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属腐蚀按其腐蚀形态可分为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两大类.如果腐蚀是在整个金属表面上则称全面腐蚀;如果只集中在金属局部表面,而大部分不腐蚀或只有较轻微的腐蚀,称为局部腐蚀.一般钢材易发生全面腐蚀,不锈钢、铝合金易发生点腐蚀.  相似文献   

2.
汽车不同区域强化腐蚀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汽车不同区域的腐蚀关联性,以有效解决汽车腐蚀问题,在整车强化腐蚀试验过程中于汽车不同区域进行挂片试验。分析了试验过程中试片的腐蚀微观形貌及腐蚀产物,并研究了整车不同区域腐蚀量随腐蚀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试片的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随整车强化腐蚀试验的进行而发生变化,并且试片在整车不同区域的腐蚀量不同,腐蚀量由大到小的区域分别为机盖、侧围、顶盖和机舱内部。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悬索桥主缆镀锌钢丝的剩余抗力和腐蚀外观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中性盐雾试验对16组(共320根)镀锌钢丝试件进行420d的加速腐蚀,观察钢丝的外观腐蚀过程,研究其腐蚀指标随腐蚀程度的变化过程,对腐蚀后的钢丝进行拉伸试验,测试其剩余抗力,并以此为依据对钢丝的腐蚀程度进行分级。结果表明:钢丝的外观腐蚀过程分为镀锌层腐蚀和基体腐蚀2个阶段;钢丝的质量、直径和破断力等指标在镀锌层腐蚀阶段降低较慢,钢丝发生延性断裂,进入基体腐蚀阶段后降低较快,钢丝发生脆性断裂;根据钢丝的腐蚀外观和腐蚀指标、抗力指标的损失,将钢丝的腐蚀分为8个等级,实桥检测时可通过腐蚀外观判断钢丝的剩余抗力。  相似文献   

4.
汽车金属部件的腐蚀是不可避免的,必须进行有效的防护。本文从金属部件腐蚀的原理入手,针对斑状腐蚀、局部腐蚀、缝隙腐蚀、受载下的腐蚀四种常见的腐蚀类型,深入分析了腐蚀的原因,然后提出了汽车金属部件防腐蚀的策略,最后系统研究了各种防腐蚀的措施,包括优化防腐设计并改善腐蚀环境、材料替换、改善涂覆和增强电化学防护等方面。通过这些分析和研究,以期达到改善现有车辆金属部件的防腐措施、提高金属部件的防腐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影响铝合金材料大气腐蚀的环境显著性因子,制定盐雾∕干燥∕湿热∕干燥∕浸渍复合循环加速腐蚀试验方案,进行2024铝合金实验室加速腐蚀试验,对其试验结果进行腐蚀失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该加速腐蚀试验方案对2024铝合金的腐蚀具有很好的模拟性和加速性。  相似文献   

