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本文针对提速车在京九线进行的索引试验中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时快速通道短轨地段的曲线养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Windows系统下使用Delphi7.0开发一个进行TCP/IP网络通道的自动检测的实用软件,每隔一设定的时间间隔对指定的IP地址进行ICMP检查,将检查结果以网络拓扑图方式表示出来,当ICMP包丢失率到达阈值时进行声音提示和使用图标及字体闪烁进行突出显示,对每一次的检测结果及运行情况进行记录,可进行过后查询.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动力分析的方法,使用ANSYS分析软件进行建模及求解,通过对扫石器支架结构模型进行模态和参与系数计算,确定贡献最大的振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结构优化。同时,参照IEC61373标准,采用随机振动的方法对优化前后的扫石器支架结构进行仿真分析计算,以三区间评估方法进行疲劳强度评估,结构优化后应力水平显著降低;并对优化后的扫石器支架进行随机振动试验,试验结果满足标准要求。这种基于动力分析进行结构优化的方法,能够快速找到优化的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结构改善,以达到使用和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货运站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进行标准化的意义、内容等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进行标准化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党的十六大以来(2003~2007年)5年间的铁路劳动安全工作进行了总结,从业人员死亡事故进行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刮析,对今后一个时期铁路劳动安全工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对70t级黄磷罐车的加温结构进行传热分析,对加热时间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对样机进行了试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对利用可再生能量的新型供电系统进行了研究。对3种模式的储能系统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多线路共用乘客信息系统技术方案进行研究,提出以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对系统进行设计,最后对车站/车载终端设备接入流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截至2017年底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进行了统计,给出了2017年我国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和市域轨道交通的运营线路长度和运营车站数,并按运营线路长度进行排名.对2017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及敷设方式构成进行了分析.同时,就2007—2017年中国内地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对每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数及敷设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太原北站枢纽改造中,遇到列车接车进路上无道岔区段,列车越过防护的进路信号机后直接接入股道、当防护信号机因为某种原因发生突变时,列车冒进防护信号后进入股道接收错误的低频信号。针对列车冒进后错误接收低频信号原因进行研究。通过对常规站型常规电路及常见简化电路作用进行讨论,对冒进后车站作业流程进行分析,总结无法发送禁止码和无法切断发码通道原因。针对原因,提出优化JMJ继电器的励磁电路及优化站型两种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对两种思路进行分别进行深化设计进行验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比选,推荐优化JMJ继电器的励磁电路方法进行现场实施。  相似文献   

11.
涡轮增压器主要部件结构特性及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车柴油机用废气涡轮增压器浮动轴承烧灼、转子积碳固死及喷嘴环热裂、叶片变形等是影响增压器可靠运用的多发故障。通过对浮动轴承浮动套实际转速测量及轴承内外间隙调整试验,指出了浮动轴承烧损的主要原因是浮动套内间隙的增大,提出了以滑动轴承代替浮动轴承的设计方案;通过增压器油封密封机理分析及不同油封对回油腔压力变化影响的试验对比分析,设计了涨圈加反螺纹组合式油封,筛选出了最佳组合方式;喷嘴环用材料力学性能及喷嘴环结构热疲劳力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以2Cr13为材质、不带外环的插嵌式喷嘴环结构,既可消除喷嘴环热裂故障,其插嵌式单片精铸叶片又可保证静叶型线准确及叶片表面光洁度。改进后的部件结构有效提高了增压器整机使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梯形轨道的结构特点,建立梯形轨道在长大坡道上的叠合梁计算模型。长大坡道上梯形轨道在制动力作用下其沿线路方向的荷载增加,垂向荷载相应减少,对梯形轨道纵向稳定性而言,是不利的。分析长大坡道上梯形轨道的纵向力传递机理,扣件的纵向阻力、凸挡台的抗剪强度、凸挡台侧壁缓冲垫的刚度是梯形轨道纵向力传递的控制因素。采取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三者参数变化对轨道的内力和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在荷载作用下,长大坡道上梯形轨道钢轨爬行大于水平线路,凸挡台抗剪强度满足要求,并提供不同扣件纵向阻力和缓冲垫刚度对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无竖井单线隧道活塞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恒定流活塞风计算理论,按列车行驶在单线无竖井隧道中的不同位置,分四种情况(列车部分进入隧道,列车全部进入隧道,列车部分驶出隧道,列车全部驶出隧道后活塞风的衰减过程)建立了简化的活塞风分析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MATLAB软件进行数值求解,得到列车经过某区间隧道时的活塞风速度变化情况.分析了列车运行速度、列车长度、列车对隧道的阻塞比以及区间隧道长度对活塞风的影响.本方法可以作为列车以不同速度行驶在各种单线、无竖井隧道内活塞风速度的试用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14.
