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提高十字轴的端面跳动精度,对机床,磨头,夹具安装精度进行检查分析,提出采用调整垫片法可提高其精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桥式起重机大车在运行中出现的啃轨现象,从起重机啃轨危害出发,对桥式起重机大车在运行中出现的啃轨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大车轨道安装水平弯曲度过大是造成啃轨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大车垂直度和车轮水平偏差,以及对大车轨道重新修理调整等,从而消除啃轨的影响,确保起重机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3.
曲轴箱定位销孔采用机夹可转位偏心微调镗刀加工后,克服了镗刀刚性差,尺寸调整难和加工孔径误差大等缺点,内孔粗糙度可达0.8,工件精度可达到图纸要求。  相似文献   

4.
刘阳 《上海汽车》2012,(10):52-54
对汽车轮胎两侧胎肩、胎冠中央及羽毛状的不正常磨损的啃胎现象进行具体的原因分析及调整方法介绍,也对其它不均匀磨损进行原因分析并且简单介绍各种类型啃胎现象的相应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齿轮滚刀前刃面的刃磨及重磨,不仅是为了使滚刀刃口锋利,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还必须保证前刃面的径向性,前刃面与滚刀内孔轴线的平等性及容屑槽的周节误差在精度要求范围之内,否则会影响到滚齿工件的齿形精度,前刃面的径向性,前刃面与滚刀内孔轴线的平等性,可通过机床的调整来保证,而容屑槽的周节误差则受到机床精度(主要是机床的分度机构),滚刀装夹胎具有精度,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的影响,在机床精度、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确定以后,装夹胎具的精度就成了影响该项误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广州本田雅阁轿车的后视镜为电动可折回式后视镜,驾驶员在车内即可方便地调整后视镜的倾斜角度.同时,当车辆驶入狭窄路边停放时,其宽大的后视镜可以向后折回,因而可避免不必要的刮伤.  相似文献   

7.
加工中心机床是由机械设备与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系统组成的一种高速度、高精度、柔性化、智能化、自动化机床.加工中心目前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中.为适应加工中心灵活多变、高质高效的特点,就必须合理使用加工中心,因为这也直接影响设备精度的稳定性、设备故障率的高低及机床的使用寿命.合理使用加工中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8.
如何用现有国产旧设备生产出合格的跃进系列驱动桥螺旋锥齿轮?本文作者通过调整机床精度、设备改进刀具、控制夹具精度、掌握热处理变形规律等措施获得了成功,齿轮的综合精度接近先进的进口设备加工的精度,一举改变了设备厂曾因生产和齿轮质量达不到要求而停产近一年、靠外购向总厂发交、亏损严重的局面。本文是工作实践中成功经验的总结,对同行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加工过程中工件内孔尺寸精度稳定性下降、工件表面出现振纹的问题,对工艺系统的组成环节(机床、夹具、刀具、工件)逐一进行试验并对机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从而找出了影响工件内孔尺寸精度稳定性及工件表面出现振纹的真正原因,并采取拆修主轴、更换并调整主轴轴承的措施,解决了工件的尺寸精度稳定性下降及表面出现振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DHKZ1183立式钻床所加工出工件的周圈孔位置度超差现象,通过对随机夹具的装配图、工作原理及操作步骤进行深入研究,经过现场测量、运算、分析等环节,成功的对该机床随机夹具进行了局部的改进,恢复了机床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1.
蔡昱  祝和意  杨小玉  委玉奇  夏明 《隧道建设》2018,38(9):1579-1584
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TBM掘进施工在试掘进段因遭遇高磨蚀性硬岩地层,滚刀发生严重磨损,致使施工进度严重滞后。为降低刀具磨损,节约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必须对刀具磨损进行准确预测。针对高磨蚀性地层,开展滚刀磨损预测研究; 通过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建立滚刀磨损理论预测模型; 通过室内实验,建立滚刀磨损实验预测模型; 通过现场试验,对室内实验模型及课题组前期研究建立的理论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相对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2.
朱继华 《时代汽车》2022,(3):135-136
在机床设计发展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选择的设计理念较为传统,工作人员会对影响机床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压力、材料硬度以及刚度等进行简单的分析后展开机床设计,虽然这种设计方式的效率较快,但是较为刻板,会让设计过程中的成本增加,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同时,机床设计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机床的精度问题,如果运用传统设...  相似文献   