6.
腐蚀是桥梁盆式支座的常见病害之一,针对引起盆式支座腐蚀失效的各个因素,结合大气腐蚀、防腐涂装失效等机理,建立以盆式支座腐蚀失效为顶事件的故障树,通过布尔代数运算得到故障树的最小割集,从而得出导致支座腐蚀发生的主要因素,分析表明大气环境腐蚀因素、支座后期维护不善、支座局部构造不合理是导致支座腐蚀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降低支座腐蚀失效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钢丝腐蚀退化是桥梁拉索承载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定期腐蚀检测对拉索的寿命非常重要。为模拟拉索实际腐蚀过程和检测思路,选取制造完好的平行钢丝拉索截段倾斜摆放,在不剥开拉索外护套HDPE的条件下,设计一套均匀滴加NaCl溶液吊瓶装置,通过小孔滴加NaCl溶液进行98d加速腐蚀,使用磁致伸缩导波检测仪器定期跟踪采集拉索腐蚀区域和端部信号。分析对比腐蚀前后信号发现,腐蚀区域反射系数逐渐增大,导波能量在腐蚀钢丝中逐渐衰减,端部回波信号逐渐减小。拉索腐蚀试验的导波信号特性规律能为实桥在役拉索腐蚀检测提供数据依据和可靠支撑。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5,(4)
通过开展室内盐雾加速腐蚀试验,研究分析了各种应力状态下腐蚀钢丝的腐蚀失重量及弹性模量、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变化,得出腐蚀钢丝各种力学性能中断后伸长率对疲劳腐蚀最为敏感的结论。在试验开展的基础上,以细观损伤力学为研究手段,并结合断裂力学强度准则,分析了环境腐蚀、应力腐蚀和疲劳腐蚀各自的特征、机理。腐蚀斜拉索的腐蚀疲劳损伤主要是由于腐蚀造成的钢丝表面的蚀坑,进而导致应力集中现象,加之氢致开裂,导致裂纹不断萌生、发展,研究分析了应用腐蚀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作为点蚀坑向腐蚀疲劳裂纹转化的判据的方法,并通过数值手段,分析了钢丝全面腐蚀、表面蚀坑深度、蚀坑形状和蚀坑纵向净间距对钢丝应力分布状态和疲劳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耐候钢桥所面临的腐蚀损伤及腐蚀疲劳性能耦合劣化问题,介绍了耐候钢桥基于理论模型与试验研究的耐腐蚀性能评价方法;总结了腐蚀疲劳耦合劣化机理、疲劳试验研究及其成果;研究了各国规范中适用于腐蚀环境的S~N曲线;分析了耐候钢的腐蚀疲劳寿命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耐候钢耐腐蚀性能评价采用单一评价指标很难全面地表征腐蚀程度,应采用多指标联合评价,合理的焊材与母材匹配是提高耐候钢焊接结构耐腐蚀性能的关键;耐候钢腐蚀疲劳性能可通过风化后腐蚀疲劳试验进行测试,耐候钢焊接结构的腐蚀疲劳性能劣化较母材更加严重,是工程应用中关注的重点;现行规范对钢结构腐蚀疲劳性能的劣化效应多采用降低结构细节等级的方式,建议根据腐蚀环境、结构类别、试验方法等分门别类地制定腐蚀疲劳S~N曲线;免涂装耐候钢焊接节点的腐蚀疲劳寿命预测有待开发理论模型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桥梁缆索断面内高强钢丝腐蚀进程差异性量化表征,进而支撑该类构件在服役期内的强度退化模拟与承载力评定等工作,以镀锌钢丝缆索为对象,采用旧索构件破除实测与人工加速腐蚀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构造相邻层钢丝腐蚀进程差异性指标,研究了实际服役环境下的平行钢丝缆索断面腐蚀进程差异性。进一步考虑缆索断面构造特征及护套可能出现的病害类型,通过捆绑试件加速腐蚀试验,研究试验环境下平行钢丝缆索断面腐蚀进程差异性,护套破损对断面腐蚀进程差异性的影响以及钢绞线内外丝腐蚀进程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护套整体老化失效时,平行钢丝缆索断面相邻层钢丝总体腐蚀进程差异系数不拒绝正态分布,均值与变异系数分别为0.675 8、0.254 3;实际服役环境下总体腐蚀进程差异系数均值水平更高、变异性更强,腐蚀介质沉积效应对缆索断面钢丝腐蚀进程差异性的影响因破损形态而异;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断面总体腐蚀进程差异性逐渐减弱,钢绞线内外丝总体腐蚀进程差异系数概率分布特征由对数正态分布向正态分布过渡。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解决耐候钢桥在应用和发展中所面临的腐蚀问题提供理论方法与对策,针对耐候钢在大气环境中的腐蚀损伤演化特性,通过编制MATLAB程序,建立了基于三维元胞自动机技术的耐候钢焊接节点大气腐蚀经时演化模型。该模型根据耐候钢在大气腐蚀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将大气腐蚀系统中的关键元素抽象成4种元胞类型,并离散成元胞网格。对母材和焊缝分别定义了不同的元胞邻居类型,模拟了耐候钢焊接节点代表性体元在介观尺度上的腐蚀演化过程,并通过大气暴露试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揭示了耐候钢焊接节点腐蚀动力学及蚀坑演化规律,分析了溶解氧浓度和溶解概率对腐蚀损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耐候钢大气腐蚀经时演化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耐候钢焊接节点经时演化模型稳定可靠,演化规律合理,当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别设置为0.2年和100μm时,模拟结果与大气暴露试验数据吻合良好;耐候钢焊接节点的腐蚀损伤主要由溶解概率和溶解氧浓度决定,平均腐蚀深度随溶解概率和溶解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所提出的耐候钢大气腐蚀演化预测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再现研究对象的大气腐蚀过程,描述和识别研究对象在大气中的腐蚀动力学、腐蚀形态和蚀坑...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Q550E高性能钢结构锈蚀后的力学性能,制作7片锈蚀H形高性能钢梁,利用通电加速腐蚀的方法对钢梁进行锈蚀,通过抗弯性能试验,分析锈蚀对高性能钢梁的应变、挠度、承载力以及刚度退化等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锈蚀显著降低了高性能H形钢梁的承载力,锈蚀率每增加1%其屈服荷载与极限荷载大约减少11 kN;随着锈蚀率的增加,钢梁延性系数均呈下降趋势;钢梁的锈蚀降低了梁的实际屈服强度,使局部屈曲提前发生;试件在达到极限荷载前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表明锈蚀基本上不改变高性能钢结构的应变分布;在弹性阶段的钢梁抗弯刚度将会发生退化,其退化速度与锈蚀率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海底隧道初期支护中工字钢在氯离子渗透下严重锈蚀时对结构耐久性的影响,采用室内试验研究工字钢在不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下锈胀力与锈蚀率的关系以及锈胀的发展过程,再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锈胀力作用下的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及胀裂应力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1)相同保护层厚度下,锈胀力随着锈蚀率的增加而增大;锈蚀率相同时,锈胀力随着保护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2)工字钢混凝土构件锈胀开裂,裂缝集中于翼缘中部和2个角点区域,翼缘中部的裂缝由外向内发展,2角点区域的裂缝由内向外发展; 3)数值计算得出的混凝土胀裂应力大于试验得到的混凝土胀裂应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海底隧道中的钢拱架锈蚀使初期支护承载力降低的问题,为从宏观角度体现锈蚀对于钢拱架承载力的影响,采用电加速腐蚀试验得到不同锈蚀率的钢拱架,并将不同锈蚀率的钢拱架混凝土梁进行抗弯承载力试验。 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锈蚀后的工字钢混凝土梁承载力随锈蚀率增加而减小,锈蚀率每增高1%,承载力平均下降 5.1 kN; 2)锈蚀工字钢混凝土梁加载过程中,当锈蚀率小于或等于1.5%时混凝土梁主要出现横向裂缝,锈蚀率大于1.5%时则主要出现贯通的纵向裂缝; 3)随着锈蚀率的增大,混凝土与工字钢之间的黏结作用减弱,混凝土应力、应变增大,反之工字钢应力、应变减小。  相似文献   

