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述了内燃机车独立司机室的结构与设计原理;在传统司机室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法基础上,对独立司机室的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模态分析、多体动力学、噪声—振动耦合方法,对独立司机室的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法做出了展望;为独立司机室在内燃机车工程实际应用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通道噪声与振动分析系统,对内燃机车司机室进行了噪声及振动测试与分析.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各噪声、振动频谱曲线走向趋势基本一致,从空载到加载中噪声及振动值随之而增加;噪声主要表现为中、低频噪声,在低频100 ~ 160Hz和中频1250~2000Hz附近出现峰值,特别是125Hz附近较明显;振动峰值出现在125Hz、800Hz、1250Hz附近;冷却室侧墙外噪声值最高,说明冷却室是主要噪声源.  相似文献   

3.
独立司机室结构是一种充分考虑司机驾驶舒适性的内燃机车司机室结构.这种结构的设计关键是选择合理的弹性元件,以最大限度避开内燃机车工作状态下由底架传入的剧烈振动.论文在有限元模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线性振动的叠加原理,提出了用于评价振动强弱的最大归一化位移响应概念.以某型带有独立司机室结构的内燃机车为例,通过对车体模态的叠加,计算出了司机室座椅处的最大归一化位移,并以该归一化位移最小为优化目标选择了适合该型内燃机车的弹性元件.  相似文献   

4.
应用噪声测试分析系统对地铁用内燃调车机车各工况下室内噪声进行测试,获得不同工况下各测试点的噪声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可知:Ⅰ端司机室在各工况下噪声值均在标准要求的78dB(A)限值以下,Ⅱ端司机室在柴油机转速为1 500r/min、1 800r/min、2 100r/min 3个工况下超标;造成Ⅱ端司机室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是柴油机的工作噪声,同时也受到柴油机-变速箱系统所产生的低频结构噪声的影响;机车整体设备布局不合理是Ⅱ端司机室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可为内燃机车降噪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目前国內內燃机车司机室的噪声水平较高,以东风_4型为例,其噪声为83~90分贝(A)左右,地板振动为0.14~0.28g。机车司机在这种噪声环境下长期工作,不但容易引起听力下降,而且对心血管、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并干扰语言通话,直接影响行车安全[1,2]。因此,我所从1975年开  相似文献   

6.
为内燃机车采取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减少行车噪声对语言,信号呼唤应答的干扰,保护机车乘务员身体健康,我们于1987年5月对广州机务段各型内燃机车司机室进行噪声调查,并对控制噪声提出建议。一、基本情况广州机务段是内燃机车段,共有机车187台,其中东风_3型33台,东风_4型137台,ND_2型17台。  相似文献   

7.
自1982年国家颁布了《内燃机车司机室噪声测试》方法后,为机车司机室噪声测定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是,我们在近几年的实际工作中亦发现该《测试》方法还有不完善之处。如:机车在定置的工况条件下,司机室的稳态噪声如何测试?及其与运行状态下的测定值的相互关系。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报道还不多见。如果在该《测试》方法中增加这部分内容,不仅完善了该测试方法,还可减少卫生监测人员在添乘测定过程中,给机车乘务人员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对保证机车的行车安全和正点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站于1990~1991年间,随机对北京局管内天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型电力机车司机室异常噪声现象,对相关部件进行了振动和噪声测试,研究引起异常噪声的机理。从轮对振动特征、车体振动传递性能、司机室结构模态以及空腔模态等方面开展了探讨和分析,总结和归纳了异常噪声产生的可能原因,确定了轮对多边形失圆产生的低频振动是司机室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司机室板件振动频率与空腔模态的声固耦合振动是诱发电力机车异常噪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东方红内燃机车是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干线牵引动力之一,它的各项技术性能在日趋完善中。内燃机车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据文献报导以及现场工人同志的反映,其对听觉的影响较为突出,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植物——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摸清该型机车的噪声振动规律并提高驾驶室噪声振动控制效果,保护乘务人员身体健康,提高运输生产率,我们于1977年5~6月对某内燃机务段管内的东方红Ⅰ、Ⅱ型内燃机车进行了调查,同时对NY_7型内燃机车作了对照调查。一、噪声振动的特性噪声测量用丹麦B&K公司的2203型精密声级计与1613型倍频程滤波器,按噪声测量常规方法进  相似文献   

