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刘同江  唐钢  王军  孙亚飞 《隧道建设》2019,39(6):972-982
黔张常铁路高山隧道高位斜穿巨型溶洞,巨型溶洞体量大,整体稳定性较差,洞壁危岩分布较多,危岩向洞内位移,落石危险时有发生。为解决巨型溶洞处理带来的困难,降低安全风险,针对巨型溶洞提出线路绕避、回填处理和桥跨处理3类11个处理方案,在综合考虑施工、运营安全及经济性的基础上,选择回填处理方案,并最终确定“回填洞砟+上部注浆加固”的处理方案。施工中形成溶洞分阶段回填、洞壁洞顶锚网喷安全防护、回填体注浆加固、隧道明洞结构保护性施工和回填体工后沉降预处理等一系列关键施工技术。超厚回填体在线沉降监控和施工过程控制结果表明,溶洞处理施工顺利、处治方案技术可靠、成本经济,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偏压洞口段黄土隧道滑塌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滑塌发生的原因。综合采用洞外反压回填和洞内临时横撑相结合的处治方法,在超前小导管预加固作用下,通过采用短台阶弧形导坑法施工,成功通过洞口滑塌段并实现了安全进洞。工程实践表明,反压回填和加强临时支护及时封闭成环是处治偏压洞口段黄土隧道滑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何茂周 《隧道建设》2014,34(10):981-989
为研究地铁隧道采用矿山法开挖初期支护+盾构空推拼装管片施工遇桥桩侵入隧道的综合处理技术,以深圳地铁9号线一区间隧道为研究实例,采用理论计算与工程类比相结合方式进行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现场监控量测,并指导施工。先确立处理原则、处理思路和处理范围,再制定洞外支顶、洞内托换的处理方案,最终实施洞外钢管撑支顶、洞内拱顶预注浆加固、初期支护加强、截桩、二次衬砌永久支撑桩基、三次衬砌拼装加强管片补强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技术。实践证明,采用该综合技术,顺利穿越了桩基,保证了隧道及桥梁结构的安全,对洞内洞外周边的环境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玉京山铁路隧道施工中揭示的巨型暗河溶洞体量大、洞壁稳定性差、底部基础薄弱,落石危险时有发生的诸多难题,降低施工风险,满足隧道结构安全和基础稳定性要求,在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施工运营安全性等方面的基础上,经方案比选,提出了“小范围新增泄水洞、连续梁+分层回填+洞壁防护”的综合处治方案。通过施工过程中对隧道结构变形、土体沉降监测,表明上述处治方案有效,提高了巨型暗河溶洞的整体稳定性,解决了岩溶大厅线路跨越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岩湾隧道特大型溶洞处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锟 《隧道建设》2015,35(1):79-82
湖北恩利段高速公路岩湾隧道ZK250+135~+166段有特大型溶洞发育,隧道穿越溶洞中部,周边存在大范围的空腔,采用普通结构隧道无法跨越。为了保证施工安全、运营安全及工程进度,采用洞渣回填、桥跨和拱形防护等处治措施,即:洞渣回填至仰拱顶作为施工通道及拱形防护的基础;桥梁作为行车道部分,上部结构采用2×16 m的连续组合梁桥,下部构造桥墩采取桩基接帽梁、扩大基础桥台;拱形防护(钢筋混凝土套拱+混凝土护拱和沙袋缓冲层)座落在回填的洞渣上,防止可能发生的洞顶坍塌对隧道防护造成结构性破坏。施工和运营初期的实践证明,该溶洞处治技术措施可靠、合理,可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及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6.
结合厦门翔安海底隧道A1合同段行车隧道大断面CRD工法施工监控量测配套技术的选用,介绍了大跨隧道CRD工法施工监控量测有尺和无尺结合、地表和洞内沉降结合、围岩压力和钢支撑应力与洞周变形相结合的变形量测与特征规律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7.
朱荣辉  姚占虎  刘康辉 《隧道建设》2018,38(Z2):310-317
新疆G575线东天山特长公路隧道出口穿越较大超浅埋崩坡积体。为保证隧道在超浅层崩坡积体中安全、快速通过,控制隧道变形、坍塌、滑移等风险,采用“盖挖+自进式管棚”进洞法施工方式,在发挥盖挖法形成的初期支护钢架 “拱”保护作用下,确保“拱下”洞内自进式管棚施工的安全; 并采用超前自进式管棚注浆预加固松散崩坡积体围岩的施工方式,实现暗洞中安全快速地掘进,确保施工工期。通过对不同进洞方案比选研究与现场实践,并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拱顶地表沉降、洞内拱顶下沉、洞内水平收敛进行监测,回归分析量测数据后充分证明: “盖挖+自进式管棚”进洞法施工对崩坡积体的整体稳定性没有产生影响,采用“盖挖+自进式管棚”法,在崩坡积体中既可确保安全进洞,还可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8.
