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正> 病历摘要:姚××,男,4岁,住院号:130263。患者于30小时前用纯乐果撒内衣灭虱,撒后20小时开始精神不好,食后呕吐,大便次数增多,有脓血。后出现嗜睡,抽风,约4—5分钟一次,每次持续2—3分钟,在当地医院按农药中毒处理,用解磷定2次,阿托品4支,即转来我院。  相似文献   

2.
患者介××、男性、15岁。三年前因误吸入塑料园珠笔帽,以后经常咳嗽、气短。一年后咳嗽时痰内带血丝,逐渐加重,左胸部疼痛,于1978年8月24日入院。X线片检查:左侧胸廓缩窄,气管、纵膈、及心脏左移,左肺野密度增高。右肺透光度增  相似文献   

3.
<正> 例一: ××女性,46岁,住院号120663,于80年11月2日以发烧,身痛二周,昏迷抽搐一天之诉入院。二周前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治疗少尿休克时用大量高渗糖、速尿、激素、甘露醇等,后出现嗜睡,谵语,继之呕吐、抽搐、偏瘫,渐入昏迷。查脑脊液糖200mg%,血糖660mg%,尿糖(++++),尿酮(一)血钠151mEg/L,血钾5mEg/L,BUN78mg%,  相似文献   

4.
<正> 病历摘要:刘某,男,28岁,住院号86038。1984年6月某日午夜小便时,突然头晕,眼花,下肢发软,随即晕倒在厕所,持续约1分钟。检查无异常发现。1986年3月8日晨起小便时又发作一次。6小时后头痛剧烈、恶心、呕吐、有谵妄、嗜睡,来院就诊。查体:面额皮肤损伤,前额部有5×5cm的血肿,左颞部有4×6cm大小的血肿,颈强直,眼底检查视网膜有片状出血,头颅正侧位片正常,心电图正常,脑电图双额、左顶导联慢波增多,腰穿为均匀血性脑脊液,红细胞100万/mm~3,压力侧卧位150mmH_2O,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处理:止血敏4.0+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静脉快速滴注,肌  相似文献   

5.
用针电极插入皮下的方法,测定了54例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的心阻抗图94次,求得大鼠Cl值:雄鼠为290±7.2ml/min/kg,雌鼠为262±10.1ml/min/kg。并测得大鼠Q-Z为47.4±0.4msec,PEP/LVET为0.442±0.007。其中15隻雄鼠九天内连续测定三次心阻抗图,三次求得的CI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4~0.7)。另26例大鼠用阻抗法和电磁流量计两法测CI,两法测得CI值高度相关(r=0.85,P<0.0005)。  相似文献   

6.
<正> 患者,男,26岁.左上腹包块2月.于1987年8月20日住院.既往体健.查体:一般情况可.肝脏剑下3cm,轻压痛.脾脏上界在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下界甲乙线8cm.甲丙线12cm,质韧.B超检查:肝脾增大.胸部X线片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色素69g/L,红细胞2×10~4个/L,白细胞6.1×10~9个/L,中性64%.免疫功能检查无异常.骨髓呈贫血性改变.初步诊断: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钻颅血肿抽吸术救治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10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6年 1月起我科对收治的 2 0 1例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ICU室床旁行钻颅血肿抽吸术 ,现将资料完整的 10 6例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10 6例急诊科收入本院ICU室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经CT证实 ,血肿量 (根据多田公式T =π/ 6L×长径×短径×层数计算 )均 >3 0mL。中度出血量 3 0~5 0mL ,重度出血量 >5 0mL。并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连续监测。将相同出血部位和相近的出血量病例从发病至施行手术时间随机分为 3组 ;Ⅰ组 <6h ,n =3 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41.8± 0 .68;Ⅱ组 6~ 2 4h ,n =3…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库水位升降对滑坡地下水的动态作用机理,以三峡库区石榴树包滑坡为例,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5种工况下库水位升降速率及不同渗透系数下滑坡体内地下水的暂态渗流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内地下水渗流浸润线受水位升降速率与坡体渗透系数的共同影响;库水位上升条件下,当滑体渗透系数大于1×10-4 m/s,且水位上升速率小于渗透系数时,滑坡体表现为蓄水同步型.库水位下降条件下,当滑体渗透系数小于1×10-6 m/s时,库水位发生骤降;渗透系数介于1×10-4~1×10-5 m/s之间时,库水位表现为缓降;渗透系数大于1×10-4 m/s时,渗流浸润线与库水位保持同步下降.   相似文献   

