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解决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超浅覆土始发,洞门密封容易水土流失、掘进姿态和管片姿态难以控制的问题,结合春风隧道工程始发端地质情况和工程的实施条件,采取端头加固U型素地下连续墙包裹+三重管旋喷加固的方式加强止水效果,洞门分层分块破除降低施工风险;采取调整掘进坡度、固定负环管片保证其成型效果。同时,针对盾构在软土地层中超浅埋始发,易出现隆起冒浆等问题,采取反压盖板的方式,增大上部覆土压重,同时合理降低泥水舱压力,降低地表隆起的可能性,从而保证盾构始发的泥水正常循环,最终形成了一套超大直径盾构在超浅覆土始发施工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依托广佛环线沙堤盾构隧道工程,通过FLAC3D软件的流固耦合模块,分析了富水地层浅埋近接双线盾构隧道开挖的应力场、渗流场和位移场的扰动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屈服接近度可以作为从应力状态角度分析隧道开挖扰动行为的定量指标;随着横向净距的增大,左、右线隧道开挖对地层渗流场的扰动趋向于单线隧道开挖对渗流场的扰动特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槽曲线逐渐由深“V型”趋向于“W型”分布;当横向净距大于1.5 D时,左、右线隧道开挖引起地层扰动的叠加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3.
富水软弱地层浅埋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航  杜闯东  王文杰 《隧道建设》2009,29(3):347-351
结合新建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工程出口段的盾构施工,介绍富水软弱地层浅埋大直径泥水盾构掘进参数选择与优化、控制措施、施工过程及重难点、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宁锐  郭朝  黄明利 《隧道建设》2015,35(Z2):176-180
盾构刀盘与地层间的适应性是制约盾构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在复合地层中尤为突出。深圳地铁11号线采用了7 m CET6950型复合土压平衡盾构,分析其盾构刀盘与深圳复合地层的适应性,既利于工程建设的开展,又利于推动我国盾构技术的发展。依托深圳城市轨道交通11号线车公庙站—红树湾站区间隧道工程,依据盾构刀盘的设计经验和广州、深圳复合地层中盾构施工的案例,并结合本区间盾构始发段掘进参数,就盾构刀盘与复合地层之间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分析指出: CET6950型盾构刀盘与复合地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刘辉  杨海林 《隧道建设》2016,36(2):221-227
针对土压平衡盾构在高黏性与上软下硬地层中掘进施工容易出现的问题,依托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江隧道工程,对土压平衡盾构在浅埋高黏性上软下硬地层掘进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改进盾构泡沫系统、改良盾构刀具配置、优化渣土改良等技术措施,较好地控制了地表沉降,确保盾构安全顺利掘进,通过了浅埋高黏性上软下硬地层。  相似文献   

6.
李政 《隧道建设》2017,37(8):1046-1048
佛莞城际铁路FGZH-3标狮子洋隧道是目前世界最大水下城际铁路盾构隧道,全长6 476.4 m,区间地质复杂,,明挖隧道区间均位于淤泥和砂层中,盾构区间长距离穿越典型的软弱破碎地层、含水软岩、软硬不均混合地层等特殊地段复合地层,在国内城际铁路尚属第一次。工程存在软弱地层大直径盾构端头加固,浅覆土施工掘进控制,盾构大件吊装控制,盾构穿越破碎带和长距离穿越狮子洋、水压高、局部地层透水性强造成施工风险大等难点和问题,分别针对上述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工程创新主要有常压换刀刀盘、始发延伸导轨、反力架轴力计、泥浆管环缝滚焊机、激光颗粒分析仪和同步注浆工艺改进。工程自2015年1月1日开工,计划于2019年5月30日竣工,共计53个月。  相似文献   

