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正1923年,宝马推出R32,它搭载的就是水平对置双缸发动机;自此以后,"拳击手"发动机持续进化,为无数骑手带来了愉悦、兴奋、激情和刺激!作为庆贺,在宝马摩托车9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宝马推出了品味独特的R nineT,复古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在这里融会贯通起来!在这个主打历史韵味的平台上,2015年宝马又推出了R nineT Scrambler;现在,新一波历史浪潮袭来,这就是R nineT Racer!  相似文献   

2.
《摩托车》2014,(5)
<正>驾驶R nineT,骑手可以徜徉在落寞的老街,游弋在荒废的乡村,怅惘往日思绪,吟唱岁月如歌;驾驶R nineT,骑手可以霹雳飙驰在公路上,让激情似火的"拳击手",喷涌出震撼的咆哮,呼应着宝马近91年前最早的心跳!1923年,宝马推出其最早的摩托车R32,搭载的就是水平对置双缸发动机。自此以后,"拳击手"持续生产与进化,为无数骑手带来了愉悦、兴奋、激情和刺激,至今已成为宝马摩托车的经典标志之一。作为庆贺,在宝马摩托车90周年的节点上,宝马推出了品味独特的R nineT。从此,复古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在这里水乳交融。追寻往日足迹浓烈的古典情怀为纪念"拳击手"问世90周年,R nineT突出表现了经典的品位。例如,18L容积的燃油箱采用了铝合金材料,通过手工精心打磨后再喷涂;燃油箱右侧下的铝合金铭牌,以浮雕字体  相似文献   

3.
<正>复古四轮机车也许是很多骑友的心头好,在如今这个现代化科技全覆盖的大环境下,仍然会有许多机车品牌会推出很多以复古和格调为卖点的产品。杜卡迪、哈雷、宝马、本田都有自己的复古机车产品。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则是一台被取名为"拿铁"的宝马复古机车——R nineT。虽然说是复古取向的产品,不过这台车似乎看上去又不是那么复古,相比于某些大厂复刻的Cafe Racer车种,这台宝马R nineT真的要现代很多。R nineT就是以简约的外观造型设计,塑造出了一台集轻量化、高效能的复古街车。强调客制化风格的这台车,车架本体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改装升级,不论是双载  相似文献   

4.
新车·速递     
《世界汽车》2014,(4):14-17
<正>宝马2系双门轿跑车上市2014年3月12日,宝马以网络互动体验的创新方式,宣布全新宝马2系双门轿跑车正式登陆中国市场。率先登陆中国市场的全新宝马2系双门轿跑车提供220i和M235i两款发动机配置,共3款车型,售价区间为32.00万~51.70万元。  相似文献   

5.
《世界汽车》2012,(4):14-14
2012年3月3日.华展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宣布宝马×1正式上市.这是第一款引进国产的宝马高档多功能运动车.也是第一款装备了宝马最先进的双涡管单涡轮4缸发动机的国产宝马车型,同时还是华晨宝马铁西工厂生产的第一款车型。新车型售价区间为28。2万~49.8万元。  相似文献   

6.
<正>"眼前这款车,它虽然挂着蓝白相间的经典宝马车标,但它身上有太多颠覆我们对于宝马车型认识的元素,比如它是宝马品牌历史上的首款前驱车型,搭载了一款直列3缸1.5T发动机……"相对于宝马其他车型而言,2系运动旅行车是叛逆的,但稍微分析一下,你也就明白宝马的良苦用心了。该款车型具有娇小紧致的身型,还想要在空间上能满足多元使用需求,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无疑是比较合适的选择。事实上,竞争对手梅  相似文献   

7.
佳俊 《世界汽车》2014,(6):40-41
<正>2009年面世至今,第一代宝马X1已经走过了6年的历程,按照宝马品牌车型的换代周期,宝马X1已经步入了"老龄"阶段,也就是说,第二代宝马X1将很快与消费者见面。不管宝马愿不愿意承认,第一代宝马X1一直有个难以避免的尴尬现象——没能与宝马X3划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等级线。尽管两款车的外形不同,并且1和3在数字上明确了两款车型的定位区分,但X1的底盘技术以及动力配置等与宝马X3拥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这导致了宝马X1和X3在某些领域直接形成了竞争关系。显然,这是宝马不愿意看到的。第二代宝马X1即将来临,宝马当然会借着这个契机,好好地琢磨一下这款一直被人们当作入门级别的宝马SAV车型。  相似文献   

8.
<正>"第六代宝马5系(F10)车型在上市两年后迎来了中期改款,改款后的车型配置明显有越级感。"宝马5系车型从1972年诞生至今,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现在市售车型是其第六代产品,于2010年上市,内部代号为"F10"。这一代5系车型在中国市场的累积销量已超过32万辆,车型销售数量占华晨宝马当期5系与3系销量总和的84%,是华晨宝马绝对的主力车型。宝马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9.
李鹏飞 《摩托车》2014,(2):74-81
有没有一款车,动力强悍、性能不俗、外表优雅、亲和力十足,方方面面都值得信赖?在R1200R出现之前,回答是不确定的,现在我们就让这款在宝马两轮家族中名气远不及同门其他兄弟的车型来作"肯定"的回答吧……  相似文献   

