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谈谈“了望”与安全航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了望疏忽以及不采用安全航速航行往往导致碰撞、沉船、搁浅等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某航运企业近年发生的几起典型事故的分析,进一步证明海上及港内航行奠定规则关于“了望”安全航速”条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世界海运》2015,(12):46-50
<正>[提要]非目录散户装货物未得最佳积载,遇海上风浪后的船舶操控不善引致的船舶翻沉,属于银发[1994]328号船舶保险(格式)全损险中"其他海上灾害"情况,保险人应负保险责任。判断事故是否属于海上灾害的特征:1.搁浅、碰撞和触碰属于海上灾害;2.承保的海上灾害不以搁浅、碰撞和触碰为限;3.保险人承保的"其他海上灾害"应是与搁浅、碰撞、触碰相类似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论船舶搁浅的应急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春 《水运管理》2000,(12):43-44
船 舶交通安全包括海上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安全 ,船舶发生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人命和财产的损失 ,大的事故还会侵犯社会的长远经济利益 ,例如 1978年利比里亚超大型油轮触礁造成 2 .3万吨原油污染海洋和海岸事件 ,直接损失为数十亿美元 ,而间接损失不可估量。1999年11月 2 4日 ,烟台烟大汽车轮渡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舜”号客轮在航行途中由于船舱起火 ,导致船舶搁浅倾覆 ,造成全船 30 0多人仅生还 2 0多人的特大海难事故 ,给我国海上客运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船舶搁浅是海上交通事故中发生较多的一种 ,本文通过船舶搁浅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论述雷达观测的特点,从雷达观测的特点出发並根据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探讨雷达避碰的一般原则,再进一步讨论在远距离和近距离雷达避碰行动。在上述论述中,参考了过去碰撞事故的教训和成功地使用雷达避碰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了解长江口水域船舶碰撞和搁浅风险,采用IWRAP MK Ⅱ软件对该水域的船舶碰撞和搁浅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该水域船舶发生碰撞事故的频率为21.05起/a,发生搁浅事故的频率为2.298起/a,与该水域2010~2015年发生船舶碰撞和搁浅事故频率的平均值21.8起/a和1.8起/a吻合度较好。研究结果表明,该软件可用于评估港口水域船舶碰撞和搁浅风险,为评价水域船舶碰撞和搁浅风险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1996年9月23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站在’96海上避碰国际大会(’96ANTICOLLISION)的讲台上,代表我国,代表交通部海上安全监督局,代表上海港务监督,向参加’96海上避碰国际大会的各国与会代表宣读了论文,与各国会议代表进行了学术交流。把对碰撞事故中人为因素的分析,减少船舶碰撞事故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广东造船》2015,(1):48
2015年1月29日,太仓"11·8"事故沉船"新锦盛"轮被成功打捞出水,太仓黄金水道通航秩序恢复正常。此次打捞作业是长江航段有史以来第一次对船长达120米的沉船进行整体打捞作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沉船"新锦盛"轮船长119.8米,2014年11月28日因碰撞事故在长江#6-#7号浮之间上水主航道沉没,事故中6名落水人员全部被太仓海事局救起。该轮沉没时满载黄沙,沉没  相似文献   

8.
船舶结构碰撞与搁浅风险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刚  张圣坤 《船舶工程》2000,119(6):57-61
统计资料显示,船舶(特别是油船)的碰撞和搁浅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是造成海洋原油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总结了船舶碰撞和搁浅风险分析的一般方法,全面地回顾了目前船舶碰撞和搁浅风险分析以及人和组织因素(HOF)对船舶碰撞与搁浅事故的影响的研究现状,最后就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1起由于船吸及波荡效应造成的重大沉船及死亡事故中,由于两船均没有严格执行《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要求,特别是拖轮超越大船船头,是造成此次因船吸造成碰撞事故的主要原因,船舶驾驶员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注意了望和使用安全航速,特别是港作拖轮更应该提高操作水平,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0.
