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章采用薄膜烘箱老化试验,通过测试再生SBS改性沥青和新SBS改性沥青不同老化时间后的旋转黏度、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对两种沥青的老化性能进行了评价,并从老化规律、老化速度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两种沥青不同指标间的老化差异性。结果表明:新SBS改性沥青和再生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的差异性随老化时间增加而降低,再生沥青的总体抗老化能力低于新SBS改性沥青;两种沥青的黏度、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指标的老化速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其差异性大小关系为:延度旋转黏度针入度软化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找到在管道应力分析软件CAESAR II中建立膨胀节模型的最优方式,文中以安装于空间Z形管道中的复式拉杆型膨胀节为例,采用两种建模方法(简单模型法和复杂模型法),并通过CAESAR II软件计算分析,对不同规格系列的膨胀节分别按两种方式进行建模和应力计算。从计算结果中提取出关键节点处的约束反力进行分析,结论为:两种建模方式均起到了降低应力和力矩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两种建模方法的优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在管系中建立膨胀节模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稠油掺稀后混油黏度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释输送是传统的稠油降黏输送方法,因其工艺简单,降黏效果在管输过程中较稳定,一直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稠油中加入稀油后其混油黏度又是一个难点,混油黏温数据是摩阻计算的重要参数,是输油管道设计和运行管理的重要参数,其准确性对水力计算结果至关重要。对混合原油的黏度计算,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不少经验公式、半经验公式以及计算图表,且大多是利用实验数据通过线性回归得到的,每种模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通过对Cragoe模型进行修正,得出稠油掺入稀油黏度计算需分段选择模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管道顺序输送混油黏度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在研究分析顺序输送过程中混油段的混油特性和水力特性 (例如水力摩阻 )时 ,需要力求准确地计算油品物性 (如密度和黏度 )的变化。依据GB 2 6 5 - 88《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和动力黏度计算法》 ,进行了 90 #无铅汽油、0 #柴油和航空煤油以及它们相互间混合油品的运动黏度的实验测定 ,取得了混油黏度实测数据 ,提出了确定混油黏度计算公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间歇流动是水平混输管线的主要流动形式,压降是两相流动中的关键参数之一,对间歇流动压降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实验工作是利用水-空气和油-空气作为介质在长约30 m、内径分别为50 mm和25 mm的管线上完成的.实验发现液相黏度越大,两相流动压降越大.气相表观速度或液相表观速度的增加都会使压降增大,但增加液相表...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自主研发H-1型高黏改性沥青,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配制方法,并以动态剪切流变仪和沥青低温弯曲梁流变仪对SBS改性沥青、H-1以及日本TPS高黏改性沥青开展高中低温流变性能试验以及零剪切黏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抗氧化剂、增塑剂、SBS改性剂、稳定剂对高黏改性沥青60℃动力黏度指标有较大影响,对弹性恢复指标影响较小,并通过60℃动力黏度指标确定了高黏改性沥青的最佳配方;所配制的H-1型高黏改性沥青高低温流变性能与TPS高黏改性沥青相当且优于SBS改性沥青,零剪切黏度指标优于TPS高黏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根据正交试验所获得最佳配方制得的H-1高黏改性沥青性能优良,成本低于TPS高黏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脱油沥青和SBS制备一种新型的复合改性沥青,以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同时避免单掺时的缺点,为我国沥青路面高温车辙病害等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脱油沥青的掺入均能提高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随着脱油沥青掺量或SBS掺量的增加,改性沥青的软化点、135℃旋转黏度及76℃车辙因子随之增大,沥青混合料AC-13的60℃动稳定度也增大,高温性能明显改善;最终优选出高温性能优良且技术经济性优势明显的脱油沥青与SBS复合改性沥青,其配方为:基质沥青:脱油沥青C:SBS=100%∶30%∶4%。  相似文献   

8.
<正>船舶污染主要是指船舶在航行、停泊港口、装卸货物的过程中对周围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产生的污染。近几年,随着沿海各地经济建设、港口建设的不断加强,船舶污染对海洋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开始被更多人所重视。作为在上海海事局备案许可的清污骨干单位,上海夕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不仅是专业从事油污水接收,围油栏布设和船舶清洗舱的公司,更是较早参与"交通运输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并获得A级资质的企业单位之一。在多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速溶型SBS聚合物对橡胶改性沥青黏滞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掺量0%、5%、10%、15%及20%的橡胶改性沥青与掺量8%的速溶型SBS改性剂进行复配,成功制备出不同掺量的RPCSBS改性沥青,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转速及不同橡胶粉掺量下的Brookfield黏度试验,并采用Brookfield黏度、施工温度及黏流活化能作为技术指标对不同掺量下RPCSBS改性沥青的黏滞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橡胶粉掺入,会增加RPCSBS改性沥青的黏度、黏流活化能及施工温度。当橡胶粉掺量达到15%时,RPCSBS改性沥青的黏度、黏流活化能及施工温度均达到最大,不利于RPCSBS改性沥青的现场施工,故实际现场复配时,应精确控制橡胶粉和干法SBS改性剂的掺量,避免使用15%CR+8%SBS掺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两维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详细分析了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大直径盾构区间隧道内设置中隔墙对隧道结构的影响.根据隧道发生均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两种工况,分别计算了隧道管片的轴力、剪力、弯矩和最大主应力,计算结果为该隧道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清管球在管道中运行时,受到流体的阻力形成液塞.模拟液塞在管道中流动的模型主要有McDonald-Baker模型和Minami模型两大类,用于模拟管道内稳态和瞬态流动的流体.针对管道中气液两相流体,采用上述两类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实验结果相比较,得出结论: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模拟两相流管道中的流体采用某一种清管模型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根据管道中气液混合的速度和清管球的运行速度来确定,不同阶段,采用相对应的清管模型来计算管道清洗的时间和速度.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目前塔河油田长输管道防腐层现状及常用防腐层材料的特点,从管道周围介质的腐蚀性,环境及防支施工等方面,分析了外界条件与防腐层失效的关系,介绍并评价了塔油油田常用的几种防腐层的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3.