9.
不同提取工艺的酸枣仁油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工艺(压榨与超临界CO2萃取)所得酸枣仁油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并对两种工艺酸枣仁油的作用进行了等效性检验。方法利用光电计数法观察灌胃给予酸枣仁油(1.8 g/kg3、.6 g/kg)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以及重复使用对小鼠自主活动耐受性的影响;利用戊巴比妥钠阈上剂量睡眠实验和阈下剂量睡眠诱导实验,观察两种工艺酸枣仁油(1.8 g/kg、3.6 g/kg)的催眠作用;用地西泮进行平行对照实验。结果压榨与超临界CO2萃取的酸枣仁油均能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缩短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的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期;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入睡例数。研究还表明,不同工艺提取的酸枣仁油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均具有等效性。重复使用酸枣仁油对小鼠自主活动的抑制作用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无耐受现象。结论两种工艺所得酸枣仁油具有等效的镇静、催眠作用,重复使用无耐受现象。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的恶性浆细胞疾病 ,常规疗效差 ,最近我们应用反应停加联合化疗成功治疗 1例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 ,现报告如下病例摘要 患者 ,女 ,3 4岁 ,因头晕、乏力 2月 ,发热 1天于 2 0 0 2年 3月 4日入院。查体 :体温 3 9℃ ,重度贫血貌 ,胸骨压痛阳性 ,心肺阴性 ,肝肋下 1cm ,脾肋下 3cm。血常规检查 :Hb 43g·L-1,WBC 7.4× 10 9·L-1,浆细胞0 .74,血小板 3 1× 10 9·L-1。骨髓涂片浆细胞比例为 0 .81,免疫球蛋白定量IgG 78.1g·L-1。头颅X线片示 :溶骨性损害 ,诊断为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我们采用…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用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了30名正常人淋巴细胞膜上白细胞间介素2受体(IL-2R)的表达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随PHA 刺激量增大,IL-2R 表达量也增加;用同一PHA 刺激量时,IL-2R 表达与细胞浓度有关,在细胞浓度为1×10~9细胞/L 时,受体表达最为充分。1×10~9细胞/L 的淋巴细胞悬液经100mg/L PHA 刺激培养24、48和72小时后,IL-2R 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92±9.11%,72.80±8.12%和87.26±6.09%。本法操作较为简便,适用于临床免疫学检查。  相似文献   