10.
新车     
《世界汽车》2012,(4):14-17
华晨宝马X1正式上市2012年3月3日,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宣布宝马X1正式上市,这是第一2款引进国产的宝马高档多功能运动车,也是第一款装备了宝马最先进的双涡管单涡轮4缸发动机的国产宝马车型,同时还是华晨宝马铁西工厂  相似文献   

11.
提起宝马公司的摩托车产品,大多数车迷最先想起的一定是历史悠久的水平对置双缸R系列车型,其实现在宝马的单缸F系车型也已成为车迷眼里的经典,拥有它们中的一款是一些单缸车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本次测试的主角便是F系列的第一代产品F650。[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正>8月8日,"宝马X4产品及品牌体验日"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举行,体验活动由宝马X4领衔,同时宝马X5和X3也一同亮相。来自北区的媒体记者一同体验了这几款车型在场地环境下的各种操控表现。当晚,北京11家经销商联合举办了宝马X4北区上市发布会。宝马X4是首次将高性能全能轿跑车(SAC)理念引入豪华中型车细分市场的车型,结合经典双门轿跑车的优雅外观,高性能运动型多功能车(SAV)的强大实用性,跑车级别的动力性能以及比肩轿车  相似文献   

13.
《轿车情报》2012,(4):49-49
3月3日,华展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宣布BMWX1正式上市,这是第一款引进国产的BMW高档多功能运动车(SAV),是第一款装备了BMW最先进的双涡管单涡轮4缸发动机(Twin—Power Turbo)的国产BMW车型,同时也是华晨宝马铁西工厂生产的第一款车型。  相似文献   

14.
宝马M系列是各个车系的性能版,M3,M5,M6等几款宝马的性能车型对于我们来说是耳熟能详,其中以M5为代表,M5凭借几乎无可挑剔的性能表现和豪华、舒适的乘坐感受在全球范围内征服了许多消费者。在宝马的历史上还出现过一款M1车型,不过这款车在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停产了。  相似文献   

15.
<正>Diablo (鬼怪)可以说是兰博基尼有史以来最经典的车型,从1990年诞生直到2001年退出历史舞台,生命周期长达11年。在这11年间Diablo又衍生出许多种不同的型号,形成了超级跑车阵容中难得的庞大家族。周所周知,兰博基尼有"大牛"和"小牛"两种车型之分,但这并非特指某一款车,而指的是某一类定位的车型。例如大牛,初代指的是Countach  相似文献   

16.
张庆 《轿车情报》2008,(8):60-65
宝马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它优异的操控性能和用自然吸气发动机横扫一切的态度,搭载着直六发动机的高性能宝马车型,睥睨了那些配备了V6或者增压发动机的高性能车。许多宝马车迷痴迷的正是这一点。然而,宝马推出了X6,一款让人出乎意料的产品,颠覆了宝马传统的车型横空出世,令许多人惊呼,原来宝马也玩叛逆。传统的宝马车迷们能接受这样一个叛逆小子吗?  相似文献   

17.
全新宝马3系长轴距版在北京车展上全球首发,用厂家的话来说,这款车是宝马历史上首款3系长轴距版车型,也是继长轴距5系后第二款专为中国打造的车型。宝马无疑希望在3系上复制5系在华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陈杰 《轿车情报》2017,(10):18-21
宝马展开“史上最强的产品攻势”,未来将推出40余款全新和升级车型,尤其是在大型豪华车、高性能汽车宝马M和豪华SAV等细分市场厚积薄发。此外,宝马在新能源汽车和数字化等领域前瞻布局,到2025年,宝马集团将拥有25款新能源汽车,其中12款为纯电动汽车。  相似文献   

19.
<正>与国内和许多东方国家喜好"6"和"8"不同,西方世界偏好单数,博彩中也以"7"作为终极大奖的中奖数字。1977年,宝马汽车正式推出了第一代宝马7系轿车,车型代号E23,取代了原有的New Six车型,这是宝马第一次生产一款大型豪华轿车,7系的旗舰地位也从此确立。作为第二代7系的E32车型在动力上更为丰富,其中750i更是搭载了一台拥有  相似文献   

20.
<正>曾经的宝马3系双门轿跑车型终于脱离3系,自成一派,成为宝马4系的开宗之作。从此,宝马4系车型开始走上从双门轿跑到4门轿跑再到高性能M4等一系列衍化之路。在宝马的车型阵容里,双门轿跑车型一直都是作为奇数车系的衍生车型而存在,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日趋强烈和宝马车型系列扩张的需求,这种衍生的车型被进一步细化。关于市场和车型的细分,宝马向来是高手。轿跑车型被细分出来之后,形成了宝马的偶数车系,继6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