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文章就试航船舶进行海上航行试验过程中,在船舶和人员安全以及海洋污染方面存在的隐患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从人员素质和法规制度落实两个方面进行相应加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海上航行实习是航海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阐述了航海专业毕业生海上实习的重要性,分析了学员在海上实习中常见的问题,就航海专业毕业生如何做好海上实习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高地 《交通与运输》2011,27(6):66-68
航空母舰的出现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它使传统的海战从平面走向立体,从而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海战.目前,全球共有现役航母21艘.一、美国:航母中的绝对霸主目前,美国海军共拥有"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和"企业"级航空母舰在内的11艘大型航母.这些航母构成的11个航母战斗群,几乎就是美国海军打击力量的核心,甚至可谓是美国全球打击力量的中坚.其中,包括"企业"级核动力航母1艘:CVN65"企业"号;"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10艘:CVN68"尼米兹"号(图1)、CVN69"艾森豪威尔"号、CVN70"卡尔文森"号、CVN71"罗斯福"号、CVN72"林肯"号、CVN73"华盛顿"号、CVN74"斯坦尼斯"号、CVN75"杜鲁门"号、CVN76"里根"号和CVN77"布什"号."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USS Enterprise CVN65)是美国历史上第八艘使用"企业"号为名的船只,也是全世界第一艘使用核反应堆作为动力来源的航空母舰.其排水量为8.56万吨,全长342米,舷宽40米,最大甲板宽76米.动力装置为8座西屋公司的A2W压水反应堆,驱动4台通用电气公司的蒸汽轮机,4轴4桨,主机总功率为2059397千瓦,航速33节,更换一次核燃料可航行20万~ 50万海里.  相似文献   

4.
结合航海模拟器开展海上认识实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认识实习是航海类专业学生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各个航海院校限于当前的实际情况,都不能很好地安排海上认识实习,而航海模拟器的仿真环境和模拟功能现在都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被广泛应用于航海教育和培训之中。本文从海上实习的目的要求和航海模拟器的功能、局限性等方面,对结合航海模拟器开展海上实习的模式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保海上安全航行,航海人员利用导航设备,获得航行安全相关的数据,对航行局势作出判断,然后运用专业技能操纵船舶,确保船舶与海洋环境的安全。本文首先指出当前现行导航设备在操作上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通过数据融合方法,引入一套新的AIS-ARPA导航系统。经过数据融合、滤波处理后,同时具有ARPA雷达和AIS两种导航设备的性能优越性,导航精度更高,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更加准确地对船舶周围局面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6.
《交通标准化》2004,(2):23-32
第五十条违反<海上航行警告和航行通告管理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八条规定,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发布后,申请人未在国家主管机关或区域主管机关核准的时间和区域内进行活动,或需要变更活动时间或改换活动区域的,未按规定重新申请发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依照<海上航行警告和航行通告管理规定>第十七条的规定,责令其停止活动,并可以处2000元以下罚款.  相似文献   

7.
