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昊 《铁道建设》2002,(2):22-26,21
利用植物材料对公路坡面进行防护,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这里介绍几种高速公路坡面生物防治常见的几种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唐靖 《科技交流》2010,(3):36-40
柔性防护体系SNS是一种能拦截和防治各类斜坡坡面地质灾害和雪崩、岸坡冲刷、爆破飞石、坠物等危害的柔性安全防护系统技术.主要分析了SNS柔性防护系统的防护原理,根据危岩落石危害程度及坡面下既有铁路运营状况选择应用柔性防护方式,并且介绍了柔性防护体系SNS系统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3.
土工网植草护坡在边坡防护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工网植草护坡是一项适用于土质坡面,集边坡加固和植草防护、绿化于一体的复合型边坡防护技术。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边坡防护作用机理及技术特点,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并与国内各种传统边坡防护方法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展望了该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膨胀岩边坡防护和加固工程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南昆铁路膨胀岩的工程地质特性和工程实践,提出了膨胀岩路堑边坡的坡脚加固措施,坡面防护工程措施和地表排水措施。  相似文献   

5.
首次在我国西南亚高原地区铁路岩石边坡绿色防护中应用非洲狗尾草。试验表明,在一个生长周期内,该草能有效覆盖坡面,起到护坡和造景的作用,可以在铁路边坡绿色防护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改建铁路青藏线西宁至格尔木段增建第二线,柴达尔至木里铁路的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从边坡生态防护的几大优势,阐述了路基坡面防护工程在采用机械防护的同时生态防护的重要性.结合工程实例,全面分析了国内常见几种生态防护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了在以后工程实际和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香根草在坡面防护工程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铁路线路而言,保持路基及堑坡坡面稳定和防止侵蚀至关重要.坡面溜坍和侵蚀将严重危及行车安全.通常对上坡在的防护采用片石护砌,片石骨架,喷掺砂水泥土等,也有用铺草皮、种紫穗槐等灌木,以及挂网喷植草等生物防护方法.后者相对于前者又称软防护,绿色防护.更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而香根草作为一种独特的植物在稳定坡面和防止侵蚀的工程应用上比其它植物更具有突出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锚喷网支护结构主要由喷射混凝土、土工格栅、锚杆等组成,用于边坡防护主要通过锚杆、网片和混凝土层的共同作用来提高坡面岩层的结构强度、抗变形刚度和整体性,并起到封闭坡面、防风化的作用。结合宣杭铁路复线镜子山隧道出口边坡防护工程,介绍其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边坡绿化防护可削弱雨滴溅蚀,阻止坡面风化剥落,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改善生态环境,满足景观需求等。详细阐述牙买加SSC综合体育设施项目挖方岩石陡边坡绿化防护的设计构想及设计中采用喷射厚层基质植被绿化防护的具体方案,并详细介绍该项目挖方岩石陡边坡绿化防护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既有电气化铁路扩堑爆破防护技术,基本出发点是多道设防上部和坡面设防护网及竹笆防止飞石抛起和减小滚石的势能,底部设防撞墙等防止滚石侵入铁路限界.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三河发电厂的工程实例,介绍雨季深大基坑开挖施工中采用的降水、坡面防护和土方开挖方法,认为大管井降水在渗透系较小的土层中仍有可用之处;只要降水问题得到解决,坡面防护则可简化。  相似文献   

12.
青藏铁路格拉段多年冻土区共有路堑边坡78处,长约15.6 km,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线路安全运营。根据现场调查,分析其稳定性状况、病害形式、影响因素及机理,讨论防治措施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先后有15处出现病害,其中4处失稳,病害问题值得重视;病害形式包括坡面冲刷、纵向裂缝、防护结构破坏、滑塌、坡脚鼓胀等;病害位置以边坡上侧为主,而非阳坡侧,堑顶是最薄弱的部位,发育过程表现为周期性和波动性的恶化;地表水和冻结层上水的热侵蚀及活动层冻融作用是病害的主要原因,病害机理包括地表水冲刷、滞水冻胀和冻融循环;经过运营期检验,无防护的坡面容易冲刷变形,封闭式锚喷混凝土面容易滞水冻胀破裂,轻型、柔性的骨架护坡和L型挡墙防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兰渝铁路范家坪隧道出口危岩落石分析及防护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兰渝铁路范家坪隧道出口危岩落石发育情况,利用rockfall软件,建立危岩落石运动模型,分析落石的运动特征,实现危岩落石可视化,结合落石运动轨迹、落点分布情况、冲击能量、冲击力、弹跳高度、位移偏移量等研究成果,提出接长明洞和主被动防护相结合的落石综合防护措施。结果表明:在坡面坡积层和明洞回填土缓冲和消耗作用下,接长明洞和主被动防护网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防护危岩落石,降低落石冲击风险,保证洞口的安全。可保证隐式中墙复合式连拱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4.
切向恢复系数是落石运动轨迹计算和被动防护系统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不同坡面状态、落石形状和质量的落石模型冲击试验,进行落石碰撞切向恢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落石的形状对切向恢复系数无明显影响;落石质量、坡面状态、坡度、下落高度对切向恢复系数的影响较大,切向恢复系数随坡面由软到硬以及落石质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碰撞坡面坡度和下落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各种试验条件下切向恢复系数基本均在0.4以上,占总试验次数的98%,0.5以上的占93%,0.9以上的占25%,表明在碰撞过程中,落石切向速度的损失有限,在当前落石运动路径模拟中,现有切向恢复系数取值在部分情形下偏小,可能导致被动防护设计安全储备不足。综合考虑坡面状态和坡度2个因素,给出了不同条件下切向恢复系数的建议值。在实际取用时,坡面越硬、坡度越小则取区间内高值,反之,则取区间内低值,或直接采用区间随机取值。  相似文献   

