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偲  冯晓 《北方交通》2022,(3):80-82
为了研究隧道收敛模式与围岩类别相关性,将监控量测数据用于围岩判别,研究了常用围岩分类指标以及围岩判别分析中判别指标选取的问题.通过对量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提取收敛模式,提出了采用收敛模式指标作为判别因子建立围岩判别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软岩隧道围岩压力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方法,对软岩隧道在以竖直地应力为主和水平地应力为主两种情况下围岩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围岩应力升高区在隧道周围1倍洞径之内,应力集中系数约为1.2~1.5.因围岩应力重分布而出现塑性区,高应力向深部转移.隧道施作衬砌后,随着洞周围岩应力进一步释放,塑性区继续扩张,应力升高区也进一步向围岩深部发展,洞周的应力集中现象有所减小.隧道边墙中部、拱肩、拱顶是比较关键的部位,应加强支护.  相似文献   

3.
如何简单、高效、准确地对工程岩体进行分类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也是现场施工的迫切需求,特别是某些特定的地下工程。以江西某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实际所处的地质环境,选取不连续结构面状态及充填情况、岩石单轴抗压强度Rc、岩石质量指标RQD、地下水渗水量W和洞轴线与层状岩石的夹角θ这五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公路隧洞围岩分类模型,成功地对公路隧道围岩等级进行了评级,取得了良好的评价效果,为公路隧道围岩的快速分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隧道围岩分级是隧道设计与施工的基础,直接影响隧道安全与运行。为实现对隧道围岩进行快速、准确地分级,基于机器学习中softmax回归线性分类模型,构建多分类softmax回归分级方法(MSR)。首先,综合考虑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结构面产状、地下水状况、节理风化状况及初始地应力状态6项分级指标,并对其进行量化;其次,采用argmax函数作为决策函数,建立多分类器;然后,给定专家修正训练样本,利用python语言编写程序,学习最优判别函数,同时比较不同学习率下模型的精度;最后,导入测试集数据,经过模型自动演算,得出合理的围岩分级结果。结合那丘隧道BQ法对围岩进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1)该算法具有可行性和较高的准确率,证实了将机器学习应用到隧道工程中可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2)与二分类器相比,多分类器能更好地解决围岩分级问题;(3)当学习率为0.01时,模型的分类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围岩承载拱理论可很好地解释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是承载主体,特别是挤压性围岩隧道支护抗力远小于初始地应力,围岩承载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围岩强度应力比是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分级的主要判别指标。从围岩承载拱理论出发,推导了基于强度应力比的挤压性围岩隧道承载拱理论解,建立了围岩承载拱范围与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分级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挤压性围岩隧道围岩承载拱厚度随围岩强度应力比减小而增大,随隧道洞径增大而增大,随围岩强度减小而增大,随初始地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随支护抗力的减小而增大;通过地层注浆加固改善围岩强度及通过增大支护刚度而提高支护抗力,均可有效降低承载拱厚度,从而提高围岩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挤压性围岩隧道设计施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隧道新奥法施工中,常以围岩变形量作为评判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公路隧道围岩变形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数据序列,因而可以建立一些实时跟踪预测模型和方法.本文根据阳宗隧道围岩拱顶下沉位移变形的特性,采用神经网络技术来预测其变形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简易、有效.  相似文献   

7.
阳宗隧道围岩变形的神经网络技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新奥法施工中,常以围岩变形量作为评判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公路隧道围岩变形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数据序列,因而可以建立一些实时跟踪预测模型和方法.本文根据阳宗隧道围岩拱顶下沉位移变形的特性,采用神经网络技术来预测其变形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简易、有效.  相似文献   

8.
选取针对软弱隧道围岩的4个指标——单轴抗压强度Rc、完整性系数Kv、黏聚力c及软化系数Kf,构建了基于正态云理论的软弱隧道围岩分级体系;用隧道工程实例对软弱隧道围岩分级体系进行了验证计算,并以实际开挖围岩等级作为参照标准,对比分析了分别用正态云法与BQ法得到的围岩分级结果.结果 表明:与BQ法相比,正态云法得到的围岩等级与实际开挖围岩等级的一致性更高;验证了基于正态云理论的软弱隧道围岩分级体系的可行性;正态云法围岩分级体系可作为一种新的软弱围岩分级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选取针对软弱隧道围岩的4个指标——单轴抗压强度Rc、完整性系数Kv、黏聚力c及软化系数Kf,构建了基于正态云理论的软弱隧道围岩分级体系;用隧道工程实例对软弱隧道围岩分级体系进行了验证计算,并以实际开挖围岩等级作为参照标准,对比分析了分别用正态云法与BQ法得到的围岩分级结果.结果 表明:与BQ法相比,正态云法得到的围岩等级与实际开挖围岩等级的一致性更高;验证了基于正态云理论的软弱隧道围岩分级体系的可行性;正态云法围岩分级体系可作为一种新的软弱围岩分级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省隧道隧址区主要穿越武当山群地层,岩层结构主要是以含云母为主矿物成份的片岩.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岩性与结构多变,强烈的初期支护变形破坏,隧道净空侵限,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严重制约了工程进度.针对通省隧道地质特点,介绍了在施工过程中对云母片岩大变形的施工防控措施,实现了类似围岩的安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1.
运用二维弹塑性分析研究了隧道底部不同大小、不同距离的溶洞分布对隧道围岩周边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底部溶洞对隧道顶、底边界的竖向位移有明显的影响,而对其水平位移无影响;对隧道侧壁的围岩的沿水平和竖向变形均有明显的影响;对应力集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隧道侧墙墙脚.  相似文献   

