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柴油机不同负荷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柴油机工作过程可视化装置对柴油机在不同负荷下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小负荷时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表现为预混合多点同时压燃;在一定范围内,随喷油量的减少和喷油提前角的加大,柴油机着火滞燃期延长,有利于形成预混合压燃。  相似文献   

2.
基于进气道三维流场测试装置、定容弹喷雾试验台和光学单缸机测试系统组成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可视化开发平台,开发设计了满足设计要求的高性能进气道,并匹配了缸盖燃烧室和活塞,有助于缸内混合气的形成,提高燃烧速率;综合考虑排放与机油稀释量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喷雾靶点。对所设计的燃烧系统进行了光学单缸机试验和热力学多缸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进气道和燃烧室组织引导的气流在缸内形成高滚流,对喷雾油束有强烈的弯卷作用,极大促进了均质混合气的形成,并减小喷雾碰壁的风险;喷雾靶点的合理设计有效避免喷雾油束与壁面的碰撞,减少了机油稀释率和起燃工况HC排放;所设计的燃烧系统搭载1.5TGDI发动机实现了80kW/L、最大扭矩250N·m、排放较低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3.
开发了1种用于研究气体燃料燃烧特性的定容燃烧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燃烧弹本体、进排气、温控、压力采集、高速摄影及同步控制等系统组成。在该装置上进行了甲烷—空气混合气的燃烧试验,研究了混合气的初始压力、初始温度及当量比对燃烧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初始压力下,燃烧压力及压力峰值随初始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压力升高率有所增大;相同初始温度下,整个燃烧过程中的压力随初始压力升高而增大,压力升高率基本不随初始压力变化;随着的增加,燃烧压力峰值和压力升高率先增加后减小,并在φ=1.0时取得最大值,同时,燃烧压力出现峰值所用的时间随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在φ=1.0时取得最小值。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预混合燃烧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近年来在柴油机上进行了一系列实现均质预混合燃烧技术的研究 ,包括预混稀薄狄塞尔燃烧系统 ,UNIBUS燃烧系统 ,均质充气压缩着火 (HCCI)燃烧系统 ,准均质预混合气充气压缩点燃 (QHCCI)燃烧系统 ,提出这些研究对于根本解决扩散燃烧的缺陷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混合气形成和燃烧三维模型建立了针对CA6SE1—21N增压点燃式CNG发动机的数值模拟研究平台,并对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同时研究了该发动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的缸内微观变化历程。验证结果表明,CNG发动机混合气形成及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所选模型适合对CNG发动机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缸内混合气形成可分为大幅度掺混和弱流动混合两个阶段;采用螺旋进气道与平缸盖时,在压缩后期逐渐形成强涡流、低滚流的刚性涡;点火时刻缸内混合气呈上稀下浓的分布,不利于提高点火稳定性和火焰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6.
CNG缸内直喷发动机稀薄燃烧火焰传播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试验用单缸光学发动机上,采用可视化技术研究缸内CNG直喷稀薄燃烧过程中喷射方式和点火方式对火焰传播过程的影响,同时采用双喷油器、双火花塞,分析研究喷射时刻、喷射位置和点火时刻等参数对稀薄燃烧特性和NO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稀薄燃烧过程中,火花塞附近的混合气浓度梯度对火焰传播和燃烧稳定性影响很大;混合气浓度梯度越大,循环变动越小,燃烧更稳定,但NOx排放量也增加。可见,控制稀薄燃烧过程的关键是控制火花塞附近的混合气浓度梯度,而它又直接影响NOx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在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中,由于火花塞放电而引起火焰传播,工作混合气逐渐燃烧而放出热量,直到混合气完全燃烧完毕,这种燃烧情况称为发动机的正常燃烧.在性质上与正常燃烧不同的各种燃烧则为异常燃烧,发动机的爆震燃烧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Super Spark Ignition(Super SI)燃烧方式,即稀薄混合气在近自燃温度状态下点燃燃烧,分析了这种燃烧方式的可行性和燃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气稀薄时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温度可显著降低平均指示压力(pmi)的循环波动,缩短燃烧持续期,拓展点燃燃烧的稀薄极限;Super SI燃烧方式具有热效率高...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发动机燃烧方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混合气形成和着火方式将天然气发动机的燃烧模式分成均质混合气点燃、非均质混合气点燃、均质混合气压燃和非均质混合气压燃/引燃4种。分析了这4种燃烧模式针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方面的特点,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最有实用价值的模式为柴油引燃天然气非均质扩散燃烧,因为其热效率高于火花点火发动机,与传统柴油机相当,而有害排放物排放却较柴油机明显降低,并且相对于HCCI更易实现。  相似文献   