13.
卓兴建  路亚缇 《隧道建设》2018,38(6):1060-1065
为降低人工检修的风险,提高施工效率,辅助盾构操作司机判断是否需要更换刀具,对刮刀磨损量的可视化管理系统进行研发。通过对电阻排式的磨损传感器进行研究,介绍传感器如何很好地将信号传至接收仪器并在上位机实时显示,并对刮刀及撕裂刀磨损实时监测系统进行详细阐述。将此套系统应用于北京新机场线地铁项目,结果表明: 磨损传感器精确度较高,通用性较强,磨损量可实时在上位机界面上显示,提高了盾构施工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越来越高,作为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元件和检测系统的精度就尤为重要,检测元件中以光栅尺和编码器比较普遍。位置检测装置其作用就是检测位移量,并发出反馈信号与数控装置发出的指令信号相比较,若有偏差,经放大后控制执行部件使其向着消除偏差的方向运动,直至偏差等于零为止。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内上软下硬地层盾构隧道典型工程案例,对上软下硬地层盾构工程案例区域分布特点及发展趋势、施工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隧道设计、盾构设计及工程实施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并结合相应的工程实例进行阐述。 研究得到上软下硬地层盾构实施主要问题,包括刀盘刀具磨损、刀盘结泥饼、刀盘卡死、排土器喷涌、盾构掘进姿态不良、衬砌损坏、地表沉降过大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如下措施: 1)隧道设计上可采取线型避让、特殊地层预处理、隧道结构特殊构造设计进行应对; 2)盾构制造上应充分考虑刀盘刀具、盾构机驱动、防冲刷及泡沫注入口的优化和超前地质探测装置的增设; 3)在施工上应优化施工参数,加强巡视和监测,做好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6.
模具高速度、高精度数控加工与CAM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速加工的概念与特点,分析了影响模具高速度,高精度加工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速数控加工的技术要求和对CAM软件的功能要求,最后介绍了高速度,高精度加工在模具制造上的应用,指出该高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实现模具制造高质量,短周期必不可少的加工技术,随着数控机床性能的不断提高与完善,刀具和材料性能的提高以及CAD/CAM软件功能的不断完善,高速度,高精度加工将成为未来模具制造的主流数控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伺服系统作为数控机床的核心,保障机床正常运转,一旦发生故障,影响范围及后果极大。文章介绍了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的组成和分类以及伺服系统故障类型,阐述了数控机床伺服系统常见故障的基本维修流程和常用维修方法,最后归纳总结了数控机床伺服系统常见故障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缸盖座圈900密封面的轴向位置,影响着密封带与气门接触密封面的轴向高度,偏高偏低都直接影响密封面的寿命,而座圈密封面对导管孔中心的径跳精度是保证气门正常运动的必备条件。文章介绍了用普通平板通用量具和根据生产实际设计制造的专用检具对以上2个项目进行测量,达到了对机床和刀具的适时监控,保证了缸盖关键项目的质量。指出该专用检具使得用普通的平板和高度尺、千分表测量进排气座圈900密封面的轴向位置和900密封面对导管中心的径跳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进口涡流探伤仪附带的夹紧定位装置,在测量时会造成柴油机活塞顶部外沿的磕碰伤以及顶面的划伤。通过观察以及利用试验手段验证,找出了引起碰伤和划伤的原因。通过对夹紧定位装置的设计改进,避免了在测量过程中,活塞顶部和顶面造成的损伤,保证了活塞检测的准确度。新设计的夹紧定位装置提高了通用性,并降低了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20.
Handhel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evices can serve as a new tool to collect an individual's trip information with advantages of low cost, accurate data, and intensive spatial coverage. Various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have been explored to detected trip train information in previous studies; however, few of them focused on the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performance and applicability of different models. Meanwhile, 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ies, car and bus mode detection is a thorny issue due to their similar travel characteristics, and algorithms still need to be well explored and improved to solve this problem. In this article, an innovative method is proposed to detect trip information, including trip modes, mode-changing time and location, and other attributes, from personal trajectory data. The method is a two-step process. A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based module (includ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support vector machine, random forests, and Bayesian network) is firstly used to identify walk, bicycle, and motorized trip modes (bus or car); we thoroughly compar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four algorithms. Then a second module, using critical points on the GPS trajectories, is further developed to distinguish car and bus mode, incorporated with GIS map information. Fiel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can all be applied for walk, bicycle, and motorized mode detection with high detection rates exceeding 90%; however, the algorithms work relatively poorly for bus and car mode detection, with results mostly below 75%. The proposed two-step method can greatly improve bus and car mode detection accuracy by 14–30%. As a result, the average mode detection rates for all the four modes are above 90%. Compared with mode detection results by using only the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 the proposed two-step method has much better performance in both accuracy and consist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