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高速动车组在升弓过程中过电压通过车顶高压电缆耦合到车体,引起车体暂态过电压,严重威胁车载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为了分析在升弓过程中接地电阻器对车体浪涌过电压的影响,基于某型动车组构建了高速动车组升弓等效电路模型,仿真分析了车体过电压的分布特性,定量分析了接地电阻器中电阻和电感对升弓过程车体浪涌过电压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车体浪涌过电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速动车组接地方式的改变,车体升弓浪涌过电压也不相同。本文为分析接地方式对高速动车组升弓浪涌过电压的影响,基于某型动车组接地方式,构建高速列车升弓等效电路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升弓浪涌过电压的产生机理、分布特性,并将现场测试数据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仿真分析不同接地方式对升弓浪涌过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动车组升弓时,最高车体浪涌过电压幅值达到4.95kV,并在20μs内迅速衰减;采用直接接地方式最高升弓浪涌过电压幅值减小为2.4kV;在接地电阻器两侧并联电容也可有效降低过电压幅值,过电压幅值与并联电容值有关,电容值取10μF时较为合适,此时过电压最小降低为2kV。以上结论可为研究接地方式对于车体升弓浪涌过电压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速动车组受电弓降弓过程产生的暂态过电压,严重威胁车载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基于某型动车组的实体与接地方式,构建了高速动车降弓过程的等效电路分析模型,分析了车体浪涌过电压特性以及接地电阻、互感器、降弓瞬间电压相位对其幅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动车组降弓时,各个车体过电压波形基本一致,最高过电压幅值达到4.7KV;过电压随接地电阻增大而增大,其中接地电阻取0.5Ω较为合适;同时电压互感器电感值越大,车体过电压峰值越大;接触网网压相位为90°、270°时,降弓过电压幅值最大。以上结论为提出降低车体浪涌过电压的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动车组在静态升降弓过程中,由于线路瞬态闭合或切断,导致车体呈现过电压,车体过电压会破坏甚至击穿车载弱电设备的绝缘系统,严重时导致车载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危及列车运行安全。通过现场试验测试采集某试验动车组升降弓车体过电压波形,分析升降弓车体浪涌过电压产生机理,为抑制车体过电压方案的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动车组车体实际结构,构建了高速动车组升弓过程的电路分析模型,解析了过电压在各车体上的传播及折反射特性,在现场开展了试验测试,理论结果与实测结果波形基本一致,过电压幅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车载主断路器的频繁动作使得高压电缆及车体上浪涌电压的出现也愈加频繁,一方面导致高压套管及车载设备绝缘老化加快;另一方面,车体上浪涌电压将威胁列车的运行安全以及乘客的人身安全。本文建立牵引变电所-接触网-列车电路仿真分析模型,研究操作过电压的产生机理,分析过电压幅值范围、持续时间、传播规律等特性。结果表明:高速动车组主断路器动作时,高压电缆上将产生过电压,当接触网网压相位为90°、270°时,电缆上过电压幅值最大,最大过电压幅值达到82.6kV,车体上浪涌电压可达2.1kV。本文结论为列车操作过电压抑制措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动车组在运行过程中因速度传感器被干扰导致车门无法开启的故障,分析了速度传感器发生电磁干扰的原因,建立和验证了速度传感器的电磁耦合仿真模型,采用仿真模型研究了车体浪涌过电压幅值、信号传输电缆长度及屏蔽层串联电容对速度传感器电磁干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速度传感器的电磁干扰与车体浪涌过电压幅值、信号传输电缆长度和屏蔽层串联电容成正相关,其中车体浪涌过电压幅值的变化对速度传感器产生的电磁干扰影响最大。研究结论为速度传感器的电磁干扰深化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CRH3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力学承载特性分析,依据EN 12663标准和 《200km/h及以上速度级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暂行规定》,对车体强度和刚度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分析,并结合静强度试验结果对车体承载特性进行了验证,为系统掌握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设计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现场采集的阻抗参数,建立高速铁路“网-车-轨”牵引供电系统等效电路模型,进而建立包含弓网电弧仿真模型的“网-车-轨”三位一体的牵引供电系统有限元模型,并通过与实测升弓过电压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将由等效电路模型计算得到的电压激励加载在有限元模型上,调整列车运行速度和弓网离线时间,分析其对弓网电弧发展的影响,研究弓网中离线和大离线工况下的过电压特性和不同接地方式下的车体电位和磁场分布。结果表明:当列车运行速度较大且弓网离线时间大于200 ms时,易发生弓网完全离线,并产生较高车体过电压;车速为300 km·h-1时,弓网离线导致的车体过电压达6.45 kV;车底主要区域对地电位高于2 kV,磁感应强度峰值为3.8 mT;通过增加3车保护接地数量,提高车体过电压的泄放能力,使车顶-轴端过电压降至5.47 kV,最大磁感应强度降至2.6 mT,车底区域磁场分布更加均匀,有效地抑制了车体过电压,改善了车载设备的电磁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速铁路采用大跨度高架桥结构,接触网离地面较高,容易遭受雷击进而引发动车组故障,给列车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因此有必要探究雷击接触网时高速动车组车体过电压及其抑制措施。