10.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在增压柴油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4102增压柴油机上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方式(在柴油机的一部分工况采用现有的扩散燃烧方式,另一部分工况采用柴油引燃醇燃料均质混合气的组合燃烧方式)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组合燃烧后柴油机的NOx排放和燃料的消耗率较原机有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1.
容弹实验装置的混合气配制及点火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容燃烧弹主要模拟活塞在上止点附近内燃机的燃烧,其特点是能较方便地改变热力参数、湍流参数以及点火参数。设计了一种可变湍流参数定容燃烧弹实验装置,以用于预混燃烧的研究,详细介绍了该实验装置的混合气配制和主点火系统的设计原理、组成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均质充量压缩着火燃烧(HCCI)技术的提出为内燃机的发展开辟了一种更为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的新模式,着火性能差异较大的两种燃料掺混是实现均质混合压燃着火控制的有效方法。文章利用CHEMKIN化学反应动力学模拟软件对二甲醚(DME)/甲醇混合燃料均质混合压燃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重点分析了燃料掺混比、过量空气系数、发动机转速以及进气温度对HCCI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3.
降低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噪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表明,气缸内平均压力升高率偏大是导致CA6110型柴油机燃烧噪声大的主要原因,从降低气缸内压力升高率这一角度出发,对CA6110型柴油机采取推迟供油提前角,提高压缩比和改进燃烧室结构等3项措施,并依据整机性能试验结果分析了改进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2阶段喷射的缸内直喷汽油机HCCI燃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缸内直喷汽油机(GDI)上采用2阶段燃油喷射技术来控制缸内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在GDI发动机上实现了均质混合气压燃(HCCI)燃烧方式,研究了缸内2阶段汽油喷射对HCCI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行程中的第2次喷油时间可以有效地控制燃烧始点,二次喷油持续期可以控制燃烧速率、燃烧相位和拓宽发动机负荷。  相似文献   

15.
汪洋  郑尊清  尧命发  刘世文 《汽车工程》2004,26(6):648-651,685
在一台单缸柴油机上加装天然气电控喷射系统,改造成柴油/CNG双燃料发动机。通过示功图、放热率、排放特性和经济性的实验与分析,研究了纯柴油和双燃料两种燃烧模式下应用冷却EGR的效果。研究表明:不管是纯柴油模式还是双燃料模式,使用EGR之后,NOx都有大幅度降低;纯柴油模式使用EGR之后,会带来碳烟排放的恶化,但是对于双燃料模式,当EGR比例在22%以内,负荷小于75%时,不会造成碳烟排放的恶化。随着EGR比例的增大,燃烧放热率曲线由双峰过渡到单峰形状,具有均质压燃(HCCI)燃烧过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基于某大功率农用柴油机,对燃烧室不同缩口尺寸下柴油机缸内燃烧和排放规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发现:减小缩口尺寸可以增大缸内湍动能,有利于缸内燃气混合,促进缸内流动;减小缩口尺寸,缸内压力减小,但缸内最大压力变化不大;缸内温度则随缩口尺寸的不同而略有变化,在燃烧室结构中设置缩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燃烧过程,但缩口尺寸并非越大越好;对于不同缩口的燃烧室,发火时刻缸内速度场基本相同,上止点处速度场随着缩口直径的减小略有增强,当燃烧进入到缓燃期,对于缩口直径较小的燃烧室,燃烧速率迅速下降;随着缩口直径的减小,缸内NO_x最大生成量先增大后减小,而炭烟最大生成量先减小后增大;排气门打开时刻,NO_x排放先增大后减小,炭烟排放则呈锯齿形上升;热效率随缩口直径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7.
准均质充气压缩点火燃烧的模拟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俊华  乔信起  钟赟  黄震 《汽车工程》2003,25(3):291-294
利用单区模型,结合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模拟了DMM燃烧时的缸内压力和NO浓度及几种基团的浓度变化曲线;并将上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拟能准确预测着火时间,并能合理预测缸内压力峰值和NO浓度变化趋势。利用该模型能指导优化发动机参数,更有效地组织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1台增压中冷柴油机上,采用从涡轮前取气回流到压气机后的高压EGR系统,研究了恒定转速不同负荷下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特性。在同一工况下,随着EGR率增加,压缩终了混合气温度升高,着火延迟期缩短,燃气压力和温度下降,燃烧持续期延长。分析了柴油机燃烧过程及排放污染物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当发动机负荷由大变小时,随着EGR率增加,CO的形成因受温度控制增幅越来越大,HC受着火延迟期和供氧的影响增幅越来越小,NO_x的降幅几乎随EGR率呈线性变化,而排气烟度则呈二阶多项式趋势的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