<正>0引言现代船舶越来越大型化,大型船舶体积大、惯性大、干舷高,在发生碰撞、搁浅或主机失控等海上事故后,给海上拖航带来较大困难。本文根据2015年1月拖救1艘主机失控的利比里亚籍大型散货船的成功经验,简单介绍大型船舶的拖带经过和注意事项。1船舶概况1.1被拖船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海上事故与疲劳的关系,近来海事调查委员会(MAIB)重新调阅了以前的66起碰撞、搁浅、触碰的事故资料.以驾驶台上值班人员的组成及行为为重点,通过和值班有关的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再次全面分析了这些事故的证据。同时,海事调查委员会也利用其数据库10年来收到的1600起相关事故数据,作为更为广阔的背景资料来研究该类事故,以找出有章可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邓军 《珠江水运》2014,(20):92-93
雾中航行对于船舶来说,它既会对船舶的航行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也是到目前无法消除及避免的问题。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从雾航的安全方面来讨论,避免不必要海上事故发生。我们知道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对于航海来说,它的形成会使海面的视程恶劣,能使海上的航标、助航设备和光信号等失去作用。在大雾弥漫的情况下,即使海上航行运用雷达、声响、通信等先进导航仪器、港口的V TS导航,但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有限,也仍有可能发生偏航、搁浅、触礁、与小木渔船碰撞等危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谏壁船闸上游引航道口门段在枯水期经常出现船舶搁浅、沉船事故,造成引航道堵塞,影响了进出引航道船舶的航行安全,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交通流理论是一种数学和物理学进行交通特性分析的新型理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海上交通运输业越来越繁荣,一方面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物流运输效率;另一方面,导致海上航线密集,船舶碰撞、搁浅事故频发。因此,研究船舶海上交通理论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多智能(Multi-Agent)技术,建立了船舶智能交通模型,并进行了船舶交通流的仿真。本研究可以有效的促进海上航线规划水平,提高海上船舶的交通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船舶碰撞、搁浅、火灾、爆炸、污染等事故屡屡发生,并造成了严重后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对海上船舶安全显得特别紧迫和重要,对促进航运公司提高船舶安全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世平 《中国水运》2000,(10):28-28
众所周知,对海洋环境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污染是船舶碰撞或油船触礁、搁浅等所造成的海上溢油事故.另外,油船残余物的非法排放以及海上石油开采与生产活动中操作失误或机械故障也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国际海事组织为此制定了相应的国际公约和制度,沿海国和港口国也根据有关的国际公约制定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船舶在狭水道水域利用ARPA雷达准确转向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文 《天津航海》2003,(3):5-6,51
狭水道中船舶转向发生碰撞或搁浅的概率较大,利用ARPA雷达来确定转向时机,控制船舶航行在安全的预定航线上,是避免船舶发生碰撞或搁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7月28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治理内河船舶非法从事海上砂石运输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据统计,今年1-7月共发生砂石运输船造成人员死亡失踪事故36件、死亡失踪89人、沉船16艘,分别占2018年1-7月造成人员死亡失踪事故件数、死亡失踪人数及沉船艘数的48.6%、62.7%和33.3%,其中有10件较大事故,占2018年1-7月较大事故件数的62.5%,有1件重大事故,占2018年1-7月重大事故件数的50%。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海学会于1982年11月8日至12日在上海召开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国际海事组织(IMO)的专家们在会上发表了17篇论文,本文是其中的9篇的摘译。这9篇论文的题目是:(1)海上避碰规则的发展;(2)雷达与避碰;(3)船舶定线;(4)渔船与避碰;(5)船舶通航管理与避碰;(6)碰撞中的人为因素;(7)碰撞案例的研究;(8)水面受限制条件下引起碰撞的因素;(9)碰撞法:责任的判定、限制与损害。  相似文献   

20.
(1) 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公约(IMCO CONVENTION) 1958年3月生效(2) 1948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 1948)1952年11月19日生效(3) 1960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 1960)1965年5月26日生效(4)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 1974)1980年5月25日生效(5)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78年议定书(SOLAS PROTOCOL 19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