15.
支座是桥梁工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衔接构件,其抗腐蚀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桥梁的安全性。在现有的支座形式中,球型钢支座相比于板式橡胶支座和盆式支座克服了其材料、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上的诸多缺陷,即便如此,球型钢支座也不可避免地遭受钢材腐蚀病害。为了更好地对球型钢支座进行抗腐蚀保护,本文先明确钢材腐蚀的机理以及影响腐蚀的环境介质,在此基础上,探讨球型钢支座可能出现的腐蚀类型,寻找合适的手段对其进行抗腐蚀保护,并且列举出了国内外学者基于抗腐蚀的球型钢支座创新设计成果。  相似文献   

16.
沥青混合料抗油浸蚀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广东地区较常采用的SMA16或AK16A抗滑层混合材料类型,分析不同改性沥青对沥青改性前后混合料的抗油浸蚀能力,并以“油蚀系数”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油浸蚀能力,油蚀系数越大,抗油浸蚀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7.
BOTDA光纤传感技术监测钢筋锈蚀损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钢筋锈蚀后钢筋及其周围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发生变化的事实,提出了一种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监测的新方法,即应用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分析计(BOTDA)的光纤传感技术监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变,通过应变分布的变化实现对钢筋锈蚀的监测.通过试验梁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并对比分析了钢筋局部锈蚀对应变分布的影响,对试验梁的锈蚀位置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利用BOTDA系统的识别效果与荷载大小,锈蚀位置,锈蚀长度有关,荷载越大,锈蚀段长度越大,越靠近跨中,识别效果越好.因此,BOTDA光纤传感技术能够识别钢筋的锈蚀损伤,实现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的分布式监测.  相似文献   

18.
钢筋混凝土中钢筋腐蚀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混凝土中 ,最能影响其耐久性的因素莫过于钢筋的腐蚀 ,由于钢筋的腐蚀而引起的混凝土耐久性的降低在混凝土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该文从钢筋腐蚀的原因出发 ,根据电化腐蚀理论 ,讨论了氯盐及碳化对钢筋产生腐蚀的机理 ,为有效保护钢筋提供了更为清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