温拌沥青混合料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新型路用材料。为分析不同温拌剂对沥青的改性作用,文章研究两种典型温拌剂(Sasobit、EvothermTM)对不同种类沥青(基质70#、改性SBS)针入度、软化点、延度、黏度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温拌剂与沥青均表现出较好的相容性与稳定性;Sasobit有助于提高沥青高温性能,但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Sasobit减小沥青黏度,提高沥青与集料的裹附作用,从而实现低温拌和目的;EvothermTM温拌剂对沥青基本性能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国内固液两相流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内特性、外特性和水力设计等方面对国内固液两相流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内特性研究中分别介绍了泵内固体相流动规律的研究和泵内两相流的常用数学模型,外特性研究主要是探索过流部件几何参数对泵性能的影响规律。归纳了国内目前固液两相流泵的设计方法,主要分为速度系数法、两相流畸变速度设计法、速度比设计法、流场分析设计法,并概括介绍了固液两相流泵在江河湖库疏浚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长输管道途经山区地段,由于管道落差较大,管道受集中应力影响,易发生失效破坏。采用阶梯型的敷管方式,可有效降低管道的应力值。使用CAESAR II软件对山区某低支架敷设的输气管道进行应力分析,得出采用阶梯型敷设的管道平均应力较沿斜坡直接敷设的管道低,且随阶数增多,平均应力有所降低,有效验证了阶梯型的敷管方式使山区大落差管道安全性增高。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完整性检测技术和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介绍了两种确定埋地压力管道检验周期的方法以及在检测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对比.第一种方法既考虑到管道失效造成的后果,又考虑到管道的失效可能性,是一种比较准确地确定埋地压力管道检验周期的方法.第二种方法仅考虑到失效的可能性,但计算过程简便,适用于粗略估算.用两种方法分别对相同管道进行了检验周期评价,计算过程还需要在将来的工程应用中逐步完善.这些方法的应用,避免了目前确定埋地压力管道检验周期的盲目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减少了检验检测单位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橡胶改性沥青基本性能变化规律,研究橡胶粉基本参数对其各项性能的影响,文章通过针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黏度试验、延度试验和弹性恢复试验,分析温度、胶粉掺量、胶粉粒径变化对两种不同基质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橡胶粉显著改善了基质沥青的高温性能,降低了沥青的温度敏感性,随胶粉掺量的增加,针入度、软化点和黏度均呈增加趋势;随胶粉粒径细度的增加,针入度呈下降趋势,软化点和黏度呈增加趋势;橡胶粉提高了基质沥青的低温延度性能和弹性恢复能力,橡胶粉改性后降低了70~#、90~#沥青间的低温差异性能;随橡胶粉掺量的增加,低温延度值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掺量为20%时的低温延度值最大;橡胶粉掺量在15%~20%时,橡胶改性沥青的弹性恢复性能提高幅度显著,掺量20%时,弹性恢复性能增加幅度较小。结合上述指标分析,橡胶粉与基质沥青的融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合理范围,在未添加其他改性剂的条件下,建议橡胶粉合理用量控制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18.
公路隧道围壁装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隧道围壁专用搪瓷钢板安全性、适用性、装饰性、耐久性等方面的比较和分析,阐明该系统能够满足隧道环境对装饰材料最基本的要求,为隧道工程提供一种性能优良的围壁材料。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不同制备方法的橡胶沥青与基质沥青以及SBS改性沥青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旋转黏度试验和动态剪切流变仪试验评价其粘温性能与疲劳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135℃~190℃范围内,橡胶沥青的黏度和温度稳定性均高于SBS改性沥青和基质沥青;在0℃、5℃、15℃时,橡胶沥青的疲劳性能均优于SBS改性沥青以及基质沥青。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北部湾海域油类污染防治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探讨了北部湾海域油类污染的成因,分析了现阶段北部湾海洋油类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防治北部湾海洋油类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