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张志和 《隧道建设》2010,(Z1):376-382
隧道浅埋段下穿城镇如何在不影响地表居民生活、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快速、高效施工,控制爆破震动是施工关键。现结合某浅埋隧道下穿城镇段减震控制爆破的成功应用及所取得的施工经验,详细论述采取小导洞爆破超前+扩挖层预留光爆层分区爆破的施工方法及组织,并通过爆破震动监测对施工中的控制爆破方案及减震爆破效果进行总结,以期对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杨昆鹏  张海波  杨兵 《隧道建设》2012,32(5):725-729
在城市中修建地铁隧道经常会出现隧道近距离下穿大型建筑物的情况。为了解决爆破施工时爆破震动对建筑物结构造成影响,将非电毫秒微差导爆管雷管的孔内微差与孔外微差结合起来,联线方式采用分组串联法,每3~5孔一组,孔内导爆管雷管跳段使用,孔外采用MS-2段导爆管雷管串联,从而将各个炮孔的引爆时间全部错开,实现导爆管雷管的延期起爆,基本达到了"一孔一响",有效降低了爆破振速,同时保证了施工安全及质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钻爆法修建城市隧道,施工爆破振动对周边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影响不可忽视。本文依据东海隧道工程实际,对其周边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爆破振动控制基准、爆破振动对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影响距离、最大段控制爆破装药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对东海隧道爆破施工作业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隧道爆破施工地表建筑物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通用有限差分软件对重庆两江大桥渝中连接隧道爆破施工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总结不同隧道埋深情况下的地表震速分布规律,绘制隧道沿线的地表震速峰值分区图,并结合建筑物结构安全震动控制标准对隧道沿线的地表建筑物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沿线15座地表建筑,除罗汉堂外,均符合建筑物结构安全震动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5.
结合榆佳高速公路佳县隧道穿越城镇居民区浅埋段施工实例,分析了佳县隧道施工危险源及影响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因素,详细介绍了为了减轻爆破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所采用的爆破震动控制技术以及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控制爆破震动对地表建筑的危害,分析城市浅埋隧道施工爆破震动控制技术。结合隧道工程施工实例,阐述减震控制爆破的技术要点,并对控制效果进行现场监测。  相似文献   