本文基于接触网电气模型和高速动车组电路结构,利用Pspice建立雷击接触网时车体过电压仿真模型,定量分析车体接地电阻参数对过电压的影响,提出抑制过电压的措施。仿真结果表明:雷击接触网时,受电弓所在的车体过电压幅值可达43.45kV,距离受电弓越远车体过电压越低;接地电阻器的分布电感对各车体过电压影响较大,且与车体所在位置有关,对距离受电弓越近的车体,影响越大。将2~5车的接地方式改为直接接地方式或电阻器并联电容的方式均能有效抑制车体过电压,且当并联的电容值大于10μF时,二者对过电压幅值的抑制程度基本一致,并在电阻器并联电容的基础上,通过减少接地电缆长度能够进一步降低车体过电压,将各车体过电压抑制在2kV以内。本文研究结果为车体过电压的进一步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格尔木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气候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我段自建段以来,一直运用DF4型机车。几年来,经厂、段等多方面长期努力,机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但这种以内地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机车,在格尔木—哈尔盖高原缺氧风沙地区运用中,由于运用区段海拔3000m以上地段占73.5%,沿线常年风沙弥漫,柴油机气缸进气不洁,并存在柴油机用气量和进气阻力(即空气滤芯的阻力)之间的矛盾,燃烧不完善,出现了柴油机气缸套、活塞的严重磨损和柴油机排气温度超标、费机油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对比分析我国铁道行业机车车辆铸钢件标准与AAR和UIC铸钢件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技术差异,从提高标准的技术先进性、适宜性的角度,对我国铁道行业铸钢件标准的修订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徐顺明 《铁道勘察》2007,33(5):21-25
以广州地铁六号线文化公园站为例,对地铁车站从控制测量、细部放样、竣工测量等施工过程进行科学的施工测量方案设计,并根据地铁施工的特点提出几点测量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4.
裂缝在素混凝土结构尤其是大体积素混凝土结构中很难避免,裂缝的出现对结构造成安全隐患,降低了结构的耐久性。文章针对某铁路桥圆端形桥墩出现的裂缝,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结构和耐久性的影响,提出了补强加固的处理方案,为同类型桥墩裂缝的修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铁路行包传统软件分发和维护的分析,指出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软件版本分发与远程维护的设计目标,介绍行包系统版本分发和远程维护的框架结构以及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地铁钢轨波浪形磨耗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许多城市的地铁建设中,急需减缓既有线钢轨波浪形磨耗的方法,并要避免这种磨耗在新建线路中再次出现。通过对近几年相关资料的总结,分析钢轨波磨领域的研究现状,介绍当前在波磨研究方法、分类特征等方面的各种观点,重点讨论波磨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和减缓措施,以期为地铁钢轨波磨的研究和减缓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ODBC和ObjectARX的建筑结构集成设计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建筑结构CAD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指出建立基于数据库的集成CAD设计系统的优点,重点探讨开放数据互连ODBC和新一代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ObjectARX,在此基础上使用ObjectARX与ODBC开发一个基于数据库集成环境下具有完整结构建模功能的软件原型,取得了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8.
uClinux下多文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和比较在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存储设备与对应的文件系统,提出了以多文件系统作为uClinux的文件系统构架.同时给出自主的一款SOC为目标系统来实现多文件系统的uClinux构建.  相似文献   

19.
信息产业部决定,IP网络电话由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吉通3家公司于近期开展IP电话的商用试验,试验期初步定为6个月,试验期结束后,将向合乎条件的企业在更大范围发放正式经营许可证。  相似文献   

20.
铁路客运专线桥梁工程技术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客运专线铁路桥梁比例大,特殊结构多,技术标准高.为了又好又快地搞好客运专线建设,分析总结已经开工项目桥梁主要工程技术,提出今后客运专线建设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技术问题.研究方法:结合目前已经开工的京津城际、武广、郑西等客运专线桥梁建设情况,分析、归纳、总结已经开工项目桥梁结构形式、主要技术要求、工程实例,对国外咨询中所涉及桥梁主要工程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参加了客运专线在建项目的桥梁情况的调研和重大技术问题解决,整理了国外咨询中涉及的客运专线桥梁技术问题,提出了今后重点研究的技术问题.研究结论:我国客运专线桥梁建设在科研、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积累了客运专线的建设经验,提升了我国铁路桥梁的技术水平,但是在科研、标准、设计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实现建设一流客运专线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