理周期镟修时的踏面状态和故障件数以实现无浪费的合理镟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HXN3型机车装车CAF车轮以来产生踏面剥离的原因,对轮辋进行失效分析,指出踏面剥离的危害和影响早期发现的因素,提出应用窄脉冲超声波检测技术,通过分级镟修处置消除剥离,以期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