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线控转向系统通过线控化、智能化可以实现个性驾驶、辅助驾驶、无人驾驶等目标,是智能网联汽车落地的关键技术,其相关动力学控制技术更是影响线控转向系统整体性能的核心技术。该文介绍了线控转向系统的基本结构类型及其动力学建模,分别对线控转向系统的路感控制技术、稳定性控制技术、容错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概述,分析了线控转向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及其在智能汽车上的应用状况;对线控转向系统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线控转向系统的控制技术将向着执行精准、全工况覆盖、平行驾驶、安全可靠和智能网联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线控底盘是实现自动驾驶的执行机构,也是传统汽车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的必要途径和发展的重要领域,对促进汽车产业转型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一款智能网联巡逻车为例进行动力系统与线控底盘的匹配研究,对动力系统驱动电机以及动力电池的参数选择进行匹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线控驱动、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系统进行选型与优化。此研究为智能网联巡逻车动力系统和线控底盘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汽车行业目前正向着智能网联化方向的发展,这进一步促进了智能网联汽车的产生。通过汽车与网络的有机结合,在汽车中安装传感器和控制器等相关设备,不仅可实现汽车信息的网络共享,也可以在符合行驶需求的同时实现自动驾驶。与此同时,随着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生态驾驶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通过探索智能网联汽车中生态驾驶的应用策略,可促进生态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加速汽车行业的发展,实现自动驾驶汽车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行驶。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逐渐成为车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要载体。基于此,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现状,探讨了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三大车联网技术,即智能驾驶辅助、车载资源管理和智能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联网技术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汽车与配件》2023,(16):51-55
<正>线控转向是未来实现高阶自动驾驶的重要条件,自动驾驶过程中,对转向系统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的要求更高,而线控转向直接掌握自动驾驶路径和方向的精确控制,是智能网联汽车实现路径跟踪与避障避险的关键技术。2021年《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新国标删除了原“不得装用全动力转向机构”的规定,放宽了对转向系统的约束,线控转向将进一步落地。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汽车产品正在向着智能化、网联化的方向发展,如此便带给了汽车用户全新的体验,同时让其重新认识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即融合车联网和智能车,把控制中心、车辆传感器以及执行装置等设置在智能汽车中,利用环境感知、智能决策以及执行等相关功能,通过网络和通信技术,实现人、路、车的信息交互共享,今后会慢慢代替人类驾驶汽车,可以确保汽车驾驶更加舒适和安全。  相似文献   

7.
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大势,通过融合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技术,以自动驾驶车辆的需求为核心,应用深度学习、边缘计算以及领先水平的车路感知融合、车路云控协同等方法,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全出行链场景,实现无人驾驶在智慧道路、智慧停车、智慧园区的综合应用,为后续工程建设、产业化落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与提升,实现了生态驾驶这一先进的驾驶手段。生态驾驶的出现,使得汽车能够减少能耗与排放。与此同时,智能网联汽车驾驶技术的出现使得汽车驾驶有了更新一步的改变,使驾驶用户在驾驶途中获得更舒适的体验,将生态驾驶应用在智能网联汽车中,使得智能网联汽车以及生态驾驶实现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驾驶在智能网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线控系统包含了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换挡、线控油门几部分构成.线控底盘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也是推进智能驾驶不断更新发展的有效支撑,是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研究,探讨了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线控系统结构及其线控底盘技术的基本原理,对全矢量控制线控底盘技...  相似文献   

10.
环境测试是实现高级自动驾驶的重大技术问题,阐述了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测试发展现状,阐明了智能网联汽车热带测试场景建设的必要性。深入挖掘国际上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建设项目提出的场景框架,然后提取场景框架中的环境要素,指出相应环境要素对于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驾驶的重要影响。提出智能网联汽车热带测试场景的环境要素,并凝练了海南热带测试场景环境要素中的气候、交通和植被要素特征,建立了具有代表性的智能网联汽车热带测试场景,为高级自动驾驶实施落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智能化与网联化已成为汽车技术转型升级的主流趋势,作为网联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车内网的建立与可靠运行是智能网联技术成熟与否的关键要素之一。而车载以太网是车内网功能实现的重要技术手段。什么是车载以太网?为什么汽车的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无人驾驶。  相似文献   

