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横缝预处治是保证就地热再生预防性养护技术施工质量的关键,结合工程实例,从横缝处心样类型、横缝处治方案、横缝处治效果、就地热再生横缝强化处治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处治方案中施工效果为铣刨面方形+AC-13最佳,就地热再生技术对横缝处治效果具有强化作用,且其再生质量与横缝处治效果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针对上海市南北高架铺装的特点,结合夜间封交、白天开放交通的施工条件,初选了预防性养护、铣刨加罩、现场热再生三种常见路面整治措施进行分析.进一步对铣刨加罩和技术上可行的预防性养护方案沥青还原处治、含砂雾封层、微表处,从病害处治效果、设计使用年限、施工速度、施工质量稳定性等方面比选,确定推荐方案铣刨加罩.方案比选过程和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四川省攀田高速公路路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沥青面层预防性养护方案比选,确定采用就地热再生对原路面表面层进行预防性养护,并分析了该技术的经济性及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沥青路面就地风热再生技术在我国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因工程施工控制不足等原因导致质量问题时有发生。文中结合江西省九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风热再生技术应用的工程经验,从施工准备、质量控制方案和控制要点等方面提出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方法,认为良好的施工关键在于温度控制、新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和平整度与压实度控制。  相似文献   

5.
结合德州市国道、省道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热再生修补工艺的实践,对一体式热再生综合养护车的应用,从养护质量、生产效率、使用成本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分体、组合式热再生修补设备方案及相应的工艺流程,预算了所需设备的价格、施工能力和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6.
李红英 《公路》2012,(7):285-288
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公路养护任务日益繁重,如何采取有效的路面养护手段,实现公路养护的优质高效,实现绿化环保,是“十二五”期间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方向.以鞍山森远的就地热再生施工机组的施工过程控制,阐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铺设2.5 cmECA-10罩面的SMA-13上面层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进行养护维修的可行性,基于6.5 cm翻松深度,采用室内试验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整形再生和复拌再生两种就地热再生方案开展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验证等研究,并结合路面现场的试验检测结果,论证了不同再生方案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拌制再生沥青混合料,复拌再生方案由于新沥青混合料掺量大于整形再生方案,对矿料级配优化和沥青还原的效果更好,因此其路用性能要优于后者。但是对于现场取样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复拌再生方案受限于现有施工技术条件,存在加热效果不好、拌和不均匀等问题,其路用性能整体上差于整形再生方案。  相似文献   

8.
洪盛祥  朱浩然  陈涛 《公路》2021,(1):303-309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就地热再生路段二次养护需求,通过对江苏省高速公路典型就地热再生路段路用性能、材料性能发展规律的统计及试验分析研究,提出针对不同路况、路面材料性能衰减条件下的就地热再生路段二次养护对策,为就地热再生路段二次养护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公路养护工程中沥青混合料的循环再利用,厂拌热再生技术被广泛应用。从路面养护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再生沥青路面混合材料的配合比设计,并指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期热再生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得到更好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泰井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再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评价再生路面的施工效果。结果表明,随再生剂掺量增加,沥青针入度增大,软化点减小,延度增大;就地热再生施工期间应对加热、铣刨、摊铺与碾压等关键工艺实施监控,保证就地热再生技术对路面性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