10.
一、机车司机室的噪声目前我国铁路干线运营的机车类型主要有三种,即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由于其动力来源的不同而造成各种类型机车的噪声强度也有所差异。但是各类机车运行中司机室噪声组成大致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由于走行部分和动力机组所产生的噪声,此类噪声在机车运行时总是存在着,并且比较稳定,因而我们称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型电力机车司机室异常噪声现象,对相关部件进行了振动和噪声测试,研究引起异常噪声的机理。从轮对振动特征、车体振动传递性能、司机室结构模态以及空腔模态等方面开展了探讨和分析,总结和归纳了异常噪声产生的可能原因,确定了轮对多边形失圆产生的低频振动是司机室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司机室板件振动频率与空腔模态的声固耦合振动是诱发电力机车异常噪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东风_4型交直流电传动大马力内燃机车,现已进行批量生产,这对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将起着促进作用。同时,内燃机车的出现为广大机车乘务人员带来了较好的劳动条件,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但是,机车的噪声振动又成为影响机车乘务人员身体健康的一个突出的新问题。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因素。因此,当东风_4型内燃机车进入小批量生产的关键时刻,着手研究解决机车噪声振动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即便从机车本身来讲,噪声振动也是衡量机车质量的一个指标,在不断提高机车质量的要求下,降噪减振也是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在部领导的关怀、厂党委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内燃机车司机室噪声污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机车司机室内的噪声是影响机车乘务员身体健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机车噪声亦是衡量机车技术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1982年颁布了《机车司机室允许噪声标准》GB 3450—82。目前,承担着北京局大部分客货运输列车牵引任务的北京型和东风_4型内燃机车的司机室噪声是否符合标准?为了给1991年重新修订此项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于1990年2~3月间,对我局管内部分承担客运任务的北京型和东风_4型机车进行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列车提速后机车司机室噪声、振动的污染状况,对机车司机室噪声、振动进行调查。经调查表明, D F11、 D F4 D型机车司机室噪声均超标,当车速> 120 km /h 时, D F11 型机车座椅 Y 向振动超标。提示司机室隔声效果差, D F11型机车座椅减振效果差,易导致司机疲劳而影响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用于北美铁路的典型货运机车司机室的振动特性和评价各种结构修改对司机室内部噪声和振动的效果。为此,在试验室环境中研究了一台批量生产型机车司机室的结构动力学特性。以接近类似司机室在现场承受的输入方式用液压致动器对其激振。通过一系列试验,建立司机室的振动基线,并确定司机室各部分如何振动。然后,对司机室地板和顶盖进行一系列修改以降低振动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加强司机室地板刚度可以降低频率在200Hz以下的司机室内部噪声和振动。然而,这种降低是以增加高频振动为代价的。在司机室顶盖结构中加减振材料可看到相似的连带关系。加入减振材料降低了某些加速度峰值,而在53Hz下却增加了一个峰值。本研究的结果指出,实际上,在能够作出哪种解决方法对于某种特定的应用场合是最有效的决定之前,必须对不同的噪声和振动解决办法分别进行试验。然而,只有在结构噪声和振动特性和主要噪声源已经被识别的情况下才可能作出这种决定。本文描述的实验室装备对于创造一个有助于可精确和重复评价不同噪声和振动解决方法的环境特别有效,而司机室结构则以与它在现场相同的方式被激振。没有这样的试验装备,许多解决方法的效果就不可能被精确地确定。  相似文献   

16.
司机工作既接触声强为82~108dB(A)的噪声。又是高度精神紧张的作业。为观察长期从事行车对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我们于1985年对内燃机车司机进行脑血流图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ТЭП150型内燃机车是卢岗斯克内燃机车厂根据乌克兰国家铁路部门的要求而开发研制成的单节、六轴、双司机室式客运机车。本文介绍该型内燃机车的结构特点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8.
从噪声原理、国家标准对噪声源进行了阐述,结合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列车司机室内噪声振动测试情况,利用CALIPRI轮轨外形检测仪对轮轨进行检查,并通过Matlab软件对列车1轴左轮建立轮轨振动模型进行振动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当列车以80 km/h速度级运行时,轮对周向磨损和轨道波磨是造成司机室噪声增大的主要原因;车轮形状发生改变是引起轮轨滚动噪声和钢轨振动噪声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9.
TЭП150型内燃机车是卢岗斯克内燃机车厂根据乌克兰国家铁路部门的要求而开发研制成的单节、六轴、双司机室式客运机车。本文介绍该型内燃机车的结构特点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0.
重点介绍了某型内燃机车司机室钢结构、设备以及综合舒适性的设计理念。司机室钢结构的设计不仅满足其承载与保护司乘人员安全的强度要求,还具有外形简洁美观、内部空间宽敞等特点。综合舒适性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人机工程学,为司乘人员营造出良好、舒适的操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