在对弓网关系研究方法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采用了最新、最接近实际物理状态的半实物半虚拟混合模拟试验方法。介绍了混合模拟的基本原理及试验流程 ,进一步推导了接触网动力学微分方程 ,并以国内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和德国DSA3 80高速受电弓为研究对象 ,分析研究了接触网参数 (跨距、结构高度、接触线张力、承力索张力、接触线线密度、承力索线密度、接触线弛度、接触线表面不平顺等 )对弓网接触力的影响 ,以“接触力最小值”最大、“接触力最大值”最小及“均方根值”最小作为受流质量的评定标准 ,得出了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跨坐式单轨车辆走行部一侧的稳定轮减载。根据稳定轮刚刚脱离轨面这一临界状态,定义此时车体离心力为临界横向力。采用达朗贝尔原理将跨坐式单轨车辆通过曲线的动力学问题转换为静力学问题,推导出临界横向力和稳定轮预压力之间的关系公式,并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UM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依据临界横向力公式,从舒适度角度计算稳定轮预压力的合理取值,得到曲线最高限制速度和最低限制速度与稳定轮预压力、轨道梁超高率以及曲线半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临界横向力与稳定轮和导向轮的预压力成线性关系;考虑运行安全性和舒适度要求,本文中车辆的稳定轮和导向轮预压力设置为7kN时,轨道梁最大超高率设置为6%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沉埋式双排抗滑桩(沉埋式后排桩和全长式前排桩的组合形式)的承载机理,采用土压力盒和应变片完成一系列室内模型试验,在外界施加的滑坡推力作用下,量测桩身内力变化与桩周土体压力的变化情况,研究桩身受力的分布形式和土拱效应,并分析后排桩长度变化时的双排桩的受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沉埋式双排抗滑桩的受力方式不同于全长双排抗滑桩的受力方式:沉埋式抗滑桩前排桩桩后推力分布形式为梯形分布,桩前抗力分布形式为矩形分布;后排桩桩后推力分布形式呈梯形分布,桩前抗力分布形式为倒梯形分布。后排桩的沉埋深度对前排桩的土拱效应有着较大的影响,并且分析认为当前后排桩承载比较接近时的沉埋深度为设计沉埋深度。为进一步探究排距对沉埋深度的影响,运用FLAC3D,探讨不同排距下双排桩的承载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排间距增大,后排桩的设计沉埋深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7.
无砟轨道路基膨胀诱发钢轨上拱是高铁建设运营面临的常见病害之一,路桥过渡段是路基膨胀病害的高发路段,为研究高铁路桥过渡段路基膨胀后钢轨上拱分布及路基结构变形规律。以一处典型过渡段路基膨胀工点为例,通过现场监测和室内试验判别轨道上拱情况及路基膨胀层位,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路基基床膨胀对过渡段路基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流下渗与基床填料中的蒙脱石作用是导致填料发生膨胀的主要诱因;桥梁对路基膨胀引起的钢轨上拱具有明显的阻隔效应,临近桥台侧钢轨上拱变化范围明显小于远离桥台侧;路桥过渡段基床填料膨胀率为0.08%时,钢轨上拱量达到无砟轨道钢轨上拱可调节临界值4 mm;临近桥台侧钢轨轴向应力峰值远大于远离桥台侧。  相似文献   

18.
铁路隧道整体道床的沉降与基底状况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清铁路隧道整体道床破损的原因,研究在列车作用下道床的沉降与基底状况的关系,根据焦柳线银匠界隧道整体道床实际情况建立力学计算模型。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进行计算,绘出在不同的基底状况下地基弹性模量与铁路隧道整体道床沉降的关系曲线。计算得到的沉降值与实际测得的数据吻合。研究表明:道床的沉降和道床下软基被淘空的情况有关,以道床下软基两端逐步向中间被淘空为最不利情况。道床的沉降和基底的弹性模量成非线性关系,在基底弹性模量不断减少的一个较大的范围内,整体道床的沉降比较均匀,而当地基弹性模量降至30 MPa以下时,整体道床的沉降将急剧加大。利用所绘制的关系曲线,并根据查明的道床基底地质情况可预报该区域的沉降,或根据道床的沉降估计道床的基底情况。通过计算还发现,在基岩、侧沟、边墙、人行道和围岩对整体道床的作用中,围岩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9.
对采用下摇枕结构转向架的车辆进行了线性和非线性稳定性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车辆失稳模态为构架与轮对同频同相振动的转向架蛇行模态,随着车轮踏面磨耗,车辆横向稳定性降低;当一系水平刚度减小时,轮对蛇行模态的自然阻尼减小;当牵引杆纵向刚度降低时,构架横向振动模态自然阻尼减小,横向稳定性降低。轮对水平定位刚度和旁承摩擦因数以及牵引杆纵向刚度对下摇枕结构车辆横向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三者中任一参数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车横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运用ANSYS有限元程序,研究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在不同的偏压角度、间距、埋深条件下,先开挖深埋侧和先开挖浅埋侧2种不同的开挖顺序下的受力和变形特性,对比分析了围岩最大拉应力、围岩洞周最大位移、中岩柱水平位移和竖向应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角度的增加,先开挖深埋侧较先开挖浅埋侧隧道及中岩柱更加安全;当间距小于0.5倍洞径时,先开挖深埋侧较先开挖浅埋侧安全;当间距大于0.75倍洞径时,先开挖浅埋侧对于隧道受力更加有利;当埋深在1倍洞径以下,先开挖深埋侧隧道整体稳定性及受力更加安全,当埋深大于1.5倍洞径时,先开挖浅埋侧隧道受力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