古代山东与辽东的航海往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赛时 《海交史研究》2005,(1):34-42,61
很早以前,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就开辟了海上通道,使两地人民能够紧密接触.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路交往的密度和力度都在增大,这种海上交往不但提高了古人的航海能力,还使得渤海两岸的经济文化相互沟通,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与交融.本文就我国宋代以前山东与辽东之间的航海过程略作论述,并对这片海区早期航行的史实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海商法中,承运人对因其雇员的航行过失而导致的货物灭失或损害可以免责.此一规定对货主是不公平的,所以理论和实践上存在是否应该废除航行过失免责的争论,但目前为止尚无定论.文章运用法律经济分析这一新的法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废除航海过失免责的成本和收益,从而也为我们全面和深入地认识是否废除航海过失免责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宋代海船的海上航行活动为视角,指出宋代海船人员形成了从船主、纲首、各类操作人员到搭乘人员构成的高低有序、组织分明的临时行船社会,远洋航路以明、泉、广三州为起点,联系海外诸国,并在起点与联系宋朝近海地区之间的近海航路相联。海船航行以风帆为主要动力,近海及进港时也使用桨橹。北宋中前期主要使用牵星术、地表目标、水情识别三种手段导航,宋徽宗朝使用了指南针,但仍是辅助导航手段。多艘船只组成的船队在海上航行时通过旗帜、火炬、乐器、喝唱等方式联络,大型的船队还会进行编组。以上问题的考察有助于将宋代航海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航海仪器是舰船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海上航运越来越繁忙、航路越来越拥挤的情况下,舰船指挥员正确掌握和使用航海仪器对于提高舰船操纵、避让、导航、武器使用的可靠性,确保舰船顺利安全完成各项任务,保障舰船航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航海仪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航海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实验室的规模已不能满足大学航海仪器课教学需求,根据现有航海仪器课程教学难点,提出课堂理论教学、模拟器教学和航海实习教学三级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航海仪器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连续配筋混凝土(CRCP)进行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校核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以考察配合比设计是否达到了强度要求,同时进行其他诸如抗压强度、抗折弹模、收缩性能和抗冻性能的试验,以比较和评判混凝土的综合性能,筛选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标船感知技术在船舶航行安全和海上交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回顾并对比了现阶段目标船感知技术,分析了基于航海雷达、AIS和视觉传感器的目标船感知原理及局限性,并对现阶段感知算法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对连续配筋混凝土(CRCP)进行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校核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以考察配合比设计是否达到了强度要求,同时进行其他诸如抗压强度、抗折弹模、收缩性能和抗冻性能的试验,以比较和评判混凝土的综合性能,筛选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IMO提出的电子航海战略,较全面地展望了GMDSS系统中的卫星通信系统、地面通信系统、海上安全信息、定位寻位系统等设备的变革趋势,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对GMDSS系统的技术研发及教学改革起到了较好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从中国到日本,航运巨头日本邮船完成了全球航运史上首次大型货船自主驾驶航行。日本邮船近日宣布完成了全球首次"有人自动航行船舶"的自主航行系统海上试验。这是世界首次基于国际法规进行的演示实验,完成了国际海事组织(IMO) 2019年6月最新发布的《自主驾驶船舶试验暂行指南》(MASS)的各种试验项目。这一试验在日本邮船旗下一艘大型汽车运输船"Iris Leader"号上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航海史上,有所谓"下西洋"的远航商贸活动.船从东南沿海出发,经过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甚而越过印度洋而抵非洲东海岸.航海中以牵星术和罗盘导航.元代汪大渊和明代费信在远航归国后都曾著书以记录航行见闻.他们的著作中都曾言及船舶经过七洲和昆仑时出现"针迷舵失"的现象.舵是以指南针的指向来确定航行路线的,所谓"针迷舵失"意指罗盘上的磁针"迷失"了南北方向.只要磁针尚有磁性,它迷失方向是决不可能的事.对于这历史上的航海之迷迄今未见有文章讨论之.本文就此谈点看法,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7.
三峡枢纽通航船模试验系统软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GⅡ V3 0船模试验通用软件在船模姿态判断、航行要素计算、系统抗干扰、误差校正、编程及界面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 .它支持CMZ 3B船模自动试验系统实现了对船模水平运动进行非接触快速连续遥测和实时控制 ,并作到了Z形试验全过程的自动化 ,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及绘图、显示能力 ,大大提高了试验效率和精度 ,为通航船模试验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 ,在三峡工程通航船模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基于工作流与数据库技术管理的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台架试验及试航管理系统,主要对船用柴油机生产过程中设计与运行参数进行管理.系统主要由基础信息子系统、试车管理子系统、技术服务支持子系统、试车故障诊断子系统和标准管理子系统组成,具有信息共享、性能分析、排放计算、异常报警、试验数据管理和报表输出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船舶压载水液位检测系统是船舶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船舶在海上航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项目在对现有嵌入式系统和船舶压载舱吹气液位检测方式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嵌入式Cortex-M3控制器船舶吹气液位检测装置的研制方法,并给出电路模块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1565年,西班牙殖民者为了维护其在菲律宾及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开辟了自菲律宾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把墨西哥银元载运到马尼拉,以换取中国的丝绸等商品.这条贸易航线前后维持长达两个半世纪,在世界航海史上,没有任何一条贸易航线能持续到如此之久,没有任何一种正规航行曾经历过如此艰难险阻.由于大帆船载运的主要货物是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故人们普遍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