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仪器仪表学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全委会议暨学术交流会于1993年8月26~30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到会代表28人。会议开始前宣读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为会议发来的贺电。首先由第三届委员会忻元镇主任委员作了第三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王泰康副主任委员作了关于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成立50周年庆  相似文献   

2.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第五届正、副主任委员第五次扩大会议于2001年7月在四川省绵阳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10名委员和4名学会秘书。主任委员徐济均教授因出国在外,他委托名誉主任委员顾宏中教授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研究主题为:  相似文献   

3.
经我会二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同意,聘请下列同志组成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林毅副理事长兼副主任委员杨楠副理事长兼 沈岳瑞副理事长兼委员方文均(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 许学彦(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 李铭慰(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 忻元镇(船用仪器仪表学术委员会) 李昆(船用电子设备学术委员会) 王岐山(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 林鼎贻(电子计算机应用学术委员会) 张心宜(管理科学学术委员会) 杨汉(水中兵器学术委员会) (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兀筹〕秘书洪强(学会秘书处) 黄炎(《船舶工程》编辑部)(兼) 王仁雄(<<中国造船”编辑部)(…  相似文献   

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第五届全体会议于 2 0 0 2年 4月 1 6日至 1 9日在四川绵阳举行。来自 2 4个单位的近百名船舶力学界专家出席了会议。1 6日上午 ,在绵阳浣花宾馆礼堂举行开幕式。吴有生主任向大会作了题为“团结求实创新奉献 ,为船舶力学的发展不断努力进取”的工作报告 ,详尽回顾了第五届学委会四年来在开展国内学术交流、活跃于国际学术舞台、编撰《船舶力学丛书》、编辑出版《船舶力学》杂志、与伪科学作斗争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会议安排了三场大会学术报告 ,我国出任第 2 3届国际船模试验池会议 ( ITTC…  相似文献   

5.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十二届常务理事会批准了 2 0 0 2年 1 1月 6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的改选换届 ,并聘任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副秘书长由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聘任。名单如下。主任委员方书甲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副主任委员吴有生 (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刘卓明 (军船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恒一 (近海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沈长云 (中国舰船研究院总工程师 )李滋刚 (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林鸥 (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苏明 (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应长春 (上…  相似文献   

6.
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所属船舶结构应力学组、波浪载荷及动力响应学组、结构振动学组和疲劳与断裂学组于1979年12月24日至27日在上海金山宾馆联合召开了建组及第一次学术交流会。参加四个学组会议的共有41个单位、136名代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船舶力学委员会均派领导成员出席会议,并在会上讲了话。会议还邀请复旦大学欧阳鬯副教授作了第二届国际非线性计算力学会议情况和  相似文献   

7.
学会动态     
根据中国科协及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批准的学术活动计划,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管理科学学术委员会与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于八四年六月十二日至廿二日在江苏省江扬船厂举办了第一期PC-1500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班,全国34个单位的58位学员参加了学习。据悉,第二、三期学习班将分别在广州和杭州举办。一九八四年七月三日至四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上海  相似文献   

8.
《中国造船》2006,47(4):7-7
2006年8月6日至7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第六届全体会议,在江苏镇江一泉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26个单位的110多位船舶力学界代表欢聚一堂。  相似文献   

9.
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第二次年会于1982年12月8日至13日在四川重庆市举行。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所属各学组成员、部分省市造船学会及兄弟学术委员会的代表、有关舰船设计部门的代表及近期回国的船舶力学访问学者等共153人出席了会议。重庆市科协主席及重庆市造船学会秘书长到会表示祝贺。以党的十二大精神和赵总理今年十月二十四日在全国科学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为指针,总结学术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工作;讨论学会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面向经济建设,更好地为发展国民经济服务;回顾船舶力学国内外研究动向,提出关于船舶力学今后发展研究方向的建议;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船舶耐波性学组第二届学术讨论会暨船舶标准化委员会耐波性分组工作会议于1981年6月8日至14日在扬州市江扬船舶修造厂召开。全国有关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共23个单位,71名正式代表及12名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有关船舶耐波性论文31篇,有关船舶标准化试验规程讨论稿三篇。  相似文献   

11.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辅机学组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在浙江省建德县召开了第五次学术会议,并对轮机学术委员会辅机学组进行了改组,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十四个单位的学组成员,论文作者和有关方面的代表。会议期间,首先由轮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计策同志宣布第二届学组成员名单及学组挂靠单位为中船总公司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会议简讯《中国海洋平台》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换届会议暨第五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08年11月3-5日在广西北海市召开。《中国海洋平台》杂志第五届编委会由32位委员组成。主任委员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曾恒一院士担任,常务副主任委员由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所长王惠敏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海学会第二届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成立及“未来船舶的轮机技术”学术交流会在大连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和论文作者30人。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高原,中国航海学会常务理事、大连海运学院副院长杨守仁同志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会议由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方竹主持。会议听取了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总结,与会同志对一届委员会的工作一致表示满意。  相似文献   

14.
会学动态     
海洋运输船舶设计学组第三次年会召开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海洋运输船舶设计学组第三次年会,于一九八五年一月三十日至二月二日在沪召开。出席本次年会的有船舶科研设计、船检、高等院校及船厂等的代表42人。会议共收到二十五  相似文献   

15.
《船舶力学》2006,10(5):161-161
2006年8月6日至7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第六届全体会议,在江苏镇江一泉宾馆隆重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26个单位的110多位船舶力学界代表欢聚一堂,其中有年届古稀、花甲的学界耆宿,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专家,也有年轻的科技精英,还有不让须眉的巾帼学人.  相似文献   

16.
所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90年5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四届学术委员会1990年工作计划、本届学术委员会筹组过程及学术委员会工作章程修改报告。所长黄忠秀、副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仪时、副所长林文春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李仪时同志主持。人教处处长杨文继同志在会上宣读了所长聘任的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名单,黄忠秀所长向他们颁发了聘任证书。  相似文献   

17.
第三届《机电设备》编审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于2002年9月12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本刊主编富贵根研究员主持。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江康源出席了会议,名誉主任委员顾宏中因工作时间冲突,特请轮机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吴运炜教授代他出席会议。出席本届会议的编委共18名。 宋新新  相似文献   

18.
1987年10月17日到21日,管理科学学术委员会在浙江省建德县,召开第二届管理科学学委会年会。参加会议的有学委会正副主任委员、名誉委员、委员、专业管理学组组长、秘书以及论文作者等67人。年会的主要内容是总结第二届学委会成立两年来学术活动工作开展的情况,讨论和研究今后进一步提高学术活动水平和质量、加强咨询工作、增强学委会活力的问题。年会共交流了各专业学组推荐的论文31篇,其中12位作者在大会上宣读。会议认为,结合船舶工业改革、发展的情况,当前值得认真研究、探讨的课题有:船舶工业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水运工程》第十三届编辑委员会组建完成。中国工程院院士、交通部技术顾问刘济舟,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李悟洲仟名誉丰仟委员交通部水运司副司长肖大选任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20.
学会动态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四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于1989年12月9~10日在北京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常务理事共17人。会议通过了1990年学会活动计划的安排意见以及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专业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学组工作条例”、“国内学术活动组织管理办法”、“对外学术交流和国际联络工作管理办法”等三个组织管理文件,从1990年起执行。在常务理事会议上还决定了我会会员证为塑封卡片式、中英文对照并由学会秘书处统一制作塑封颁发,收取工本费。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召开第二届第三次会议及第三届第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