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家竹箐高瓦斯隧道在煤系地层采用深孔、电爆破开挖方法,未发生灾害事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开挖作业中爆破技术的选用,探讨了高瓦斯地层中修建隧道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接收了世界上四座强挤压围岩隧道经验教训之后提出了先支后挖法。文中以家竹箐隧道为实例 ,既总结了先挖后支的教训 ,又阐述了如何采用先支后挖以制约塑性区开展的新构想 ,并列举了超前支护的设计梗概。再次强调了顶压区与侧压区应分别考虑 ,并进一步说明了以卡斯特纳公式原理应分别考虑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王建源@史建明¥电化局职教处¥铁五局电务处在南昆电气化铁路威舍至红果段北端,有一座家竹箐隧道。在4990m长的隧道内,潜伏着高瓦斯、强地应力、大涌水三位一体的三个“杀手”。家竹箐隧道要穿越煤系地层1156m,其中05~16m厚的煤层有26层,内含瓦斯最...  相似文献   

4.
南昆线家竹箐隧道是首座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强挤压型隧道。它涵盖的力学比较全面,在设计和施工中,充分体现了岩体力学指导设计和施工的原则,从而取得了成功。本文述理与写实并重。叙述了岩体力学的一些重要公式的全过程,通过家竹箐隧道的具体施工实例加以阐述。并对经典学说多所评述,对岩体力学在应用中有所创新,对普及岩体力学在工程应用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南昆线家竹箐隧道是首座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强挤压型隧道。它涵盖的力学比较全面,在设计和施工中,充分体现了岩体力学指导设计和施工的原则,从而取得了成功。本文述理与写实并重。叙述了岩体力学的一些重要公式的全过程,通过家竹箐隧道的具体施工实例,加以阐明。并对经典学说多所评述,对岩体力学在应用中的所创新,对普及岩体力学在工程应用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在偏压地形中,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损失可能导致倾斜地表和水平地表的沉降或隆起,造成地层及地面上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因此有必要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竖向位移进行估算与分析。研究结论:(1)论文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浅埋偏压盾构隧道开挖地表沉降公式;(2)通过理论推导修正了地表沉降公式计算所需的断面收敛区域U'-V';(3)计算过程中,为简化计算,采用极坐标改进了倾斜地表和水平地表沉降公式;(4)浅埋偏压条件下,倾斜地层坡度α≥45°时,位移变化速率明显加快;此外,地表竖向位移最大值同开挖单元深度与沉降半径之比呈现出一种线性关系;(5)隧道轴线到斜坡表面的垂直距离d3.5R时,地表竖向位移变化也会加快,所以隧道修筑应尽量选择在d≥3.5R的位置;(6)该研究成果可为浅埋偏压隧道开挖的地表位移预测提供一种新途径,为地表位移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通过介绍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突水突泥过程、抽排水试验,地表深孔施作堵水塞,对施工过程中开挖揭示堵水塞施作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第一次堵水塞失效原因,探讨堵水塞机理,并对堵水塞今后施作提出技术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抢险积累经验。研究结论:隧道发生突水突泥后,若突水物以泥砂为主,采取抽水措施难以达到目的,应采取堵水塞措施。堵水塞对马鹿箐隧道突水突泥治理是成功的。堵水塞设计长度除进行抗剪强度验算外,应根据工程突水突泥介质特征和注浆机理确定。马鹿箐隧道突水突泥介质为粘性土和水,堵水塞注浆机理主要表现为挤占沉积作用和水化固结作用,同时受地表降雨和间断注浆影响,产生浆液结石体层问浮积作用,因此,堵水塞长度应取10~20倍洞径为宜。  相似文献   

8.
管棚超前支护是解决岩体风化破碎、围岩稳定性较差地区隧道开挖过程常用的支护方法之一,本文结合槽箐头隧道大管棚施工过程,论述了大管棚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1·21突水突泥抢险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通过介绍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突水突泥过程、抽排水试验,地表深孔施作堵水塞,对施工过程中开挖揭示堵水塞施作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第一次堵水塞失效原因,探讨堵水塞机理,并对堵水塞今后施作提出技术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抢险积累经验.研究结论:隧道发生突水突泥后,若突水物以泥砂为主,采取抽水措施难以达到目的,应采取堵水塞措施.堵水塞对马鹿箐隧道突水突泥治理是成功的.堵水塞设计长度除进行抗剪强度验算外,应根据工程突水突泥介质特征和注浆机理确定.马鹿箐隧道突水突泥介质为粘性土和水,堵水塞注浆机理主要表现为挤占沉积作用和水化固结作用,同时受地表降雨和间断注浆影响,产生浆液结石体层间浮积作用,因此,堵水塞长度应取10~20倍洞径为宜.  相似文献   