12.
通过5组岩石声发射Kaiser效应地应力的测试,查明了通渝深埋特长公路隧道工程岩体内地应力的总体状态为潜在走滑型,隧道中部测得的地应力量级普遍较高,实测最大主应力σ1最高达33.04MPa,因而施工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其高地应力与岩爆问题.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Shanghai No.2 Metro line is an east-west linewhich is perpendicular to No.1 Metro line. Thetest research in situ was carried out in a place be-tween Longdong Road Station and Central ParkStation. The longitudinal slope changes largely inall the range. The stratum passed through is Qua-ternary Period grey silty clay. The tunnel in thissection is comprised of the prefabricated reinforcedconcrete liner, 5.5 m in internal diameter, 6.2 min external diameter, 1 m in ring width, 0…  相似文献   

14.
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而建立的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隧道围岩分级模型,给出了较为简单而且准确的隧道围岩级别判定方法,其有效性已经过了工程实例的验证。  相似文献   

15.
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而建立的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隧道围岩分级模型.给出了较为简单而且准确的隧道围岩级别判定方法,其有效性已经过了工程实例的验证。  相似文献   

16.
把现有的判据直接应用于拉林铁路某一隧道的岩爆预测不能得到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岩爆预测结果,为了制定针对拉林铁路全线的岩爆烈度分级方案及应力判据,以拉林铁路桑珠岭隧道现场岩爆发育特征和规律、岩爆破坏形迹及kNN (k近邻分类)算法为基础,进行现场洞壁二次应力量测、现场岩样点荷载试验、基于二次修正地应力场的开挖模拟,提出了针对拉林铁路的岩爆烈度分级方案及应力判据,在通过桑珠岭隧道的岩爆预测准确性验证后将判据推广应用于拉林铁路典型岩爆隧道(祝拉岗隧道、达嘎拉隧道、岗木拉隧道)的岩爆预测中,并与现有判据的判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拉林铁路而言,卢森判据会低估轻微岩爆的发生,但对中等岩爆的判定较好;王兰生判据判定的岩爆等级主要集中在轻微岩爆,没有正确判定实际发生的中等、强烈岩爆,表明其容易低估实际岩爆等级;关宝树判据判定的岩爆等级主要集中在强烈岩爆,基本没有正确判定实际发生的轻微、中等岩爆,容易高估实际岩爆等级;拉林铁路岩爆判据除了对中等岩爆的判定能力与卢森判据持平外,其各等级岩爆预测结果准确率均大于其余判据,更符合拉林铁路现场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一直是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分析了公路隧道分级方法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以BQ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的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通过对杭州至瑞丽国家高速公路大兴段与思南段的太平河1号隧道的应用研究,此方案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给施工单位提供了有效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根据楠木坑隧道围岩岩性特征、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岩体结构特征、地下水发育程度、物探解译异常带,采用以[BQ]值法分级为基础结合围岩岩体定性特征评价的综合评判方法,对楠木坑隧道围岩分级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了楠木坑隧道围岩分级结论,其结果为该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岭回归与马氏距离判别法的基本原理,选取岩石质量指标RQD、完整性系数Kv、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w、纵波波速Vp、弹性抗力系数Ko和结构面摩擦系数f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岭回归分析确定其权重系数,根据权重系数的大小剔除权重较小的指标,最终采用Rw,Ko和f建立马氏距离判别模型,并利用广东省某隧道工程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岭回归-马氏距离判别法预测结果与实际相吻合,从而验证了岭回归-马氏距离判别法用于围岩分类预测是可行的。最后,运用建立的岭回归-马氏距离判别模型对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隧洞围岩进行预测,经计算分析发现,所选洞段围岩判别结果与《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的分类结果一致,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用于隧道围岩分类预测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无填充断续节理岩体的力学特性,假定岩体中的节理类似于断裂力学中的裂纹,利用裂纹扩展的能量释放率理论,结合弹性力学中的Betti互易定理,推导出了在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组闭合节理平板的等效弹模,并考虑到节理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其进行了相应的修正;同时进一步推导了三维含无填充断续节理岩体在闭合状态下的等效弹模。最后得出节理岩体的等效弹模与节理的几何形态及其力学参数以及节理是否闭合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