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哈牡客运专线12座围岩软弱、破碎短小隧道的施工为例,详细介绍了铣挖法施工的特点、铣挖机的构造和选型、隧道铣挖法施工关键技术等。施工实践证明铣挖法适宜在软弱、破碎的围岩中施工,开挖效率高、经济效益好,但今后需着重解决施工粉尘问题。  相似文献   

2.
介绍陈家湾隧道进口段,在施工中遇到的难点及施工应对技术,着重阐述临近既有线高边坡明挖爆破施工技术及浅埋偏压下进洞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针对刘家渠特大桥临近既有线的基坑,通过对工程造价、施工对土层的扰动、施工难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最后确定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护桩的支护方案。由于临近既有线,确定了人工挖孔、浇筑混凝土围圈、隔孔施工的方案。结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合理确定防护桩的计算图示,采用理正深基坑软件进行了内力、位移和地表沉降计算,并且采用经典法进行了防护桩的抗倾覆稳定计算。结果表明防护桩各项指标满足要求,可为相似基坑施工方案设计与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的东川隧道临近运营隧道,通过对围岩软弱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确定采用台阶法施工,并使用微震爆破技术进行爆破作业。经过理论计算和试爆分析,最终确定了微炮眼布置和装药参数,同时确定了微震爆破施工工序和相应的施工监测方案。施工监测结果表明临近运营隧道的位移很小,应力也满足要求;东川隧道施工中微震爆破的超欠挖量很小,并且爆破对施工已完成洞体的扰动也很小,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新建某地铁矿山法隧道下穿既有线(已建宁芜货线先期实施段)明挖隧道,新旧两线结构最小净距为1.7 m,最小角度为7°,在下穿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地铁隧道施工和已建铁路隧道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针对淤泥填海地层中的近距离交叠隧道工程,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PLAXIS数值模拟,计算了新建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将引起的临近既有线上浮14 mm,造成地表沉降变形69 mm,无法满足盾构施工变形控制要求。为有效控制盾构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必须对淤泥填海地层进行加固。采用二维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加固范围对隧道附加变形的影响,提出了淤泥填海地层的针对性加固方案:隧道两侧3 m范围内的淤泥填海地层采用高压旋喷桩全深度加固。经计算,加固条件下既有线上浮变形和地表沉降较未加固条件分别能减小44%和86%。由此可知,在淤泥填海地层中,提出的加固方案能有效控制施工引起的环境变形,减小施工影响。  相似文献   

7.
横移法施工在临近既有线桥梁建设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对既有线路干扰小、安全系数高等特点。日兰高铁高上1号特大桥采用转体法上跨京沪高铁,两段35 m连续梁紧临既有线路。采用在距离京沪高铁30 m以外的位置进行浇筑前准备,钢筋绑扎完成后,采用千斤顶横移,将支撑体系连同梁体钢筋模板一起横移至主墩区域后分段浇筑混凝土后进行转体。结果表明:在保证既有铁路正常通行的同时,转体连续梁采用横移法施工能有效的确保施工进度,极大地降低了既有线施工风险,对临近既有铁路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结合已有的土质隧道扩建理论和施工方案,针对利民隧道扩建工程,采用矿山法选取合理的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案。设计参数充分考虑土质浅埋隧道扩挖受力特点,同时,在已有的施工方案基础上选取实用、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为以后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临近地铁隧道的情况下,基坑的施工不但要保证基坑本身的安全,同时也不能影响临近叠加地铁隧道的结构安全及正常运营。因此,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在确保新建基坑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同时,要控制好由于基坑施工引起的周围地层扰动,保护临近叠加隧道的安全。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地铁隧道的环境,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所采用的基坑支护技术,其成果有利于指导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  相似文献   

