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为了适应我国重载运输的要求,需要对既有的减速顶调速系统进行改造。通过分析重载运输对既有减速顶调速系统的影响,说明了车辆重量、车辆基本阻力、减速顶安装数量和制动功之间的关系。接着介绍了几种改造方案,以解决既有减速顶调速系统能力不适应问题,并对各种方案进行了利弊分析对比,提出最终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我国重载运输大环境下的既有编组场调速设备改造,通过分析既有编组场的概况,对比几种既有编组场调速设备改造方式的利弊,阐述了适应我国铁路重载运输需要的高负荷系列调速设备的特点,明确了高负荷系列调速设备在既有编组场调速设备改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减速顶调速系统更好地服务于运输生产,适应重载运输的需求,通过对既有编组场减速顶调速系统应用的分析,明确阐述了编组场减速顶调速系统在更新改造时应采用高负荷系列减速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路23t轴重货车投入实际运用后,对既有减速顶调速系统如何适应重载,确保运输生产安全,提出改进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重载运煤通道建设和客货分线的实现,车辆大型化、轴重逐步提高是我国铁路车辆的发展方向,也是重载运输的必由之路.通过对重载货车的简要介绍、减速顶调速系统设计和减速顶调速设备的研究,分析开行27t轴重货车对既有编组站减速顶调速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从而适应重载车辆的溜行要求.  相似文献   

6.
铁路重载运输在我国已经起步,并将迅速发展,它直接影响着铁路编组站的调车作业,为此我们要在减速器、减速顶等调速设备上及调速方案设计诸方面不断创新,使调速技术适应重载运输的发展,从而满足高速重载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发展重载运输以后对编组站作业带来的各种影响,并提出应对既有的调速设备和作业方式进行改造和改进来适应这一新变化.  相似文献   

8.
赵旭峰 《中国铁路》2014,(11):67-69
发展重载铁路已成为国内外铁路运输的趋势,世界各地重载铁路轨道系统都相应地进行优化以适应各自的运输特点,近期我国重载铁路相比于既有大秦铁路等线路再次进行系统性的研发和试验。在总结国内外重载铁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运营实践,对新型轨道结构、钢轨和道岔等重载轨道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重载铁路轨道结构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新技术,为我国重载铁路的发展做好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9.
改善设备质量,提高线路等级,在P50轨既有线路基础上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以适应重载、快速的运输需要,使工务设备尽快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重载运输需要和大幅提高货运运输效益,我国铁路在既有线上开行的通用货车轴重不断加大,货车轴重提高以后,已经超出既有驼峰设备设计规范及标准,给减速器的维修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对既有的减速器在重载条件下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化分析,为现有减速器适应大轴重重载车辆,保证减速器的性能和可靠性,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1.
重载运输条件下减速顶调速系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减速项调速系统在驼峰调车场的应用情况阐述,分析了23t轴,重载货车对既有减速顶调速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TDJ中心开发减速顶调速技术40年来,不仅研制出多种减速顶产品和调速制式,而且大力开发国际市场,将中国的减速顶调速技术出口到国外,不但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减速顶适应我国重载运输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测试分析为基础介绍了重载车辆在驼峰溜放后对编组场既有减速顶布置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既有的调速设备和作业方式进行改遣和改进来适应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新型重载车辆在我国的运用、高负荷系列减速顶调速设备的种类、性能特点以及该设备在美国编组站的应用情况,通过对不同调速制式在重载条件下的调速设计方案的比较,证明高负荷系列减速顶调速设备能适应重载车辆的作业要求,是重载条件下驼峰减速顶调速系统设计的首选设备,重载条件下减速顶调速系统必须根据新型重载车的参数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铁路高速重载的发展要求,分析了我国铁路现代化编组站的发展方向,阐述了适应我国铁路重载需要的高负荷减速顶系列调速设备的特点,简单介绍了高负荷减速顶系列调速设备在国内、国外的运用情况,通过国内外对高负荷减速顶系列调速设备的不同认识,展望了今后在国内推广高负荷系列调速设备的市场前号。  相似文献   

16.
由于玉林站原有的调车场车辆溜放调速设备已不适应重载运输的需要,在更换了新型微机可控顶调速设备和高负荷减速顶和可控顶以后,刚开始由于对新设备的运用技术掌握得不够好,同时对新设备的维修保养也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发生了溜放车辆超速现象。通过学习和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认真进行分析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微机可控顶自动调速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其发展历程,指出新型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的特点及其适应当前铁路高速、重载的发展趋势和广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金秋十月,在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之际,由中国铁道学会减速顶调速系统委员会主办,哈尔滨局减速顶调速系统研究所、上海局站场调速技术发展中心、沈阳局科研所联办的《编组站调速设备适应重载运输的技术研讨会》于19日至21日在鞍山市召开。铁道部运输局调度部及运力资源策划部、科技司运电处、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沈阳铁路局副总工程师曹晶参加了会议并代表沈阳铁路局致热情洋溢的贺词。出席这次会议的还有各铁路局运输处的代表,各研究设计院和高校的专家、教授以及调速设备研制、生产单位的代表共39人。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秦线重载运输的需要,以优化万吨列车的运输组织方案为目的,结合口泉一场改造后,运输组织中出现的种种不适应现象,对口泉三场的设备条件、作业流程、地形地物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统筹分析,阐述口泉三场进行万吨编发线改造的方案和效益,提供在既有站场的设备条件下,合理进行线路改造,适应万吨列车开行需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线路大修由于彻底破坏了既有轨道的枕下基础,传统施工必须依靠长期低速慢行的列车碾压,并通过人工保养不断调整轨道几何状态逐步恢复线路稳定,施工对运输的影响和干扰很大。在运能十分紧张的快速重载繁忙干线,这一矛盾更加突出。为适应运输需要,保证旅客列车、尤其是快速客车的正点运行,我局自2000年始已在沪宁线实施夜间大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