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沥青路面建设节能减排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沥青路面建设节能减排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根据层次分析法,构建沥青路面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并确定其权重。从权重结果可以看出:能源消耗指标和污染气体排放指标所占权重较大;在能源消耗指标的下级指标中,原材料生产能耗指标及混合料拌和阶段能耗指标的权重较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重型柴油车节能减排各指标参数,确定了重型柴油车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析分析法(AHP)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使得权重确定更加合理准确;采用插值法、Min-max标准化及加权和方法建立一个较完善的针对重型柴油车的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为重型柴油车的环保性能定量综合评价提供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某公路稀浆封层路段的室内试验,发现采用稀浆封层养护的路面的针入度和延度均提高,可知稀浆封层技术可以有效减缓沥青路面低温病害的发生,预防性养护措施对沥青性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参照国内外有关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评价方法,并结合国内技术规范中路面及材料性能评价指标,在传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增加沥青性能指标,从路用性能和沥青性能两方面对沥青路面预养护进行评价。考虑到评价指标权重分配方法的不足,通过对传统熵权-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建立针对沥青路面预养护新的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结合实际工程经验、专家打分法和试验检测数据,在求取综合权重时,将主客观两种方法的中间过程相结合来计算得到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系数,最后对预防性养护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以张家口地区某条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工程为实例进行改进EW-AHP法预防性养护评价模型的应用,沥青材料性能的3个指标所占权重比EW-AHP法有所提高,同层次分析法相比相差不大,沥青低温性能指标的比重比EW-AHP和AHP有所提高,同熵权法相比有所降低,比较符合寒冷地区沥青的低温抗裂情况。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沥青路面预养护措施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省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治理为工程依托,通过对路面病害关键指标建立养护决策控制标准,并根据不同路段择优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处治方案;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LCCA)和节能减排效益分析对四种处治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分析结果表明:处治方案二的全寿命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效益大大优于其他方案,推荐应用于车辙路段和裂缝密集路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的长期效益评价指标展开研究,按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将长期养护效益划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对各指标的构成原理和计算方法进行了阐述。基于江苏省3条高速公路的实际养护工程状况,结合长期养护效益评价指标和层次分析(AHP)模型,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养护效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沥青路面损坏状况评价是制定路面养护策略和确定最佳养护时机的前提,针对当前国内对于沥青路面损坏状况评价少、评价指标与方法有待完善和改进的状况,基于沥青路面损坏状况信息不确定性特点,将未确知测度理论应用到沥青路面评价中。选取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状况、裂缝状况、坑槽状况和修补状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实际调查数据建立单指标未确知测度函数,通过熵权理论确定各指标权重,同时按未确知测度大小及置信度识别准则,确定出沥青路面损坏状况级别及损坏严重程度排序情况。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该理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值得在沥青路面评价方面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提出采用费用-效益费评价准则,通过构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决策模型进行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决策评价。基于等效年度费用法进行费用计算,通过建立层次分析法(AHP)的三层评价体系结构,从技术、环境和经济三方面建立预防性养护指标的宏观和微观评价体系,根据方案层选定的10种典型养护技术指标建立矩阵模型,进行指标权重的费用-效益预测计算,确定预防养护技术的最优方案。通过实例验证获得了某一高速路段的预防养护方案技术指标评价分值,即稀浆封层微表层输入封层雾状封层石屑封层沥青再生剂 THMO复合封层超薄磨耗层灌封或封缝。确定采用稀浆封层为最佳的预防养护方案。  相似文献   

8.