何勇华 《路基工程》2014,(6):95-101
贵阳市北京东路道路工程#1隧道为大断面小净距隧道,K0+500~+580暗挖段下穿贵乌变电站,埋深浅,地质条件复杂。通过采用洞外对变电站进行加固、洞内CRD六步法开挖、高精度数码电子雷管逐孔起爆的措施,同时加强变电站场坪内地表沉降观测和爆破振速监测,成功穿越了贵乌变电站,地表沉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爆破振速控制在0.4cm/s以内,保证了变电站的结构安全和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防止隧道洞口仰坡发生大规模滑坡地质灾害,针对莲花山隧道进口建筑弃渣回填的天然冲沟区段,提出了在左右线隧道中夹岩打设钻孔灌注桩的加固方案,建立了平面应变弹塑性模型对比分析无降水条件下加设钢筋混凝土支护桩前后隧道拱顶和地表位移情况,并在施工过程中监测左线隧道进口仰坡沉降进行了验证。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未采用支护桩措施时,右线隧道(后行、浅埋侧)的拱顶水平位移明显大于左线隧道,右线隧道拱顶水平位移最大值为61.2 mm,地表测点水平位移最大值为59.3 mm,沉降最大值为54.9 mm;采用支护桩措施后,左线和右线隧道的拱顶沉降变化不大(最大变化量约0.9 mm),右线隧道拱顶水平位移最大值减小为24.9 mm,地表测点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7 mm,沉降最大值为5.3 mm。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左线隧道进口仰坡变形在左线隧道施工后30~50 d趋于稳定,受右线隧道进口施工影响很小;左线隧道进口仰坡沉降量最大为10.2 mm,洞内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结构均未出现病害现象。经综合分析认为,该隧道加固技术对控制隧道变形、预防滑坡灾害的效果较好,可为其他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岩溶地区公路隧道修建过程中特大型溶洞难跨越的问题,采用理论与现场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特大型溶洞的特点与处治难点,提出采用"承载桩基-纵横框架梁板-钢筋混凝土挡墙"组合处治结构与洞渣回填综合处治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以回填为基础、自下而上交叉施工处治结构的施工方法,并提出洞渣回填、承载桩基、纵横框架梁板结构及钢筋混凝土挡墙结构施工等关键技术。现场施工实践证明,该溶洞处治效果良好,能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与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1.
陈竞 《公路与汽运》2014,(3):230-232
以某在建高速公路隧道塌方事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塌方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加固措施。该隧道属浅埋山岭隧道,在塌方后立即采取洞内、地表双向加固措施,洞内采用小导管注浆、弃渣回填、喷锚支护及钢拱架等方式,地表采用设置排水沟、截水沟及小导管注浆等综合处治技术。处治后拱顶位移及钢拱架内力监测表明,隧道围岩较稳定,说明了塌方处治技术的有效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隧道洞口因边坡围岩稳定性差,是滑坡和塌方等地质灾害频发区,是隧道施工中的重点监控对象.文中对北晨亭隧道右洞进口山体滑坡及初支裂缝进行了综合治理研究,分析了该山体滑坡形成的机制以及洞内初期支护裂缝产生的原因,在综合考虑滑坡区的地质环境、工期及环境保护等因素的情况下,选择了以抗滑为主的滑坡治理方案,工程上采用了钢管抗滑桩挡墙护脚、注浆钢管锁坡、仰坡封水及洞内钻孔排水和洞内侧墙打孔注浆加固等综合治理措施,经过连续的量测监控表明,滑坡已处于稳定状态,隧道洞内裂缝未出现发展现象.  相似文献   

13.
北晨亭隧道洞口山体滑坡综合治理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洞口因边坡围岩稳定性差,是滑坡和塌方等地质灾害频发区,是隧道施工中重点监控对象.对北晨亭隧道右洞进口山体滑坡及初支裂缝进行了综合治理研究,分析该山体滑坡形成的机制以及洞内初期支护裂缝产生的原因,在综合考虑滑坡区的地质环境、工期及环境保护等因素,选择了以抗滑为主的滑坡治理方案,工程上采用了钢管抗滑桩挡墙护脚、注浆钢管锁坡、仰坡封水及洞内钻孔排水和洞内侧墙打孔注浆加固等综合治理措施,经过连续的量测监控表明,滑坡已处于稳定状态,隧道洞内裂缝未出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仁 《路基工程》2015,(6):163-167
宝兰客运专线甘肃段黄土隧道工程,具有断面大、围岩强度较低、沉降量大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开挖方法,是确保隧道安全和快速施工的关键。黄土隧道洞口容易坍塌,洞内在高含水量地段沉降大,由于适当加大预留沉降量,并采取有效的防沉降措施,保证了黄土隧道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顺利完成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5.
