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顾宏明 《水运管理》2007,29(1):19-21
从连云港港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经济腹地、海湾条件出发,分析其建设集装箱枢纽港的现实条件,提出在连云港港外港区开辟海州湾深水港区进而建设集装箱枢纽港的设想,最后论述将连云港港建成集装箱枢纽港为东部经济区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为中西部经济发展提供理想出海口和推动欧亚大陆桥运输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提高上海港国际集装箱中转量政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全球集装箱枢纽港,其中转量在总的集装箱吞吐量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01年新加坡港口在马士基海陆公司的航班搬迁至丹戎帕拉帕斯港后,吞吐量大幅下降了约9%,为1552万TEU,但中转量一直保持在80%以上;2001年香港集装箱吞吐量1780万TEU,70%是中转箱;2001年釜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80万TEU,其中,中转吞吐量320.6万TEU,占41%。 上海港有着广阔的内陆腹地,吸引大陆腹地集装箱吞吐量是上海枢纽港和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但是近年来,与日益增长的集装箱吞吐总  相似文献   

3.
杨乐能  罗刚毅 《水运管理》1999,(3):33-35,29
近年来,随着集装箱运输的蓬勃发展以及港口的日益市场化,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中,集装箱码头的兴建或扩建风起云涌。一些地方,如上海、宁波北仑、张家港、太仓等,甚至还推出了本地区港口的国际枢纽港发展计划,并努力付诸实施。其结果,一方面,造成了集装箱港口功能和...  相似文献   

4.
加快青岛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建设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岛港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面临战略环境的分析,提出了青岛港加快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战略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潘建芳 《中国水运》2007,7(11):234-23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集装箱枢纽港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能在新一轮的枢纽港竞争中抢占先机,世界各国都把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作为其港口发展的重点。文章通过枢纽港发展背景及枢纽港所需条件的分析来讨论在当前航运业的发展中,应该如何定位枢纽港,要将国际枢纽港的发展趋势作为我国建设枢纽港的借鉴,来进一步认清我国枢纽港的发展方向,使我国的枢纽港能够带动整个港口群的发展,为我国经济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童孟达 《集装箱化》2008,19(2):14-16
建设国际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实现由港口大国向港口强国的转变,是我国港口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集装箱吞吐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港口的国际中转业务已经起步,但是发展比较缓慢,个别港口还出现下滑态势,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关于集装箱港口群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在一个经济地理区域内,往往形成多个集装箱港口共同发展的状况,他们以共同业务、共同利益而系联,以各自的利益而竞争,从而结合成为一个港口群。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要求一个经济区域内港口群的发展形成以一个枢纽港为主,其他或为支线港...  相似文献   

8.
<正> 现代国际航运中心作为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中心,是与集装箱这种现代运输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集装箱吞吐量的多寡是检验航运中心所在城市及其腹地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建设深水集装箱枢纽港,提高港口货运集装箱率,已经成为现代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首要任务,并把集装箱化水平、集装箱吞吐量和中转集装箱量作为衡量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个重要尺度。 要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从集装箱吞吐量看,大连距目标还有相当距离。2003  相似文献   

9.
秦同瞬 《中国港口》2003,(10):38-39
<正>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集装箱码头的发达程度已成为地区港口发展的重要标志,确立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也就成为地区港口发展的首要目标。两岸三通对两岸三地港口有何影响?采取何种合作方式实现港口发展战略目标的协调?是摆在我们面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两岸三地各自的竞争优势 集装箱港口行业内部的竞争在于枢纽港之间的竞争。集装箱港口行业内部的协作在于枢纽港与支线港之间的协作。两岸三地港口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只有在枢纽港之间。两岸三通后,两岸三地有较大相关的枢纽港主要有香港、高雄港、上海港  相似文献   