7.
安斌  刘学霸  杨春勃  王祖贤 《隧道建设》2020,40(Z2):289-296
盾构始发是盾构施工的关键环节,也是盾构施工时的高风险环节。为给南昌地区富水砂层条件下盾构曲线始发施工提供掘进参数设置样本,以南昌市轨道交通3号线绳金塔站—六眼井站盾构始发工程为背景,对富水砂层盾构小半径曲线始发段主要掘进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相关参数的优势区间,并基于盾体姿态控制参数和地表沉降进行掘进参数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表明: 1)盾构水平方向2组油缸推力在曲线段和直线段变化差异明显,线路平曲线半径越小,差值越大,在左右线曲线段和直线段水平方向2组油缸推力分别相差872%和758%; 2)线路平曲线半径越小,所需的总推力和刀盘转矩越大,而掘进速度略有降低,左右线总推力均值为1 3976 t和1 6717 t,刀盘转矩均值为3 1011 kN·m和3 7239 kN·m,掘进速度均值为388 mm/min和351 mm/min; 3)由于始发段掘进断面地层相对均一,土舱压力基本随隧道埋深呈线性增加,而由于右线曲线半径更小,因此右线土舱压力离散程度相对较高; 4)左右线盾尾注浆量差异不大,优势区间均为3~6 m3,均值约为4 m3; 5)左右线曲线始发段水平方向盾体姿态超限率分别为2%和4%,地表累积沉降最大值仅为625 mm,表明本工程小半径曲线始发段掘进参数控制效果较好,掘进参数对地层条件和线路线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浅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进行分析,得出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公式。以白山大断面小净距隧道为例,采用荷载结构法对隧道衬砌进行了检算,得出衬砌安全系数,并与规范值进行对比,以此评定隧道衬砌设计的合理性,对大断面浅埋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土压平衡盾构机在富水复合地层中掘进,由于穿越地层的不均匀性,加之地层溶洞发育,盾构刀具经常会出现非正常损坏的现象,从而降低盾构掘进功效,增加盾构施工成本,同时增加换刀安全风险,为此开展富水复合地层掘进盾构刀具损坏控制技术研究意义重大。以徐州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周七区间隧道为工程实例,通过研究解决富水复合地层掘进盾构刀具损坏控制难题,为后续同类型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福州滨海快线盾构隧道上跨既有地铁1号线隧道为例,运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建立了考虑超前管幕、抗浮板及MJS加固条件下的浅埋大断面盾构掘进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沿海软黏土小应变硬化(HSS)特性及其参数取值方法,分析了盾构掘进过程中邻近土体、抗浮板及既有隧道变形及内力的分布及演特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相似理论,构建典型偏压条件下隧道开挖模拟试验系统,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破坏过程与荷载模式进行具体研究。结果表明:(1)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破坏发展过程包括隧道开挖引起结构与地层变形,在隧道周边围岩中形成微破裂面,并逐步加密和向深层岩体延伸发展,随后深埋侧浅部张拉开裂,深层岩体产生剪切滑移,浅埋侧亦随之快速变形、滑移,直至整体坍塌等阶段。其关键阶段为隧道周边位置微破裂面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深埋侧浅部地层张拉开裂;(2)竖向荷载总值随偏压角度增大而增大,与既有方法相比,实测偏压效应更为显著,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在既有方法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荷载值进行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12.
吴建文 《路基工程》2017,(3):216-219
以上海地铁6号线11标深源体育中心站—世纪大道站浅埋盾构隧道工程为依托,借助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从横向地表沉降与土压力分布的角度,重点分析了浅埋盾构隧道施工对地层变形和土压力分布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南昌地铁1号线秋水广场站—中山西路站区间隧道工程是南昌市首个下穿赣江工程。该隧道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层透水性强,且与赣江水系连通,水压大,隧道覆土厚度最浅仅5.4 m(小于1倍隧道洞径)。覆土层主要为透水砂层,地层渗透系数为10-1级别。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地层,土层粘性土体颗粒含量高,盾构机刀盘易结泥饼。该隧道泥水盾构穿越赣江的风险主要包括:1)强透水复合地层泥水盾构始发;2)泥水盾构穿越浅覆盖透水层,掌子面可能出现塌方、冒顶、涌水等;3)泥水盾构穿越泥质粉砂岩地层刀盘结泥饼;4)强透水复合地层带压换刀作业。为此,针对泥水盾构穿越赣江施工过程,深入系统地分析以上4方面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4项风险控制措施。现场应用表明:风险控制措施合理可行,其可为泥水盾构成功穿越赣江提供保障,并创造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武汉地铁六号线三标老关村车辆站出入段线盾构穿越地下污水管和燃气管工程实例,介绍城市软弱地层浅埋盾构隧道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武汉地铁六号线三标老关村车辆站出入段线盾构穿越地下污水管和燃气管工程实例,介绍城市软弱地层浅埋盾构隧道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海洋 《隧道建设》2020,40(Z1):343-349
为解决四线叠交小间距隧道下穿老旧桥梁的沉降控制问题,依托南宁市轨道交通1、2号线区间叠交隧道下穿老旧朝阳溪桥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对朝阳溪桥的变形沉降及管片内力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通过监测数据验证数值模拟及加固措施的有效性。针对实际工程特点,提出钢板围堰导流、旋喷桩加固河床、袖阀管加固桩基、临时支撑系统以及盾构掘进参数控制的措施,确保四线叠交小间距盾构隧道安全下穿朝阳溪桥。研究结果表明: 1)未采取措施前,四线叠交隧道掘进将对桥梁的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桥梁基础严重倾斜,且会造成隧道管片压溃; 2)朝阳溪桥年代较久,受力结构体系复杂,对地层扰动敏感,应对朝阳溪桥基础进行包裹式注浆加固及旋喷桩+混凝土板护底的河床硬化,确保超浅埋四线盾构隧道安全通过朝阳溪桥,同时防止河流冲刷引起隧道上方覆土流失。  相似文献   

17.
贺善宁 《隧道建设》2010,(Z1):406-409
本文对大直径盾构的端头加固技术进行了探讨,通过北京地下直径线盾构工程建设的实例,讨论采用素混凝土桩的加固方法,解决砂卵石地层大直径盾构始发安全及长距离掘进中途实现常压换刀的技术难题。结果表明:工程加固效果明显,盾构始发成功,地表下沉较小,无坍塌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对南京地铁机场线某标段中三座联络通道施工的阐述,介绍了在复合地层中采用矿山法施作盾构区间联络通道的施工技术.着重对成形隧道内支撑加固、小导管超前支护、台阶法开挖,以及防水体系施作进行了重点说明,充分体现了多种工艺在浅埋暗挖工程中的应用,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湖南省汝城至郴州高速公路上的黄毛岭隧道工程为依托,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计算,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异常及其处治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隧道洞口施工异常段各监测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对其变形和开裂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了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数值模型,比较分析了3种不同施工方法所呈现的力学特性,指出采用CD法施工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保证后续施工安全.最后,结合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异常处治对策,实践证明其是可靠的.可为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华  彭文波 《路基工程》2016,(3):213-217
浅埋偏压隧道是山岭隧道中常见的一种隧道类型,隧道受偏压影响衬砌结构受力复杂,山坡岩体稳定性差,施工难度极大。以广乐高速大源一号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双洞并行隧道复杂的受力状态,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超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进行了考虑施工顺序的数值模拟,对隧道衬砌结构的受力及变形进行了分析,对围岩的加固处理方式对衬砌结构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先施工埋深较浅一侧的洞室可使得衬砌结构所受到的内力较小;对大源一号隧道采取灌浆等措施可有效减小衬砌结构所受到的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