10.
新建大跨公路隧道小角度斜交既有线时,如何在施工时控制既有线的沉降技术是工程成功的关键。对既有线采用便梁形式加固既有线由于小角度斜交,跨度大导致加固范围过大,必然造成施工费用高,施工难度大等。通过有限差分数值软件FLAC3d对隧道施工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隧道施工时既有线两轨道水平高差和前后高差进行分析,得出大跨隧道小角度斜交下穿既有线施工时采用一次施作超长管棚+小导管注浆方式,采用CRD工法施工,并结合既有线预扣轨加固措施,能有效地控制施工沉降,保证既有线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1.
在临近既有铁路线进行基坑开挖施工时土体受到车辆荷载振动干扰大,受地域限制开挖坡度小,给施工造成极大困难,尤其深基坑开挖必须选择安全、经济、可行的防护方案。以新建哈尔滨西客运站工程既有线王岗砖厂左线大桥3#墩基坑开挖防护方案设计为例,对临近既有线深基坑开挖防护方案进行研究和优化。对优化防护方案进行了抗倾覆、抗隆起和桩嵌固深度检算。实践表明:3#深基坑防护方案实施效果良好,确保了既有京哈线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2.
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多变,线路展线困难,洞口浅埋偏压、冲沟、降水等不利因素制约着高速公路隧道进洞施工。隧道进洞施工安全和洞口稳定是隧道安全施工的有利保障。结合株岭隧道右线进口工程现场地质条件,研究制定了明挖暗进和盖挖施工相结合的施工方案,确保了隧道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3.
某城市道路隧道施工下穿铁路货场、铁路正线及联络线,隧道顶板与铁路的最小距离仅为9.45~13.6m,穿越地层为砂质粘性土及全风化花岗岩。为确保隧道穿越时既有线通车安全,根据穿越线路的不同特点,采用施工便梁及纵横抬梁加固轨道技术,确保铁路既有线施工安全。介绍了方案实施情况,对同类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临近既有结构的基桩施工时,必须保证既有结构的安全,故其施工措施需要特别重视。以永吉高速公路临近既有运营高速公路的桩基础施工为例,对临近既有桥梁的基桩施工措施进行分析。通过方案比选,对水磨钻法施工技术措施进行研究、总结。实践表明,该施工措施不仅确保了既有桥梁基桩的安全,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通省隧道2#通风竖井井底左洞送风口扩大断面的施工实践,介绍了扩大断面挑顶扩挖、二衬台车改装加高以及顶隔板横梁安装加固等一些特殊的施工技术。既保证了隧道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也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施工成本和加快了施工进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类似工程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广昆铁路秀宁隧道线路长、地质条件复杂、工期紧,尤其是斜井施工进度,对整条线路工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合理的斜井排水方案对隧道安全快速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秀宁隧道工程实际情况,对隧道斜井排水中泵站设计、水泵选型配置及电力配置方案进行优化,并制定了合理的排水方案,为隧道顺利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隧道近距离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沉降、衬砌应力和地表沉降扰动机理,以某下穿隧道工程为例,基于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隧道施工下穿既有隧道三维数值模型,分析隧道施工过程引起既有线沉降及衬砌应力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开挖过程中,地表最大沉降为3.8 mm,既有线隧道最大沉降为7.75 mm,位于靠近施工线路一侧拱腰处,且拱顶最大沉降为5.38 mm;未开挖前既有线衬砌最大应力7.798×105Pa,隧道贯通后,衬砌最大应力为1.124×106Pa,增幅达44%。研究结果为保证施工安全及优化施工控制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沧德特大桥的工程实际,通过对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分析,最终确定了拉森钢板桩和型钢作为支护结构。由于临近既有线,为了减少施工对临近京沪线的影响,临近铁路区域采用了拉森钢板桩的施工方案。为了减小支护结构周边的沉降,采用了大刚度的的腰梁和内撑结构,并且采用基坑专业软件对防护结构进行了计算,还编制了相应的施工具体方案。目前基坑已按照要求回填完毕,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施工过程安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清连高速公路B5合同段的4座短隧道掘进方案的优化设计与实施,有效地降低隧道超挖欠挖数量.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及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软岩隧道工程施工中,隧道的开挖施工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稍不注意,很容易出现超挖的现象。在隧道施工中,一旦产生超挖的情况超过了规范的要求,那么不仅会造成施工成本增加,工程量变大,还会对隧道围堰的稳定性产生严重的影响。因而,在隧道开挖施工中,必须主要超挖问题,找出超挖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有效的超挖控制方法,保证隧道施工的正常进行。主要根据实例阐述了软岩隧道施工中的超挖问题以及超挖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