排水性沥青路面因具有良好的排水、降噪和抗滑等性能而备受青睐,但因其大空隙的特点,导致其空隙容易堵塞。为保持排水沥青路面良好的使用性能,需对排水沥青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通过对国内外的预养护决策方法和指标进行调研,借鉴路面综合评价指标(PQI)的算法,并针对排水性沥青路面的病害类型及占比,提出了基于室内试验的排水沥青路面病害综合评价指标(DDI),来判定分析预防性养护的时机,为我国排水性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考虑沥青路面全生命周期过程,以能源消耗、气体排放、地表水排放及其他指标为4类主要指标,确立了热拌沥青路面能耗和环境排放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等级标准,建立了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的综合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湖南湘潭某大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道路路面能耗和环境排放属于中等级;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路面能耗和环境排放最大影响因素,并为路面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沥青路面养护质量评价,提出了一种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沥青路面养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邻指标比较法对灰色关联分析法加以改进,并用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路段的养护质量进行评价,最后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克服现有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方法主观影响因素过多、权重确定过程复杂的问题,本文以京藏高速白银段20km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为例,采用博弈法确定的路面使用性能各分项指标权重为基础,建立了改进基于灰色-TOPSIS法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由博弈法确定的综合权重是对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综合反映,不仅能充分的考虑专家主观权重,又能体现综合权重科学合理,有利于提高灰色-TOPSIS法用于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的准确度;基于灰色-TOPSIS法进行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较规范中综合评价结果更为准确,更加有利于养护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节能减排效益,有必要量化就地热再生技术的能耗与碳排放。应用全生命周期分析法,根据沥青路面养护施工流程划分了能耗与碳排放的边界条件,提出了沥青路面养护能耗与碳排放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能耗与碳排放的测算方法,分别测算了施工中原材料生产、铣刨、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与碾压等过程中的能耗与碳排放。结合实际施工的监测数据,计算分析了就地热再生与传统铣刨重铺的能耗与碳排放,评价了两种养护方式的节能减排效益。结果表明:与传统铣刨重铺相比,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可以节约能耗55. 1%,碳排放量增加6. 5%,具有显著的资源节约和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一套高速铁路节能减排的科学评价体系,克服传统方法中只考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缺点;选取京沪高铁、京沪普铁、京沪高速公路、京杭运河、"虹桥-首都"民航京沪段航线为算例,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建立了考虑运力贡献和运输效率的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将客货运周转量、运输效率、回收利用率作为正向指标,生命周期阶段能耗与排放为负向指标;并对各待评单元进行信息熵权重处理,基于密切值法进行了节能减排效果评价.计算结果显示土地占用、客货运周转量、运输效率为影响评价结果主要因素,其权重分别为0.10、0.15、0.12;因高速铁路转入运营阶段后,其单位运量能耗和排放大幅降低,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运输时间,故而结果显示:高速铁路的节能减排效果最好,高速公路最差.实例表明,建立的评价体系可操作,同时该模型不需确定各主观函数或参量,评价结果客观.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21,66(9):129-134
由于现行沥青路面路用性能评价体系不适用于改扩建工程,通过对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指标的优化建立了博弈论-集对分析评价模型。并基于二广高速(G55)二连浩特~赛汉塔拉段改建工程,对博弈论-集对分析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的评价结果做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博弈论-集对分析评价模型中PSSI指标权重为0.409,PCI、RQI指标权重比标准评价权重下降了0.106、0.29,算得RDI和SRI权重同标准规定权重接近;评价等级相较于标准评价等级大多低1~3级;结合该路段病害较多、路面破损严重和PSSI指标过低情况分析,集对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具体。  相似文献   

15.
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如何准确的评价现有路面状况,提出合理的整治措施是当前改扩建工程前期阶段的主要工作。为研究改扩建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文章提出了基于德尔菲法与理想点法结合的改扩建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方法,首先确定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指标,利用德尔菲法确定各指标的评价权重,得到数据规范化矩阵,结合路面评价指标,确定改扩建路面性能评价函数;其次利用理想点法构建的评价函数来评价目标的优劣,根据权重规范化矩阵确定理想点,进而计算出高速公路改扩建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分级标准。最后以某高速改扩建工程1000m段落为例来评价该段落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对评价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德尔菲法及理想点法结合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等级划分,可确定该路段使用情况,进而确定高速公路改扩建路面性能评级。本研究可为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多层次模糊决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多因素影响下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对策选择问题,在全面分析各项影响因素和技术对策特点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预养护对策多层次模糊决策模型:首先确立决策指标的层次结构,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准则层和指标层各个因素的权重赋值;采用专家打分法,建立了方案层个体评判指标的特征矩阵,由模糊数学运算得到各个方案的综合排序,以此确定最佳预养护措施。所建立的决策模型综合考虑了预养护对策的技术、经济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层次划分与模糊运算,将定性指标量化,从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合上海市浦星公路预养护工程进行的实例研究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沥青路面预养护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沈波  艾翠玲 《中外公路》2007,27(3):253-256
对降雨条件下小桥涵养护决策方法研究,建立了小桥涵养护决策专家指标系统及决策方法,详细分析确定了小桥涵环境安全因素影响指标(自然孕灾环境;结构技术安全)、经济因素影响指标(损毁经济价值、防治措施实施能力、防治工程效益)、社会影响因素及各级因素指标评价标准。为养护管理部门迅速对小桥涵管养措施做出决策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主成分分析方法是一种较为客观的综合评价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能综合反映各指标对路面评价值影响强弱的信息,而且可以确定各指标的较客观的权重,由此尽量地避免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为正确进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江洪  许佳 《公路工程》2009,34(3):120-122
依据湖南省多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路况调查数据,分析了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灰色聚类法的路面车辙深度、路面裂缝率,路面坑槽率和路面修补率四个指标的沥青路面破损状况评估模型,并以临长高速公路工程实例应用表明该评价模型的可行性,为沥青路面养护质量的评定及养护对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主成分分析法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明  阳亮 《中南公路工程》2006,31(6):55-57,89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主成分分析方法是一种较为客观的综合评价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能综合反映各指标对路面评价值影响强弱的信息,而且可以确定各指标的较客观的权重,由此尽量地避免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为正确进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