15.
SNS柔性防护系统在隧道进口高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兴 《铁道建筑技术》2011,(7):108-111,134
SNS柔性网防护系统是利用钢丝绳网作为主要构成部分来防治坡面地质灾害的柔性安全防护系统。该技术系统在我国主要用于路堑边坡的防护。结合渝利铁路向家坝隧道进口高边坡采用SNS柔性防护系统支护的工程实践,介绍SNS柔性防护系统的设计、材料要求、施工方法、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山区高速铁路隧道间桥隧连接结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剑 《铁道工程学报》2011,(8):62-67,85
研究目的:根据调整后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将建设1.6万千米以上的客运专线,而位于中西部山区的高速铁路需修建大量的桥隧工程,且大多桥隧相连、成群分布,高速列车运行对安全度要求极高,乘客舒适度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当两隧道间因地形条件及线路走向限制,明线间隔距离很短时,有必要对是否在桥上部设置连接防护结构及其结构型式进行深入研究,确保运营安全和提高乘客舒适度。研究结论:(1)两隧道洞口间距大于250 m时可将隧道看成独立隧道。小于250 m时,单列车通过隧道群中的每一座隧道时引起的车内压力波动相互间有影响,之间加设连接结构可降低车内3 s内最大压力变化值,有利于改善车内舒适度环境,可缓解列车频繁进出隧道,"黑洞"和"白洞"效应引起的乘客视觉疲劳问题。(2)隧道洞口坡面陡峻,存在危岩落石危害时,在采取坡面防护措施的基础上,设置连接防护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小粒径落石对运营安全的威胁。(3)连接防护结构采用柔性防护网钢结构,具有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优点,在进行落石冲击试验后可以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7.
我分局新建大秦线西起大同 ,东至秦皇岛 ,全长6 4 3 4km。该线路横跨山西、河北两省及北京市 ,所穿越地带山区多 ,地势复杂 ,全线气候温差大 ,年降雨量悬殊 ,西段寒冷干燥 ,东段温暖湿润。这条线路最突出的特点是地界窄 ,高路堤路边坡多 (坡面宽 6~ 12m左右的 180多km ,12m以上的有 5 0多km ,最宽处可达 30m) ,坡面陡 (坡度约为 1∶1 5~ 1∶1 7) ,所以路基防护任务很重。面临这个问题 ,我们于 1989年开始在大秦线高路堤段大面积采用植物护坡 ,并以平均每年递增 2 0万株的速度增长。虽然植物护坡是传统的路基防护手段 ,但在如此大面积的高…  相似文献   

18.
刘晓朋 《铁道勘察》2011,37(6):56-60
针对滑坡病害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断层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特征,对滑坡进行了病害分析和稳定性评价,提出了排水措施、抗滑桩加固、锚索框架防护和坡面植草防护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既有隧道洞口落石防护问题,比较了钢桁架棚洞、柔性棚洞以及波纹钢板棚洞3种落石防护结构的优缺点,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其可靠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3种防护结构均能对能级为100 kJ的落石进行有效拦截;钢桁架棚洞为刚性结构,不利于落石的缓冲及能量吸收,会发生局部变形损伤,适用于洞口坡面陡峭、桥面与地面高差不大、围岩条件较好地段;柔性棚洞以柔克刚能充分吸收落石的冲击能量,适用于洞口场地施工条件差的隧道以及既有工程改造项目;波纹钢板棚洞施工速度快、强度高,更适用于洞口抢修工程。  相似文献   

20.
法向恢复系数取值是落石运动路径计算的关键参数。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不同坡面铺装、不同坡度、不同下落高度、不同落石质量和形状试验条件下落石碰撞坡面的过程,提取落石碰撞坡面前后落石的运动参数,据此反算法向恢复系数,得到如下规律:坡面铺装和坡度是法向恢复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落石的形状和质量以及下落高度对法向恢复系数的影响不明显;随坡面由硬到软,法向恢复系数逐渐减小;随着坡度的增大,法向恢复系数逐渐增大;由试验数据计算所得各种试验条件下的法向恢复系数多集中在0.4以下,占总数量的94%,其中0.3以下的占84.8%,0.1以下的占36.5%,且有超过1/3的试验落石几乎没有法向回弹,说明以前仅基于坡面软硬程度的法向恢复系数取值方法在实际工程中会使计算的落石弹跳高度偏大。从坡面铺装和坡度两方面综合考虑,给出了法向恢复系数取值建议表,并建议坡面越硬、坡度越大时取区间内高值,反之则取区间低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