7.
参考工程实际应用,基于某地区高速公路连拱隧道为实例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连拱隧道的数值模型,对爆破波在围岩传输中的性质、爆破药量、多种施工条件下的连拱隧道爆破震动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在均匀围岩介质模型中的质点震动速度与距离爆破源距离成反比;随着单段起爆孔数量增加,围岩质点的震动速度大幅度增加。当两段微差时间爆破法时,爆破微差时间为100 ms较微差时间为50 ms引起的节点爆破峰值震动速度要低;在连拱隧道爆破施工中,采用左洞爆破时,右洞拱顶和拱肩位置径向震动速度最大,成为爆破震动危险点,就地面建筑物震动安全角度分析,采取左洞先行的施工方案较右洞先行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结合闲林隧道爆破施工,对软弱围岩中连拱隧道爆破震动进行监测,分析了震动波在软弱围岩和支护结构中的传播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爆破最大振速一般出现在第一个峰值上;爆破震动对爆破面前后10 m范围内的中隔墙影响较大,随着距离的增大,震动波衰减明显;建议软弱围岩中连拱隧道开挖最大装药量控制在8 kg以内.研究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连拱隧道的爆破施工参数设计和现场监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结合榆佳高速公路佳县隧道的工程特点及施工环境的复杂性,从一次齐发装药量、装药结构、掏槽形式及减振孔布置方案等角度,阐述了减震控制爆破的技术要点.根据分析,通过设置合理地延时爆破雷管段数及时间间隔,可有效减小洞室爆破对围岩及地表建筑物的震动强度,研究内容对相似工程爆破方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20,(5)
针对第三系泥质粉砂岩富水地层中开挖施工和下穿建筑的特点,对超深管井降水后的非爆破机械联合作业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介绍。通过分析对比选择挖机搭载高频振动破碎锤、铣挖头组合联合机械作业,采用三台阶法对复杂地铁车站结构深埋暗挖隧道进行开挖,避免了因爆破震动对隧道群施工产生的安全风险、对周边建筑物扰动大的问题,解决了单一机械设备施工速度慢等问题。结合施工的监测数据分析,证实了非爆破联合机械开挖技术在泥质粉砂岩富水地层中的成功应用,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孔景华 《隧道建设》2014,34(3):221-225
某铁路隧道建成运营后,受溶洞区域水压大的影响,岩溶核心段出现衬砌渗漏水现象。为了解决衬砌渗漏水问题,通过在正洞顶部施作引水洞,截取岩溶水,减小作用在隧道衬砌周围的荷载。本文结合某铁路隧道引水洞爆破施工,通过从爆破震动、结构变形等动态监控和土压力、型钢应力、混凝土应变等静态监控,分析引水洞施工期间正洞衬砌结构受力和变形情况,得出爆破震动速度和结构受力都控制在允许标准以内,并且隧道结构变形很小、结构受力相对稳定,说明引水洞施工对正洞衬砌结构影响小,保证了运营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市政爆破施工与安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越 《隧道建设》2009,29(3):318-321
市政爆破施工安全主要考虑爆破震动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及爆破产生飞石对周边建筑和人员造成的损害,通过对厦门市成功大道JC3标段隧道爆破工程实践,从安全角度对爆破设计、施工、监测、警戒与防护等进行探讨,其安全控制成功经验可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是青岛市的首条地铁线路,地铁隧道沿线下穿众多的房屋建筑。青岛市的地层上部多为软弱层,下部为基岩,表现为上软下硬的复合地层。地铁隧道的现场施工多采用钻爆法施工,爆破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变形有着重大的影响,施工中对爆破震动具有严格的要求。针对青岛地铁某区间下穿建筑物洞段,爆破设计中采用微差毫秒爆破技术有效地的控制了爆破震动,为类似的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城市隧道工程多采用暗挖法施工,该方法具有对地面交通干扰小、对环境污染少的特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但隧道爆破振动和噪声给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结合长洪岭隧道和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暗挖隧道的施工情况,分析非爆破与控制爆破开挖方法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采用非爆破与控制爆破适用范围的建议,为今后城市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双联拱隧道施工技术难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联拱隧道施工关键,应尽量降低后开挖隧道的爆破震动,对中隔墙及先开挖隧道围岩和支护的影响。结合施工实例,对解决双联拱隧道施工技术难题进行了探讨,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杭州地铁5号线通火区间段双隧道工程为例,基于城市隧道工程中爆破开挖对地表建筑物振速响应问题,对下穿地表建筑物隧道爆破施工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在不同爆源距、循环进尺与单段最大装药量情况下隧道爆破开挖,分析在爆破动荷载作用下地表建筑物的振速响应规律,并根据工程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金鸡山隧道拓宽改造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七林 《隧道建设》2011,31(5):577-582,592
金鸡山隧道的环境复杂、控制因素多,其拓宽改造方案需要考虑既有条件和工程安全。通过对金鸡山隧道拓宽改造控制因素的研究表明:实施方案可采用增建D隧道和扩建A隧道;D隧道施工前应进行B,C隧道的病害加固和防护;爆破施工应采用微震动控制爆破技术,应进行既有隧道的震动监测、交通管制和台车防护;A隧道的爆破拆除应尽量先清除衬砌背后的松散岩体,可采用预加固措施和人工凿除初期支护。  相似文献   

18.
阮清林 《隧道建设》2012,32(3):281-286
依托渝利铁路长洪岭隧道近距下穿地表城镇(江池镇)减震爆破施工,通过使用电子毫秒电雷管开展减震爆破试验。试验以爆破震动波的干扰降震原理为指导,结合以往工程使用非电毫秒延期导爆管雷管的减震爆破技术,并进行爆破减震动监测,优化爆破参数,形成了在30 m左右近距条件下爆破振速低于1.0 cm/s的电子毫秒电雷管全断面减震爆破开挖技术,达到了近距下穿地表城镇时降低隧道爆破振速、确保地表建筑物安全的目的。同时,拓展了在近距条件下隧道钻爆法使用范围,减少了临时支护,提高了施工工效。  相似文献   

19.
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爆破振动是城市地下工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在建五山连拱隧道穿越农业银行工程实践为依托,建立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研究爆破引起的建筑物基础振动速度分布规律、范围及控制技术。掏槽眼爆破只存在单临空面,岩体对炸药约束较强,成为爆破控制关键。建议五山连拱隧道爆破进尺为1 m;中导洞掏槽眼同时爆破;上导洞掏槽眼采用分段两次爆破,降低一次爆破炸药量,建筑物桩基础振动速度才能满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指导五山连拱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施工。  相似文献   

20.
朱成杰 《隧道建设》2006,26(6):62-65
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华师站-岗顶站区间隧道的建设,介绍城市地铁暗挖区间隧道处于软弱破碎地质条件下采用矿山法施工下穿繁华交通道路及建筑物桩基群的施工技术及措施,对暗挖隧道在特定条件下控制地表沉降和爆破震速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