潘清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91-195,M0021
围绕地铁盾构隧道周边基坑开挖引起隧道的变形开展研究,结合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分析了不同加固条件下基坑与隧道的变形,并针对盾构隧道洞外土体加固与洞内堆载等辅助保护措施进行分析论证,从而选择经济、安全的施工方案,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探究塌方段原位扩建四车道公路隧道施工力学及安全性的问题,以福州市马尾隧道原位扩建工程为背景,在准确确定塌方体空间范围及工程特性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回填-台阶法”施工技术,并对塌方段原位扩建四车道公路隧道“回填-台阶法”动态施工力学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运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多道瞬态瑞雷面波探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准确地获得既有隧道塌方体的空间范围和尺度;②兼顾施工技术与工期双重目标,提出了塌方段原位扩建四车道公路隧道施工方案,即塌方冒顶区通过地表注浆与洞内中空玻璃纤维锚杆进行加固,扩建开挖采用“回填-台阶法”,实现快速施工;③“回填-台阶法”施工时,隧道上半断面(1#部)的开挖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关键,结构内力增长迅速;受隧道上方塌方体和既有隧道影响,最大正弯矩出现在左拱肩处;地表最大沉降量出现在隧道中线右侧3 m处,主要由上台阶开挖引起;围岩变形主要发生在3#开挖前,4#开挖时围岩变形基本收敛。马尾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围岩及支护体系变形、支护结构受力等监测结果均满足施工安全要求,验证了施工方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该研究成果可进一步丰富超大扁平断面隧道的修建技术,并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快速解决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出口端TBM掘进D1K224+200~+230里程段后出现的突泥涌水地质灾害、隧道塌方冒顶、TBM被关在掌子面、皮带传送机中断等问题。根据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开挖过程情况,分析隧道突涌原因,借鉴国内富水全风化花岗岩突涌处治经验,提出在隧道洞身地表河道改修、塌坑回填、深孔加固,确保洞顶稳定和防止水流下渗,同时在突涌体两端施作注浆加筋挡墙,为洞内清淤和TBM恢复掘进提供安全保障,形成了"高位锁口、泄水降压、两头夹击、支护加强、快挖快封"的施工技术措施对溃口进行处理,成功解决了富水风化花岗岩隧道溃口的突涌塌方冒顶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8.
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瑞坡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的地质、地形条件,对隧道地表和洞内加固提出了多个设计方案进行比选.主要为抗滑桩反压回填、地表注浆加固、地表加固+锚索框架板加固等,并通过计算分析确定了最终的抗滑桩反压回填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南阳一隧道YK37+930底板下大型富水溶洞处治难题,通过超前地质预报、钻探和人工洞下查看等探测技术,采集了溶洞区域的地质资料,进行了溶洞形态描述。对溶洞区域内的水文、地貌、落水洞分布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依据收集到的资料提出了对隧道底板下富水溶洞采用地表落水洞封堵和洞内拱桥跨越相结合的处理方案,介绍了富水溶洞隧道洞内施工关键点。经过运营监测,证明溶洞的处理方案及施工方法都是正确的,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孙钧 《隧道建设》2014,34(1):1-5
首先对台湾海峡隧道的若干技术关键问题作了简要归纳,包括地质地貌、线位选择、过海交通方式、耐久性问题、施工方法、加建中间服务隧道的必要性及主要功能等。简要分析了修建隧道过海的技术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对台海大通道桥、隧方案的比选和优化,日后定将是前期方案和工程可行性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应从长计议。重点对隧道越海施工方案和工期的设想进行了阐述,推荐采用第1方案(中间服务隧道(5.5)先行,主洞大型TBM(8.0 m)和后面的车架先拆卸成块后从服务隧道和平洞进入主隧道内,经洞内组装后再开挖掘进),第2方案作为备选(先用5.5 m TBM开挖(经横洞时仍需拆卸,待进入主隧道后再在洞内组装);主洞先形成5.5 m小洞后,随后再用钻爆法扩挖成型8.0 m)。按第1种方案对150 km的隧道工期进度进行了估算,含地勘在内的估算工期约为3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