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酒后驾车的危害与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酒后驾车是恶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文中介绍了酒后驾车的危害、新的国家法规对"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的定义及处罚标准,结合实际工作介绍了治理酒后驾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自2009年8月15日起,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1次为期2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车专项行动,对酒后驾车违法行为从严、从重、从快处罚,可谓是下了一场严格执法的“及时雨”。与此同时,总参谋部也专门下发了《关于严厉整治酒后驾车问题的通知》,对酒后驾车行为提出了严格要求,在军队内部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3.
唐建强  汪永超 《汽车运用》2009,(11):40-40,42
自2009年8月15日起,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1次为期2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车专项行动,对酒后驾车违法行为从严、从重、从快处罚,可谓是下了一场严格执法的“及时雨”。与此同时,总参谋部也专门下发了《关于严厉整治酒后驾车问题的通知》,对酒后驾车行为提出了严格要求,在军队内部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4.
社会上对公安交管部门采取公开曝光酒后驾车违法行为人信息的意见不一。虽然公开酒后驾车违法行为人信息可能会影响被公开者的个人声誉,但这是维护公众利益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并不是加重处罚。公安交管部门从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是可以公开酒后驾车违法行为人信息的。同时,对公开酒后驾车违法行为人信息的内容及公开方式进行了探讨,对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逮捕、处罚醉酒司机是交通管理部门几十年来遏制酒后驾车的主要手段,然而,美国交管部门官员说,上述手段如今已无法减少酒后驾车带来的伤亡,美国一个名为“反酒后驾车母亲”的民间组织2006年11月20日开始了推广车内酒精探测装置的反酒后驾车活动。这一活动得到了美国运输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和其他一些组织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雷泓霈 《驾驶园》2011,(6):96-96
编辑同志:5月1日起,我国对醉酒驾车违法行为的处罚将从行政处罚上升到更加严厉的刑事处罚。然而即便是在全天查酒、全警查酒的高压下,酒后驾车、醉酒驾车行为依然屡禁不止。迂腐陈旧的酒文化真的该醒醒了。  相似文献   

7.
朱健 《汽车与安全》2009,(10):53-53
近日,公安部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打击酒后驾车,特别是醉酒驾车的违法行为,全国都在对酒后驾车进行整治和严打。这次严打说明醉酒驾车的对人民生活和交通安全的危害性,也反映出政府力拔这个社会毒瘤的决心。9月4日17时至22时,哈市交警部门再次在全市餐饮娱乐场所集中区域采取定点与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以整治酒后驾车为主要内容的突击盘查行动,有3名醉酒后驾车和19名酒后驾驶人被取缔并处罚。  相似文献   

8.
智敏 《驾驶园》2009,(8):91-91
日本近十年来.几乎每年都要为《道路交通法》增添新的款项和内容,现在实施的是2007年4月修改的,其中加大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处罚标准从处一年以下徒刑及30万日元以下罚款上升为3年以下徒刑及50万日元以下罚款。并且,在日本酒后驾车.不仅驾驶员会被处罚.车上的乘客也会被罚.即使这名乘客没有喝酒。  相似文献   

9.
本期话题治理酒后驾车有何法?从今年8月15日开始的为期两个月的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即将告一段落。据一家媒体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有82.81%的受访者选择"支持专项整治酒后驾驶行动"。其中,肯定整治效果的受访者占33.59%,他们认为"这次全国范围内的大行动,威慑力量大,让人们警醒"。但是有44.68%的受访者称效果"不好说",他们认为"这就像是一阵风吹过,可能起点作用,但作用到底有多大,难说"。不管怎么说,这次严厉整治酒后驾驶的行动肯定起到了一些作用,但要想完全杜绝酒后驾车的行为,短短的两个月是不够的,在人们的头脑中树立起"酒后驾车可耻"、"酒后驾车害人害己"的观念,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公安部交管局日前下发《关于修改酒后驾驶有关法律规定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列入与醉驾司机同乘一车的乘客也应进行处罚的内容,即对不劝阻、不制止司机酒后驾驶的同车乘客设定罚款处罚。(据9月30日《重庆晚报》报道)  相似文献   

10.
《驾驶园》2014,(3):64-65
<正>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本文中何某作为出租车驾驶员,由于醉驾且搭载乘客导致发生交通事故,被判处拘役三个月并罚款2000元。那么醉驾又是怎么处罚的呢?我国法律有哪些对醉酒驾车处罚的法律规定?案情介绍酒后醉酒驾车运营,倒车时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38岁出租车驾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车或醉驾有关,酒后驾车和醉驾已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醉驾作为"马路杀手",是全球共同面对的一大社会难题,仅靠赔偿、定罪、量刑远远不够.为有效防止醉驾,各国除动用"重刑"外,还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处罚措施.  相似文献   

