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重载铁路、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的迅速发展,铁路线路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工作量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线路维护检测方式和技术已很难适应当前铁路的发展步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介绍国外铁路线路维护检测先进技术和装备,为提高我国铁路维护检测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以及建立状态修等新型铁路维修体制出谋划策,以解决繁忙运输与线路维护检测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针对铁路声屏障外观状态检查效率低、检测精度差的现状,为满足自动化、智能化检测需求,开展声屏障表观病害智能检测技术研究。通过调研分析声屏障检测技术现状,提出基于图像的铁路声屏障表观病害智能检测技术方案。重点对声屏障外观成像、主从协同控制、在线识别等关键技术的实现方式进行研究,同时对部分功能进行了试验验证;基于钢轨探伤车进行图像采集,检测速度80 km/h,建立声屏障病害典型样本数据集,验证了在线识别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铁路声屏障表观病害智能检测技术可大幅提升病害检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铁道机车车辆工业系统常用的射线检测技术有射线照相、射线实时成像,其中射线照相技术已在铁路系统应用多年,主要应用于摇枕、侧架射线照相检测、焊接构件焊缝的检测、锅炉压力容器的检测、风缸焊缝检测、铝合金及不锈钢构件检测等;而实时成像技术在铁路系统的应用则是近年来刚  相似文献   

4.
物探技术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工程物探技术在铁路路基检测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通过介绍工程物探技术方法,并实例工程物探技术在杭深线某段路基检测的应用,对工程物探技术在铁路路基检测应用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5.
0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定位同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铁路0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定位同步技术的功能需求,对定位同步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方案进行研究,提出采用光电编码器、DGPS和LKJ定位信息等信息源及多元融合技术,实现时速250km条件下0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定位同步功能。通过在京津城际、京广、陇海、广深铁路进行验证,定位同步系统的精度满足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6.
刘全 《成铁科技》2005,(4):46-47
本文阐述了雷达技术在铁路隧道工程中的检测原理,介绍了雷达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隧道质量检测方法以人工检查为主,结果依赖于检测人员水平,效率极低,远不能满足现场需求。为了检测设备的研制和保障铁路隧道运营安全,通过调研国内外多种隧道检测新技术和不同类型的综合检测车,分析现有隧道检测技术的特点,结果表明:目前的检测技术存在病害检测指标相对单一、自动识别程度低、检测速度较慢等问题。提出铁路隧道检测环境与公路隧道及城市轨道交通相比存在的一些差别,得出铁路隧道检测技术有以下发展趋势:(1)隧道衬砌质量无接触式检测;(2)激光扫描将成为表面病害主要检测方式;(3)检测设备高度集成化;(4)检测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5)铁路隧道检测车需采用专用轨道车辆。  相似文献   

8.
晁岱胜 《西铁科技》2009,(2):17-18,15
本文简要介绍了红外热感成像检测技术的原理,对其在铁路机车检测领域进行了应用分析和前景预测。  相似文献   

