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GPS高程转换的核心问题就是高程异常计算,本文指出了现有算法的不足,推导出更加完善的连续型积分计算公式。该公式在计算过程中无须人工干预,避免了人为误差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分析了山区、高山区不同参考面高程对高程异常计算值的影响。在高程拟合方面,对普通的高程拟合进行了改进,给出了一个附加参数的高程拟合模型,试验结果显示这个改进显著提高了高程拟合精度,更加适用于山区GPS高程转换,并把该理论模型用于现场GPS高程测量与实际高程比较。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长大桥隧工程GPS高程控制中障碍物两侧的高程基准不一致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PS水准方法:首先由直接的函数拟合方法分别拟合障碍物两侧的似大地水准面,进而求得各自的地面垂线偏差;再根据天文水准原理,由两侧所求的垂线偏差计算跨障碍的高程异常差。根据以上思路进行研究,并以跨越31km海湾的杭州湾大桥进行试验,试验结果与二等几何水准比较,最大较差29mm,最小较差3mm,平均较差16mm,达到二等几何水准精度。  相似文献   

3.
许曦  黎莉 《公路》2004,(3):12-14
GPS跨海水准的关键问题是海峡两侧的高程基准不一致,因此无法采用常规的数值拟合方法。新方法从垂线偏差入手,首先采用GPS水准分别测定海峡两侧的地面垂线偏差,再由所求垂线偏差计算跨海峡的高程异常差。10km宽度的跨障碍试验达到了接近二等几何水准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传统的萨道夫斯基公式计算爆源在既有隧道上方或者下方时产生的误差都较大,所以需要考虑高程差的影响。由于衰减系数K,α只受孔径,孔深,装药结构以及岩体地形地质条件的影响,并不受爆源和既有隧道相对位置影响,可以通过工程现场监测数据在考虑高程差的情况下,拟合爆源在既有隧道上方时衰减系数的值。通过拟合的衰减系数来验证爆源在既有隧道下方时衰减系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跨海长桥高程基准要求高精度的特点,本文对高程传递GPS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并利用GPS大地高差和水准高差进行二次曲线或曲面拟合,以完成跨海高程精确传递。通过国内外工程试验数据分析,与常规方法相比,该方案具有较为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分析高程系统换算的不确定性开始,结合工程实例数据,对高程拟合计算模型的选择和可能达到的预期精度的必要条件作了探讨。接着对影响GPS高程拟合精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往的高速公路测量中平面控制利用GPS测量,而高程控制一般用常规水准测量。在某些程度上延长了外业工期,本文对GPS高程测量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期望GPS测量在高速公路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实现GPS三维测量。  相似文献   

8.
段杰 《隧道建设》2006,26(1):59-62
本文从洞口的投点布设要求、大地四边形的特点及适用性、大地四边形的内业计算方法、工程实例等几方面进行介绍,通过比较、分析,阐述了大地四边形在隧道控制测量中应用的理论和方法,提出大地四边形控制网是用于洞口控制测量的一种比较方便、精确度高的方法,文中的计算方法和实例运用对类似隧道施工中的投点位置选择、洞口控制网布设、内业数据处理等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隧道GPS网对贯通误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邢庭松 《隧道建设》2003,23(5):60-62
通过垂线偏差、高程精度、基线数据和位置四个方面论述了隧道GPS控制网对贯通误差的影响,同时总结出隧道GPS网布设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吉坑隧道洞口段,围岩较为破碎,工程地质条件差,设计中采用长管棚进行岩体加固,提前进洞,遂守隧道的“早进晚出”原则,本对吉抗隧道应用长管棚加固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供在类似条件的隧道施工中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角隧道     
《隧道建设》2008,28(1)
青藏铁路西段增建二线关角隧道全长32.605km,穿越青海南山,沿肯德仑沟接入察汗诺,洞口高程3324.10m。是高原严寒地区国内最长的双洞单线特长铁路隧道。中铁隧道承建出口端XGZHQ5-2标,全长15.253km,包括关角隧道Ⅰ线、Ⅱ线正洞工程、7~10。斜井工程及与正洞连接的泄水洞工程的施工任务,其中Ⅰ线、Ⅱ线正洞长度均为15253m,斜井全长5520m,泄水洞全长482m。  相似文献   