10.
大断面隧道在不良地质地段常常采用分部开挖方法,各分部依次开挖,相互作用,地表沉降预测较为困难。应用随机介质理论,首先推导出任意单元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公式,然后将直角坐标系转换到局部极坐标系下进行积分计算,由此推导出任意一段圆弧收缩引起的地表沉降公式,通过圆弧叠加最终得到大断面隧道分部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预测公式。该方法应用于国内第一条三车道大断面海底公路隧道厦门翔安隧道陆域全强风化地段分部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预测,与实测数据对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线形指标的合理选择不但有利于行车安全,也有利于路基工程稳定和环境景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环保优先”的原则,更新设计理念,搞好山区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使公路路基与地形地貌相吻合,避免高填深挖工程,为行车安全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盾构机掘进过程对周围建筑物、管线及道路的影响归根到底是隧道周边土体扰动造成的。本文以石家庄地铁三号线水上公园站-柏林庄站区间350 m半径小曲率转弯下穿预注浆加固建筑物为例,通过监测盾构机转弯过程中土体的分层竖向变形及水平位移数据,研究其规律及特点,同时对比直线段及曲线段特征规律。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对土体扰动的最大沉降量为4 mm,最大上拱量为20 mm,外侧水平位移为3.9 mm,内侧水平位移为2.7 mm。结果表明,在小曲率半径转弯段,地基预注浆加固隧道周围土体仍易产生较大上拱,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本研究可为盾构机在小曲率半径条件下通过预加固地段施工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通过对开挖方法、初期支护、监控量测、二次衬砌等关键技术的探讨和分析,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总结经验。研究结论:软弱围岩隧道可用分步开挖方法,及早初期支护,及早封闭成环,改善围岩受力结构;加强设计与施工的配合协调,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位移监控量测,掌握位移变化规律,动态调整设计参数,调整二衬等施工工序施作时间,必要时仰拱、二衬紧跟,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双线土压平衡盾构水下始发时的施工扰动行为,以广佛环线城际铁路沙堤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流固耦合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有无渗流作用下土压平衡盾构于河道中进行始发的施工响应和地层加固问题,并基于开挖面稳定系数的概念和方法对盾构始发过程中开挖面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渗流作用会大大增加开挖面失稳风险,引起地表发生较大沉降;始发加固作用可以有效减小地表沉降值,且可以减弱盾构掘进对加固区域外地层的超前扰动;基于开挖面稳定性系数的开挖面稳定性等级分析方法得到的开挖面稳定性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可以用于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净距隧道是双洞隧道净距介于连拱隧道与规范要求上下行分离式隧道最小净距之间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形式。由于隧道净距小,施工时双洞相互影响较大,对隧道围岩特别是中夹岩岩体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探讨安全、合理、经济的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净距4.0 m、埋深30.0 m的Ⅰ类同岩段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工程实践,通过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分析双洞侧壁导坑法、侧壁导坑与上下台阶组合法及双洞上下台阶法三种施工方法施工时隧道围岩破坏接近度、围岩变形位移特征,探讨其优劣和适应性,为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盾构区间隧道水平近距离施工在国内尚无成熟的技术方案,对其进行研究,为同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结合天津地铁2号线工程,采用结构平面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与数据分析,并同国内相似工程的经验进行类比。研究结果:分析了盾构区间隧道水平近距离施工存在的风险,研究得到了相邻隧道开挖前后的结构内力、变形及其分布特征,以及沉降曲线,并提出安全施工方案。研究结论:盾构水平近距离施工时需加长对盾构周边土体的加固范围,在相邻两隧道之间设置隔离桩,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施工参数并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固定式测斜仪对洞桩法暗挖施工车站的边桩深层水平位移展开实地监测工作。实际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测斜仪电缆保护对试验的进行非常重要;温度修正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不大,应剔除受电磁干扰而异常的测试数据;选定冠梁施工后的电压值作为初始状态;桩体水平位移主要受小导洞内初期支护扣拱回填、初期支护凿除和站厅层土方开挖的影响;扣拱开挖、二次衬砌扣拱期间位移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任国宏 《铁道建筑技术》2021,(3):128-130,159
南宁地铁1号线火车站站点超宽超大、地质及水文条件复杂、周边临近建筑物、施工环境复杂,基坑开挖难度大。为确保深大基坑的快速开挖和安全施工,提出了电动轮胎式起重机与常规履带式挖掘机组合配套开挖技术,即采用多种型号常规履带式挖掘机坑内配合,电动轮胎式起重机地面提升的施工方法。现场实践表明:(1)电动轮胎式起重机首次引入到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与常规挖机配套施工高效合理,施工组织方便灵活,施工进度提高了1.5倍以上;(2)电动轮胎式起重机能定点开挖、自动行走、取土深度大、作业半径大、机身占地面积小、节能环保;(3)采用该组合配套机械开挖施工,较常规设备机械费节约80万元,动力费节约12万元,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为复杂环境下宽大基坑机械化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上海有两个与基坑设计相关的规范进行了新旧更替.基于地铁车站基坑设计,从规范的适用性、规范的衔接、地铁基坑等级划分的演变和基坑稳定性验算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目前各种规范之问的关系以及设计实践中的规范选用.对环境良好的地铁基坑变形控制和新规范未予明确的稳定性验算安全等级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地铁区间线路往往设有联络线、停车线等线路。这些区间的线路变化复杂处的隧道可能出现矿山法大断面结构形式。从限界要求出发,介绍了确定矿山法隧道内轮廓的要点,采用勾股定理法确定内轮廓上部圆弧,并针对几种不同的内轮廓进行解析,计算分析其优劣,得到以下结论:仰拱半径越小,整体结构受力越有利,但开挖及回填面积都将增大,结构经济性指标降低;建议矿山法大断面隧道内净高与净跨之比约为0.7~0.75,仰拱半径与隧道净高之比约为1.35~1.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