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碎石化处治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层视为宏观均匀、各向同性的线弹性体,采用双层弹性层状体系模型,深入分析了碎石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加铺层的应力、弯沉变化规律,给出了对应不同交通量及沥青加铺层厚度下碎石化旧路面顸面最小回弹模量值,以及碎石化旧路面顶面最大容许弯沉值.研究表明,对应不同交通量和沥青加铺层厚度,要求碎石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顶面弯沉在41~114(0.01 mm)之间变化,否则,顶面弯沉超过114(0.01mm),则碎石化旧路面不能提供所需的刚度要求,需另外设置基层后再加铺沥青层.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基层类型对沥青路面裂缝长期发展规律的影响,针对山西某高速公路3种基层类型(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2种基层厚度(50,55cm)的6段沥青路面试验路,于铺筑后连续4年、加铺后连续4年测定了路面裂缝数目和分布规律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裂缝数目、开裂面积及其发展速度均明显大于刚性和柔性基层;增加基层厚度可以减少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数目和开裂面积,但对于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路面作用有限;加铺后路面裂缝的发展规律与新建路面相似,加铺对于柔性基层路面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3.
针对湖南省某干线公路旧路改建实例,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在旧路基层强度不同时,旧水泥路面碎石化后铺筑的水泥混凝土面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面层产生的应力变化。若旧路基层为级配碎石、石灰粉煤灰土,旧路面碎石化后加铺混凝土面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面层拉应力相比旧路面凿除时拉应力减小,而旧路基层为水泥稳定砂砾时,旧路面碎石化后加铺混凝土面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面层应力相比旧路面凿除时拉应力增加;在混凝土加铺层下方增设18cm5%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并将原旧路碎石化层或旧路基层作底基层使用时,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加铺层的拉应力可大幅减小。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砂砾基层在本地区是首次使用,据外地经验介绍,这种结构不但水稳性好,并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省劳力,降低造价的优越性,具有较大的技术经济意义。茶(陵)吉(安)公路沿线盛产天然河砂砾,采备方便,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试铺了9.16公里的砂砾基层,通过试铺的生产实践和半年多时间的使用观察,地区公路总段在一九七七年三、四月,组织人力对这种基层结构进行了技术调查,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探索这种  相似文献   