12.
陈秀稳 《隧道建设》2009,29(5):563-568
铁路隧道工程项目往往地处深山,地势起伏大,植被茂密,地形复杂,使得测量工作难度增大。对于长大隧道,GPS测量方法成为首选方案,然而由于地形条件限制,GPS控制点的选择与控制网的布设很难满足相应规范要求。以新建东北东部铁路荒沟隧道GPS控制测量为实例,重点介绍在困难地理环境中铁路长大隧道的GPS控制网建立、观测方案确定、过程实施与后期数据处理、成果检验分析及成果应用一完整过程,最终保证隧道高精度贯通,可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GPS桥梁高程控制网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探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统一特大型桥梁两岸高程,完成局部似大地水准面拟合,建立GPS桥梁高程控制网的方法,并采用姜庄湖大桥实测数据验证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隧道洞口存在浅埋、偏压、围岩破碎、稳定性差等不良地质情况,以榆商线南沟隧道工程为依托,对隧道洞口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隧道洞口施工的技术措施,总结了黄土地段浅埋偏压隧道的进洞经验.确保了依托工程隧道进洞的安全及隧道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现场施工条件,介绍应用GPS等测量手段,解决大桥建设初期主要测量技术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包括GPS控制网的布设、独立施工坐标系的建立、GPS高程拟合、GPS打桩定位系统、跨海水准贯通测量等。  相似文献   

16.
黄土地区的隧道开挖打破了边坡内部原有的平衡状态,在地震作用下隧道洞口段可能受到严重的破坏而反映出不同的动力特性和震害特征。以宝兰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坡脚进洞和1/2倍坡高程进洞2种工况,开展黄土隧道洞口段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重点研究边坡不同高程位置处进洞的隧道洞口段坡-隧系统所表现出的震害特征和加速度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模型Ⅰ(坡脚进洞)洞口边坡发生震陷型滑塌,表现出纯黄土边坡的破坏特点,坡-隧系统相互作用不明显;模型Ⅱ(1/2倍坡高进洞)洞口边坡发生失稳性滑塌,并由坡顶前缘横向拉裂缝逐步向洞口附近扩展,拉张裂缝逐步发展为剪张裂缝,表明隧道自坡腰进洞影响了洞口边坡的稳定性,坡-隧系统相互作用明显;(2)进洞高程对衬砌结构加速度响应的影响与激振幅值的大小密切相关,进洞高程对高烈度地震作用下隧道洞口段衬砌的加速度响应有显著的放大作用,在隧道洞口段的抗震设计中应加以适当考虑。(3)在2种工况下隧道仰拱压力在20 cm位置处均达到最大,距洞口20 cm距离的部位是坡-隧系统相互作用最强烈的部位。当地震波幅值较小时,进洞高程对仰拱的外表压力有影响,对拱顶影响不大,随着地震波幅值加大,进洞高程对拱顶的外表压力影响明显增大,而对仰拱的影响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GPS在公路桥梁施工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大型工程施工测量,讨论了GPS公路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必要精度,提出了对GPS施工控制网采取约束法平差的方法以实现大桥轴线与其两端路线中线间的正确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18.
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国务院批准。据悉,崇明越江通道工程采用“南隧北桥”方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桥隧工程。上海崇明越江通道自浦东五号沟起,接上海郊区环线,过长江南港水域,经长兴岛再过长江北港水域,止于崇明岛陈家镇,暂接陈海公路,全长25.5km。即以隧道形式穿越南港水域,长约9km;以桥梁形式穿越北港水域,长约10km,长兴岛陆域及两端接线公路长约6.5km。  相似文献   

19.
跨海大桥工程控制网布设技术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智燏 《世界桥梁》2004,(Z1):50-52
结合重力测量,介绍利用GPS技术进行东海大桥跨海工程控制网的布设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GPS高程测量精度能否满足高速公路测量对高程精度的要求 ,是工程测量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结合广惠高速公路工程 ,根据实测数据系统地分析了GPS高程的误差情况 ,论述了GPS高程所能达到的精度。在大地水准面变化比较平缓的测区 ,GPS能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