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所处河段为分汊河段,其中左汊主桥桥址处河势条件复杂,通过对桥址处河势条件及通航要求等建桥条件的综合分析,对5种左汊主桥桥型方案(主跨2×1080m三塔悬索桥方案、主跨1 388 m两塔悬索桥方案、主跨1 180m两塔斜拉桥方案、主跨2×850m三塔斜拉桥方案、主跨1 760m单跨悬索桥方案)从航道适应性、工程经济性进行比较和论证.经过综合比选,确定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左汊主桥采用主跨2×1 080 m三塔两跨悬索桥,较好地解决了深槽左右摆动引起的航道适应性问题,为大桥的顺利立项和获批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长江铜陵河段河势演变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陵河段为长江中下游14个第一类重点整治河段之一。根据历年水文泥沙及最新施测的水下地形图等基础资料,分析铜陵河段的河势演变特点,特别是98长江堤防隐蔽工程实施后该段河床的演变,并对铜陵河段近期发展趋势进行预估。  相似文献   

3.
该文分析了润扬大桥桥位处镇扬河段的河床演变规律,对世业洲和渡口两个桥位处河势及河床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从河床演变、水文等方面说明了合理选择桥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南京治江工程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 (包括模型试验 ) ,提出了根据不同汊道长度比确定最有效治理方法的论点。当两汊道长度相差不大时 ,稳定上游河势是最有效的 ;当两汊道长度相差较大时 ,稳定洲头是最有效的。最后提出采用参数Σ Q2 T(Q≥ 45 0 0 0 )作为判断江流冲刷强度的主要指标 ,可以对南京河段江岸冲刷和崩塌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冷魁 《公路》1993,(11):20-25
对铜陵长江大桥桥址河段的河床演变及建桥后对桥址上下游河道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建桥后对桥址上下游河道的影响范围不大,不会引起本河段河势的变化,对行洪没有明显影响。通过全面地分析认为,桥址Ⅲ相对较差,桥址Ⅰ,Ⅱ均具有良好的建桥条件。对桥型的选择,仅从防洪,航运角度看以选对河道水流影响最小的桥型Ⅱ为宜。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常泰长江大桥合理的桥跨布置方案,对桥位处的河床演变进行分析与预测,综合考虑工程河段河道条件、航道条件及通航环境等因素,分析论证大桥的通航孔布置及墩位布设方案.经分析论证,最终桥位跨长江主航道采用主跨1176 m、边跨490 m的桥型方案;天星洲左汊及录安洲右汊采用主跨388 m、边跨168 m的桥型方案.所采用的...  相似文献   

7.
桥梁建设在一定范围内会造成工程局部河段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对通航条件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以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为例,利用建立的物理模型,研究了工程河段水流运动特性,并重点分析了桥区河段的流速、流向及汊道分流比等变化情况,模拟建桥后对工程河段水动力条件的影响。研究表明:推荐桥跨布置方案实施后,在各级流量条件下,桥区河段桥轴线上游水位有所壅高、流速略有减小,下游流速略有增加,桥位下游近岸流速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对本河段内汊道分流比影响幅度均在0.3%以内,左岸侧下游的郑蒲港港区流速基本未变,建桥不会引起桥区河段水流条件发生明显改变,对通航水流条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林应丑  吴方明 《桥梁建设》2003,(3):13-15,21
在对天然实测资料分析验证的基础上,分析对比了工程前后河段的水流及河床冲淤变化,预报了百年和三百年洪水条件下工程断面可能出现的最低河床高程,探讨了越江工程对长江行洪、河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该文在分析广州大学城附近河道水文、气象和泥沙特性的基础上,对工程附近河道历史演变和近期演变进行了分析。根据二维水(潮)流数学模型,分析工程对滩槽和河岸的变化、涨落潮流动力的变化、水动力轴线的变化、河道分流比和纳潮量的变化,提出了工程对河势稳定和河床演变的影响,为取水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铜陵市拟建轮渡所码头结构型式及所在河段基本概况 ,分析了拟建码头对长江河势及行洪所产生的影响 ,计算了由此而引起的局部流速及局部壅水高度增加值范围 ,从而提出在长江岸边兴建码头对河势和防洪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扬中河段位于长江下游,该文根据历年地形资料,结合扬中河段的地质条件及河型、来水来沙情况,预估河床演变趋势,得出河床演变结论。  相似文献   

12.
该文系统分析了“麦莎”台风期间黄浦江上游潮位变化规律,针对黄浦江上游出现历史最高潮位,而下游水位并不高的特点,从水利工程建设、水闸运行、上游来水、潮汐作用和降水等方面运用水文学和水力模型进行原因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黄浦江干流米市渡江段水位超历史记录,其中,大范围强降雨是潮位抬升的主要原因。同时,用水力模型初步模拟计算了各种因素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了钱塘江河口尖山河段南股槽整治工程方案,整治的特点是利用中沙岛,采用"巩固中沙,截断南股潮,促使围区淤高"的方法,进行治江围涂工程建设,完成钱塘江河口尖山河段下游段的治理。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介绍了荆州护城河生物治理试验。针对荆州护城河水体已严重污染的状况,选择全河段中污染相对最为严重的一段水体作为试验段,采用KIC河道污水生物治理工艺进行治理。治理后该段水体水质各项指标达到建设部《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CJ/T95-2000》,治理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陈卫中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9):313-316,345,346
自徐六泾节点以下长江口水深-20 m等深线约4 500 km2范围内,蕴藏着丰富航运和岸线资源。该区域未来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已被有识之士所看好。如何深入了解长江口这一世界特大多沙河口的演变,如何保护和合理开发航道及岸线资源,如何将大量收集到的该区域水文及水下地形信息加以整编为科研、规划、建设、维护及管理服务。2010年完成的"长江口航道信息平台"将逐步发挥其综合作用。该文简介该平台功能和原理,以及用途。同时为该平台建成后的下一步开发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6.
东营黄河公路大桥是黄河干流上濒临入海口的最后一座特大型桥梁,桥位河段水文条件十分复杂。该文论述了桥位河段设计流量、水位、河道冲淤、防凌、通航要求和小浪底工程的影响等桥渡水文要素和桥梁设计的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总体设计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位于微弯分汊型河段,为公路6车道铁路4线的公铁两用桥,根据通航要求,南汊为主航道,采用跨度504 m的钢桁梁斜拉桥结构,北汊需布置跨度80 m的桥梁结构。从减少拆迁量和用地、合理利用桥位资源的角度考虑,大桥选择采用铁路公路两用桥方式。经济分析表明,南汊大跨桥梁合建、北汊中小跨度桥梁分建为经济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河兰州市区段黄家滩、营门滩河堤处河床的自然演变冲刷、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为该段河堤的基础埋深设计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