10.
傅其 《集装箱化》1998,(1):29-30
近几年来,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的确立,国外各船公司纷纷在上海港开设和增加了至北美、欧洲、地中海等集装箱国际干线班轮,加上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使得上海港口的集装箱装卸运输业务日益繁荣,发挥了枢纽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上海港目前在国际集装箱运输网络中的地位 上海港自从70年代参与国际集装箱运输以来,其集装箱吞吐量每年连续增长,尤其是近几年来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1993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3.5万TEU,比1992年增长了27.95%。1994年完成119.9万TEU,比上年增长28.3%,居全国之首。但在世界范围内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1994年居21位,在亚洲地区仅占第10位(详见表1)。在上海港1993年93.5万TEU中,国内运输量仅占8.4%,即中转箱在总吞吐量中还不到10%,说明上海港目前还未达到国内集装箱中转港的地位。而在上海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85.6万TEU中,很大部分(约占62.4%)须经海外(香港、日本、韩国)港口中转,每年造成的中转费和二程运费的收入损失数亿美元。而周围地区的高雄、釜山和神户港发展势头迅猛,1994年已分居世界第3、5、6位。高雄港1994年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90万TEU,中转率40%以上,距国际性集装箱枢纽港标准仅一步之遥。上述事实说明,上海港目前充其量属于第二类港口,甚至处于第二类与第三类之间,离国际性集装箱枢纽港的标准还相差甚远。 上海港未能形成国际性枢纽港的原因除在软件方面有起步晚、管理不协调的因素以外,在硬件方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2.
蔡志贤 《水运管理》2007,29(8):7-19
为探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对上海港以及东北亚集装箱运输发展格局的影响以及上海港发展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策略,运用SWOT分析法对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现状、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瓶颈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集聚航运要素;促进物流业发展;改善口岸环境;实施自由港政策;提高港口通过能力;扩大经济腹地;提高国际中转和水水中转比例。  相似文献   

13.
《水运文献信息》2006,(4):16-17
香港集装箱枢纽港 不惜代价地大规模建造集装箱枢纽港之风在亚洲地区,如中国、越南、马来西亚和韩国等国正在到处盛行,而且规模越造越大。然而,连续多年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的中国香港特区则与众不同,目前正在集中力量做大物流和优化使用现有集装箱港口码头设施,在扩大集装箱枢纽港基础设施方面该出手时才出手,在投资发展、码头工程投资回报率和经济效益方面十分审慎。  相似文献   

14.
周边国际大港争夺集装箱中转货源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争夺国际集装箱中转货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主要目标 世界各大枢纽港都把争取国际箱作为主要的战略目标之一。各国政府都把吸引集装箱中转货作为城市经济发展动力之一,纷纷采取行政措施(主要是简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增长与船舶大型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世界一些港口能够迅速抓信机遇,崛起而成为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影响其崛起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港口的地理位置,集装箱运输的增长与发展趋势、港口的水深条件与设施水平以及港口发展战略与船公司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 日本政府将投资主要集中在大型港口方面,尤其是国际枢纽及核心港口。日本政府已经定位4个枢纽港和8个核心港,并将全国33%的港口投资用来更新这些港口中的集装箱设施。这些优先开发的港口所获得的开发资金比其他大型港口都要来的高,一般为4~6倍。日本政府于1997年提出全国枢纽核心港网络思路,并于1999年最终得到确认。目前日本政府正在对该网络进行实质性研究,目的是提高这些集装箱港口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一、我国港口的集中化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港口正呈现出加快集中化发展的趋势,而且逾演逾烈。我国港口的集中化有两大类:一类是港口业务的集中化,主要是在集装箱业务上,越来越多的集装箱往枢纽港集中。表1中国沿海集装箱吞吐量集中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港口集装箱运输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综合了有关专家的意见,依据相关原则建立了基于各国际港口吸引腹地集装箱货源和中转集装箱货源,藉此形成了集装箱枢纽港的能力以及港口企业自身的微观财务收益能力的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上海腹地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上海港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和腹地型集装箱枢纽港,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也面临着国内港口以及东亚等港口之间的激烈竞争。本文就如何合理布局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结构;如何构建上海港各集装箱码头之间的沟通桥梁;如何整合上海港现有集装箱码头的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上海港整体的优势等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港口集装箱“穿梭巴士”运行前景光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刘万锋 《世界海运》2009,32(2):55-56
随着国际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快速增长,集装箱运输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我国沿海港口吞吐量占到全国总量的90%以上,港口运输量越来越向沿海大港集中,港口对港区集装箱集疏运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已成为各枢纽大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中小港口集装箱采用“穿梭巴士”方式向枢纽港或大港集中应运而生,集装箱疏运随着水水中转在港口货物运输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