12.
当前,"软件定义汽车,数据驱动汽车"的发展理念已在汽车行业形成共识。智能化、网联化的行业变革驱使汽车从过去孤立的电子信息设备向互联的网络信息节点方向演变。未来无论是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测试验证,还是政府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监管都将依赖于多种类海量数据的交互,包括外部环境数据、车辆运行数据、用户驾驶行为数据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加快速、高效地处理种类多、数量大、高价值的信息。智能网联汽车云平台实现了车路云的协同驾驶,解决了智能网联汽车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交通数据分析处理、信息融合的速度,减少了交通事故发生率。本文阐述智能汽车云平台研究现状以及基本的实现原理、在网联汽车中的工作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正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快速推进,给汽车产业带来新的技术变革浪潮,同时也让行业迎来新的商机和挑战。"CHINAPLAS 2019国际橡塑展"围绕"创新塑未来"的主题,致力为汽车行业提供高科技含量的应用解决方案。智能表面内饰,智能网联发展的"先行者"顺应智能网联化的发展,近几年汽车内饰已不仅仅是"颜值派",未来车内的每一个表面都可以智能化。可以预见,智能内饰将成为颜值与内涵相结合的"实力派"。要实现智能网联化,  相似文献   

15.
智能联网汽车是指汽车智能化水平比较高,能够和网络进行连接,达成自动驾驶目标的汽车。主要可以划分为智能驾驶以及智能互联两个关键,能够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高效。本篇文章对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规划和政策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分析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目前正处于测试验证转向多场景示范应用的新阶段,产业化应用需求日益迫切,车辆安全问题更加凸显,针对车辆产品安全的测试评估方法成为关注焦点。由于智能网联汽车及其运行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安全事件的偶发性,传统的高里程实车测试在效率、成本等方面难以适应自动驾驶测试评估的发展需要。从第三方视角出发,在汽车生产企业研发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与应用需要,通过分析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目标,对比模拟仿真、封闭场地和实际道路3种测试方法的特点及优缺点,提出基于场景的 “三支柱”融合测试评估方法,为综合评估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汽车底盘正由传统底盘向线控底盘过渡。为了追求更高的执行精度、更快的响应速度及更好的安全性,智能驾驶汽车要求底盘系统能够尽可能取消执行机构间的机械连接,用电信号来传递指令。其中,线控转向是线控底盘中控制横向运动的核心部件,是汽车高阶智能驾驶的重要执行机构。文章介绍了转向系统发展历程,讨论了线控转向技术难点和优势。分析了国内外几种典型无人车的转向系统和应用特点。阐述了汽车智能化是未来发展趋势,线控转向系统是高阶智能汽车的核心执行机构之一,并对基于线控转向系统的智能驾驶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智能网联汽车最终会以电动汽车为实现载体,而人工驾驶车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依然会以传统燃油汽车为主体.以此为背景,研究城市混行交通与动力异构条件下智能网联汽车的生态驾驶问题.考虑智能网联汽车低占比时的城市交通环境,以智能网联汽车电能消耗最小为目标,将智能网联汽车生态驾驶问题表征为最优控制理论框架下的两点边界值问题,并予...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已经高度重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车联网作为智能汽车连接车、人、路、云的桥梁,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广州市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要布局在黄埔、南沙、白云等6个行政区,广州市政府正积极推进车联网国家先导区建设工作.针对广州市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些问题,对广州市车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联合政企事业单位、搭建"一城一网一平台"、扩大车联网产业生态圈、探索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展望,为下一步实现自动驾驶做准备.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4月16日,苏州金龙海格客车发布L4级量产无人驾驶巴士Pro-Blue"深蓝"。该车应用了海格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控制器、底盘线控等核心技术,展示了中国商用车在"智能网联"技术方面的最新成就。据了解,"深蓝"可在景区环线、高档房地产展区、自动驾驶示范城市规定区域、展馆等场景内应用。未来,"深蓝"无人驾驶汽车还将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