12.
泼尼松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泼尼松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thyroideyedisease,TED)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方法  4 0例活动性TED病人 ,甲状腺功能维持正常至少 2个月。给予泼尼松口服 12周或 2 0周 ( 6 0mg·d-1× 2周 ,4 0mg·d-1× 2周 ,30mg·d-1× 4周 ,2 0mg·d-1× 4周 ,以后每周减 2 .5mg)。疗效评定依据NOSPECS分级分度变化及临床活动性评分变化综合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 2 4h、2周及以后每 4周进行快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试验至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 (血清皮质醇水平≥ 2 0 0 μg·L-1)。于 12周评定疗效时有效病例服用泼尼松 2 0周 ,无效病例改用放疗或手术治疗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结果  2 5例有效 ,有效率为 70 % ,无效 13例 ,恶化 2例 ,所有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治疗前均正常 ,治疗结束后 2 4h明显受抑制 ;服药 2 0周者于治疗结束后 2周、4周、8周、16周、2 0周、2 4周各有 1例、3例、6例、4例、5例和 6例恢复正常 ,中位数为 16周 ;服药 12周者于治疗结束后 2周、4周、8周和 16周各有 1例、2例、2例、4例和 3例恢复正常 ,3例退出观察。结论 泼尼松治疗甲状腺活动性眼病有一定疗效 ,但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包括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13.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二苯乙烯苷的流动注射发光分析法。方法 二苯乙烯苷对鲁米诺 过氧化氢发光体系在pH =12的溶液中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且此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与二苯乙烯苷浓度间呈线性关系 ,借此建立了二苯乙烯苷的流动注射发光分析法。结果 此方法检出限为 6 .0× 10 -5g·L-1,线性范围为 1.0× 10 -4~ 1.6× 10 -2 g·L-1。对 1.1× 10 -4g·L-1二苯乙烯苷平行测定 11次 ,其相对标准偏差为 1.4 6 %。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准确 ,可作为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动物试验评价土贝母皂甙 (tubeimoside ,Tu)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herpessimplexkeratitis ,HSK)的效果及点眼刺激性 ,并确定其点眼浓度值。方法 根据药物的眼刺激性选用 5、2、0 .8、8× 10 -2 、8× 10 -3、8× 10 -4 g·L-1Tu点眼 ,确定 0 .4、0 .2、0 .1g·L-1评价药物疗效。在地鼠肾细胞BHK 2 1上进行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 1型 )SM4 4毒株复苏 ,制作兔HSK模型。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眼部病变的动态变化评价Tu疗效。结果  5、2 g·L-1Tu有中度刺激性 ,0 .8g·L-1Tu有轻度刺激性。 8× 10 -2 、8× 10 -3、8× 10 -4 g·L-13组Tu无任何眼刺激性。 0 .4g·L-1Tu有轻度刺激性 ,0 .1、0 .2 g·L-1Tu无刺激性。 0 .4、0 .2、0 .1g·L-13组Tu均具有一定疗效。结论 Tu点眼剂的浓度与刺激性呈正相关 ,点眼刺激性从轻度到无的界值浓度为 0 .4、0 .2、0 .1g·L-1。治疗实验性HSK有一定的疗效 ,但尚不及无环鸟苷  相似文献   

15.
1.问题的提出 2.行车安全问题 3.轮箍烧热问题 4.初步结论1.问题的提出××到×××煤矿不到20公里的专用线,在运量及地形上的特点是:а)到煤矿方向是空车,由煤矿到××是重车,——现在不在这里研究运量的绝对数字和通过能力问题,而只明瞭一点即可:空车方向用一个  相似文献   