9.
针对采用传统超声波对重载铁路钢轨焊缝检测时效率低且易漏检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相控阵超声技术对钢轨焊缝进行检测.通过仿真模拟确定了扫描角度和探头位置等检测工艺,并选取GHT-5和YN-1试块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相控阵超声技术进行焊缝检测可以实现多角度扫查,探头小范围移动即可完成全覆盖扫查,操作简单,效率高,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
《铁路技术创新》2012,(5):32-33
俄罗斯特维玛公司是铁路检测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其产品在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铁路的基础设施检测领域具有很大的市场优势。在即将举办的第11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上,将展出其新型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技术与设备,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特维玛公司董事长弗拉基米尔·费德洛维奇(塔拉柏林)先生。记者:您认为,世界铁路检测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如何?塔拉柏林: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检测设备的目的都是及时发现影响铁路运行安全的因素,为线路维护提供依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铁路场景下入侵异物的特点,采用智能视频技术,对监控视频图像序列中入侵运动目标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基于参考点的“相对背景差分法”、基于目标特征的跟踪算法和基于透视规律的目标分类方法,实现对多目标场景运动目标的实时检测识别。典型场景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算法实现了铁路入侵运动目标的高效检测,与基础背景差分法相比,误检率和漏检率分别减小了24.56%和54.17%;与基于区域的传统目标跟踪方法相比,误匹配率和漏匹配率分别减小了64.78%和22.58%,且算法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铁路基础设施是铁路运输的基础,加强检测监测工作,以全面掌握基础设施运用状态和变化规律,可为高铁预防性状态修和精准维修提供技术支撑。结合工电供融合、修程修制改革和铁路高质量发展等新要求,研究提出从国内外调研、需求分析、工电供专业系统优化、大数据平台设计、工电供专业融合、检测监测体系结构等6个环节开展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体系研究的技术路线,为后续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体系相关研究提供整体规划和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国际上最新的高频疲劳检测技术在铁路应用为基础,研究其在高速重载铁路上应用。通过德国高铁事故的启示,分析我国高铁和重载铁路金属疲劳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列举了疲劳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具体实例。提出了用进尽量少的安全投入、提供完整可靠的安全保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铁路检测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视觉作为一种先进的自动检测技术,凭借其非接触性、灵活性、精确性等优点,在铁路检测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主要应用于轨道基础设施检测、电力机车检测、接触网检测和站台环境监测4个方面。归纳总结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铁路检测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检测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分析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于铁路检测时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正>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对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和安全评价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检测技术和数据分析评价技术的创新为我国建立安全、高效、舒适、快捷的轨道交通运输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十余年的磨砺坎坷,励精图治,已经造就了一只严谨务实,  相似文献   

16.
日前铁道部下发运营货管【2007】115号和铁运函【232号】文,发布由国家轨道衡计量站等单位主笔起草的六项技术条件和管理办法。具体是:1.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技术条件;2.铁路站场用轨道衡技术条件;3.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联网暂行技术条件;4.轨道衡测报数据传输与接口约定(暂行);5.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检测站设备运行状态检测信息接口协议(暂行);6.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监控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智能铁路不断发展,未来铁路四电运维将逐步实现数字化,并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智能运维。数字工程的正确性,将作为智能运维的基础条件,因此,为检验铁路四电数字工程准确性,提高数字工程现场核查人员工作效率,研发一种基于AR技术的铁路四电数字工程现场检测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数字工程与实体工程在检测终端的叠加,辅助审核人员对数字工程的现场检测,保证数字工程与实体工程一致,为数字化、智能化铁路运维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铁路隧道衬砌表观病害检测需求,梳理并分析技术现状,介绍隧道衬砌表观病害智能检测系统的研制情况和系统组成。提出铁路隧道衬砌表观病害智能检测面临的技术难点,分析图像快速采集、病害智能识别、病害样本库构建等智能检测关键技术。通过基于实测数据集以及现场检测复核等手段,验证铁路隧道衬砌表观病害智能检测系统关键参数。结合现场运用情况,分析铁路隧道衬砌表观病害智能检测系统运用效率。智能检测系统应用表明,铁路隧道衬砌表观病害智能检测技术可大幅提升隧道衬砌病害检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针对视频监控系统人工监视容易产生疏漏的问题,研究在铁路场景下基于智能视频监控图像序列处理和分析的识别物体入侵行为检测技术,给出铁路入侵物体检测、定位与跟踪的适用算法,实现基于轨迹点行为模型的入侵行为分析与理解。设计和开发了基于OpenCV的铁路入侵检测实验平台,在此平台上实现背景建模、运动检测与跟踪等项功能,初步实现了对入侵行为的识别、分析以及对危险行为的报警。  相似文献   

20.
TB/T 2047.2—2011 《铁路用无损检测材料技术条件第2部分:渗透检测用材料》于2014年废止后,给铁路行业在渗透检测材料质量检验与控制方面造成极大的不便。为了满足铁道行业材料检测需要,确保铁路产品和材料透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制定TB/T 3568.2—2021 《铁路无损检测材料第2部分:渗透检测材料》。从规范性引用文件、材料范围、灵敏度等级、技术要求、附录内容等方面,详细阐述2个标准的不同点和原因,以及性能检验的注意事项。与GB/T 18851.2—2008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和ISO 3452.2:2013《无损检验渗透剂试验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相比,TB/T 3568.2—2021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