5.
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断裂力学的知识,采用应力强度因子和J积分准则,分析了补强层(半刚性基层)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中的抗裂作用以及相应的加铺层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8,(12)
为了研究防裂基布(一种聚丙烯土工布)在西藏地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防反射裂缝的效果,文中采用一定的施工工艺修筑了包括7种工况的试验段,通过监测基层预锯缝对应位置处路面结构层的应变、变形、温度和测量路面横缝密度对防裂效果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研究表明,采用试验段的施工工艺在路面结构中加铺防裂基布能够减少或抑制反射裂缝的产生,防裂基布加铺于基层顶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中国以沥青路面结构为主导的公路路网已基本建成并开始进入全面养护维修阶段。文中针对现阶段常使用的加铺设计方法,通过案例探讨如何确定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的有效模量,进而确定沥青路面加铺层设计厚度。结果表明采用现行规范方法进行加铺层设计存在一定局限性,按3层沥青面层的旧路基层在最有利和最不利状态下的弹性模量计算出的适宜加铺厚度相差约3cm,基层弹性模量的变化对加铺厚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旧水泥混凝土板破碎后的模量变异性对路面加铺结构承载力的影响规律,构建了路面加铺层结构及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层和基层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了旧水泥路面不同破碎效果下加铺层结构路面弯沉、层底拉应力和面层最大剪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破碎混凝土板顶面回弹模量大于250MPa时加铺层厚度可适当减小,破碎混凝土板顶面回弹模量在170~250MPa之间时应增大加铺层厚度,破碎混凝土板顶面回弹模量小于170 MPa时应增加基层厚度,提高加铺层承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通用的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对破损水泥混凝土路面(CCP)加铺半刚性基层和沥青混凝土路面(ACP)结构进行力学响应分析。考虑试验路段旧路面结构的实际几何形状及其接、裂缝情况,进行力学建模,首先将试验路段的理论分析结果同弯沉测量结果及振弦式传感器的应变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理论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接着分析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裂尺寸、加铺基层的厚度、沥青混凝土面层模量对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得出加铺路面结构设计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该文结合204国道盐城南段(东台段)改扩建工程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的工程实践,从原材料选择、施工配合比设计、试铺、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上详细介绍了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施工要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三维有限元静力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在贫混凝土基层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结构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应力随底基层模量、底基层厚度的变化情况,从理论上研究了不同底基层模量、不同底基层厚度对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影响,阐述了底基层模量和厚度对沥青面层荷载应力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结构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底基层最佳模量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2.
该文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碎石化条件下混凝土路面二维平面应变模型,对标准轴载和超载条件下不同类型加铺层结构的力学响应进行计算,综合比较路面弯沉、层底拉应力、层底拉应变等各项指标,提出半刚性基层加薄层沥青罩面可作碎石化条件下的加铺层结构;通过优化比较,得出采用半刚性基层加沥青面层可满足设计要求,并对各种基层材料的抗干、温缩,抗水损害等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介绍105国道山东济宁段半刚性基层沥青砼路面加铺改造工程,说明了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的使用性能,介绍了LSPM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汕 (头 )~汾 (水关 )高速公路全长 6 6 .9km。其中铁铺至汾水关段 33.75km为水路砼路面 ,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用厂拌法、摊铺机等机械化施工取代传统的施工方法铺筑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简要介绍其主要技术要点与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路面设计方案的力学响应,进而评价路面加铺层结构的承载能力,依托惠盐高速深圳段改扩建工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路面结构数值模型,全面评价了不同加铺方案的路表弯沉、层底拉应力等力学指标,对比分析了各方案在标准轴载和重载作用下的力学特征。结果表明:设置柔性基层的加铺层结构弯沉值在标准轴载作用下增加了17.5%~39.6%,路表弯沉值在重载作用下增加了2倍;在重载作用下,4种方案的层底最大拉应力增长比例为93.1%~106.0%。  相似文献   

16.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沥青加罩时,加铺层与旧板的连续性对加铺后路面各结构层的力学特性,以及出现反射裂缝的可能性会有较大的影响.由于传统的多层弹性体系理论不能计算带接(裂)缝的路面结构.因此本文利用三维有限元的计算工具,分析了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水泥混凝土不同的沥青加罩结构,在层间接触条件不同时的力学响应,并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 BITELLI ST200型路拌机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以取代传统的后拖式拌和鼓与冷铣刨机用拌齿的路拌机,配上冷铣刨鼓后,ST200亦可铣刨80mm 的铺层,若配有碳水粘结剂喷淋添加系统,则可在喷撒乳化沥青的同时搅拌厚360mm 铣下的再生料,更换铣鼓时无需对液压系统做任何改动,使得一机具有两种功能:稳定土拌和与冷铣刨.ST200既可在喷撒粘结剂的同时搅拌铺于基层的材料(稳定化)亦可翻修磨耗了的集料(现场再生),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  相似文献   

18.
旧水泥路破碎改造后可加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但现场调查表明:在重载车辆的作用下,这种路面结构在很短的运营时间内即出现严重的纵裂、唧浆、坑槽等病害.为了揭示其破损机理,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笔者采用有限元软件,综合考虑车辆重载、道路横坡等因素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新建路与旧水泥路加铺层结构受力特点.结果表明:旧水泥路加铺新...  相似文献   

19.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强度评价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旧路加铺前应对原有路面进行检测与评价,尤其是对剩余强度进行快速合理评价,将对加铺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结合河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大粒径碎石基层应用技术研究,通过便携式落锤弯沉仪(PFWD)对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强度进行检测,并与传统静态弯沉仪(BB梁)法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采用PFWD对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剩余强度进行评价是一种简便快捷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后,下板的接(裂)缝会在加铺层表面反映出来,这种与下板接(裂)缝相对应的裂缝称为反射裂缝.对反射裂缝产生及扩展机理进行探讨,提出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