16.
<正> 杨某,女,43岁,医生,住院号236525,以左锁骨部肿大隐痛7年。明显增大1年入院。患者7年前发现左锁骨靠近胸骨处较右侧肿大隐痛,后肿块渐增大如鸡蛋大小。检查:左锁骨近胸骨段有4×6×2cm~3突起,有轻压痛,血象:白细胞:5×10~9/L,中性:0.7,淋巴细胞:0.28,单核细胞:0.01。嗜酸细胞:0.01.ESR:11mm/h.AKP:2.0μmol·s~(-1)/L.x—Ray示:左锁骨近胸骨段膨大,皮质增厚,无骨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蝮蛇抗栓酶(AF)对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取中晚孕引产死胎眼球晶状体前囊膜,用改良方法进行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培养,取生长状况良好的2、3代传代细胞,加入6种不同浓度(2×10-4、4×10-4、8×10-4、16×10-4、32×10-4、64×10-4u/mL)的蝮蛇抗栓酶溶液与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持续接触48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各孔细胞数量的吸光度(A)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F组特别是高浓度AF组中,细胞失去正常多角形,胞质减少,细胞内颗粒增多,细胞间隙增宽,排列疏松散乱,甚至崩解不贴壁。随着浓度增加,各组A值逐渐减低,除2×10-4u/mLAF组外,其他各浓度组A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随着浓度增加,生长抑制率逐渐增加。结论AF浓度>4×10-4u/mL,能通过持续接触抑制体外培养的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18.
马洛替酯缓释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马洛替酯缓释片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2 0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分别单次及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血浆中马洛替酯的浓度 ,用 3P97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单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 (6 0 0mg)后 ,AUC0~ 2 4分别为 (130 .77± 39.81)和 (135 .4 7± 4 6 .39) μg·h·L-1;AUC0~∞ 分别为 (16 4 .4 9± 5 1.6 9)和 (173.0 3± 6 5 .6 9) μg·h·L-1;Tmax分别为(4.15± 1.73)和 (2 .2 5± 0 .72 )h ;Cmax分别为 (2 4 .2 3± 11.2 3)和 (35 .0 5± 16 .0 2 ) μg·L-1;t1/ 2 分别为 (11.11± 2 .92 )和(10 .5 1± 1.98)h。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 (每次 30 0mg,每日 2次 )与普通片 (每次 2 0 0mg ,每日 3次 )达稳态后 ,AUCss0~τ分别为 (112 .5 7± 34.37)和 (76 .97± 18.0 9) μg·h·L-1;Tmax分别为 (3.35± 1.2 2 )和 (2 .0 0± 0 .6 5 )h ;Cmax分别为 (2 1.4 6± 7.82 )和 (2 5 .2 8± 7.78) μg·L-1;Cmin分别为 (5 .4 5± 1.2 4 )和 (5 .0 6± 0 .81) μg·L-1;Cav分别为 (9.38± 2 .86 )和 (9.6 2± 2 .2 6 ) μg·L-1;波动度 (DF)分别为 (1.6 9± 0 .4 0 ) %和 (2 .0 8± 0 .6 2 ) %。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促进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分泌胶原及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F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羟脯氨酸测定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UⅡ作用下,CFs中磷酸化ERK1/2细胞灰度和CFs培养上清中胶原含量的变化;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 chloride(Che)、ERK1/2抑制剂PD98059和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抑制剂cyclosporin A(CsA)各自对UⅡ诱导的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在1×10-10、1×10-9、1×10-8mol/L UⅡ作用下,CFs培养上清中胶原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CFs中磷酸化ERK1/2细胞灰度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1);在1×10-7mol/L UⅡ作用下,上述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6mol/L Che+1×10-8mol/L UⅡ组、1×10-5mol/L PD98059+1×10-8mol/L UⅡ组和5μg/mLCsA+1×10-8mol/L UⅡ组的胶原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低于1×10-8mol/L UⅡ组(P<0.05)。1×10-6mol/L Che+1×10-8mol/L UⅡ组、1×10-5mol/L PD98059+1×10-8mol/L UⅡ组和5μg/mL CsA+1×10-8mol/L UⅡ组的p-ERK1/2的灰度低于对照组(P<0.01);1×10-6mol/L Che+1×10-8mol/L UⅡ组和5μg/mL CsA+1×10-8mol/LUⅡ组的p-ERK1/2的灰度高于1×10-8mol/L UⅡ组(P<0.01),而1×10-5mol/L PD98059+1×10-8mol/L UⅡ组与之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Ⅱ具有促进CFs分泌胶原及增殖的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PKC/MAPK/CaN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实验用大鼠,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切断L_2以下背腹根,电刺激左侧膀胱神经,在同侧腓肠神经分离细束,并记录到一单位放电,其传导速度(1.09±0.31m/s)在无髓细纤维范围。并用实验证实了该单位放电系由膀胱神经传向DRG,再由DRG外周轴突分枝传导到腓肠神经的长轴突反射电位。为阐明“穴位”经络生理实质及牵涉痛的机理提供了可靠的电生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