12.
耿涛 《驾驶园》2006,(9):103
酒后驾车这一困扰社会的问题,不光是我国有,世界各地都有,对这一现象,各个国家也都加大了处罚力度,比如在美国有45个州规定: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或超过0.08%时,即为违法,有30个州规定,屡犯者要没收车辆.德克萨斯州对酒后驾车的处罚是,如在车内发现开盖的酒瓶,驾驶员最少要被拘留6天,在社区劳动24至100小时.再犯者属一级轻罪,三次以上即为重罪,要判刑10年以上.加里福尼亚州被控酒后驾车的司机,将强制去参观停尸房,观察尸体解剖过程,或者看一部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记录片,让其达到毛骨悚然的程度,从视觉上给那些违法驾车者以深刻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正>编者按世界杯期间,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各地公安交管部门持续组织开展集中整治酒驾行动,严查酒驾、醉驾以及疲劳驾驶等违法犯罪行为。在世界杯决赛前,先后开展三次全国性集中整治活动,共查处酒驾3万起,醉驾6700余起。与往年同期相比,全国因酒驾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7.6%和33.8%。针对酒驾这一长期困扰道路交通安全的问题,本期专题从酒驾和醉驾的区别及处罚标准、产生酒驾现象的原因、醉酒驾车典型案例的分析、酒后驾车的六大不安全因素、酒后驾驶人管理对策、如何有效治理酒后驾车违法行为、国外如何处理酒驾等方面,阐述了饮酒对驾驶员驾车的影响及危害,论述了治理酒后驾车的法律依据、方法和措施,以供广大交通管理者和参与者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汽车与安全》2011,(7):46-48
随着醉驾入刑和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订,国家加大了对酒后驾车和醉驾的处罚力度,酒后代驾这一新兴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酒后代驾行业的势头之猛、市场需求之强烈已经超乎预计。"酒后代驾"是为有车的消费者在酒后不能开车的情况下,提供的一种有偿代理驾驶服务,但根据调查,这一新兴行业由于缺乏监管却处于  相似文献   

15.
高育红 《驾驶园》2009,(10):71-71
近来我国曝光多起酒后驾车导致的惨烈车祸。 在国外.酒后驾车也是严重问题.比如,英国因酒后驾车导致的死亡人数占交通事故中总死亡人数的17%.美国每年因酒后驾车导致的死亡者约1.3万人。美国公路安全管理者协会主席克里斯托弗墨菲说.传统的罚款,暂扣和吊销驾驶执照的方式对管理酒后驾车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不断推广预防酒后驾车的新技术成为挽救人们生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驾车三人行——酒后驾驶缘何屡禁不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敬明 《驾驶园》2009,(10):82-83
酒后驾车的危害 酒后驾车害人害己,本期我们从读者来信中摘出几篇探讨酒后驾车顽疾与制止措施的文章.一起思索的同时.欢迎读者朋友们继续踊跃来稿。为配合公安部展开的为期两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下期我们继续探讨酒后驾驶的危害.治理措施这个话题.相信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酒后驾车的行为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来稿请发至邮箱:haier_yong@yahoo.com.cn.邮件主题请注明:驾车三人行。  相似文献   

17.
酒后驾车是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对防止酒后驾车技术的原理进行总结,对防止酒后驾车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类总结,并对各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车载防止酒后驾车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直接检测驾驶员和增加智能识别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酒后驾车管理经验基础上,通过分析酒后驾车的心理原因,提出了基于驾驶员心理干预的酒后驾车防治措施,即以法律威慑、经济调节、道德约束为核心,通过影响驾驶员心理从而改变其行为的管理方法,旨在完善我国的酒后驾车管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最近,酒后驾车导致惨烈车祸屡屡曝光而又频频发生,同样,国外酒后驾车也是极为严重的问题。据统计,英国酒后驾车导致死亡人数占交通事故中总死亡人数的17%;  相似文献   

20.
《实用汽车技术》2009,(4):48-48
一、国外对酒后驾车的处置 新加坡:教罚并重抓酒后驾车新加坡法律规定。酒后驾车初犯者将被罚款1000-5000新元(1美元约合1:44新元),或入狱6个月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