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动机气缸体上部为活塞运动作导向的圆柱形空腔,称为气缸。气缸的内表面十分光滑,一般具有较高的耐磨性。有些发动机的气缸体采用耐磨铸铁制成,并在其上直接加工出气缸壁,大部分汽车发动机则在气缸体上加气缸套来提高发动机气缸的耐磨性能。发动机气缸壁的耐磨性能虽然良好,但由于工作环境的恶劣,  相似文献   

2.
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磨损的根本原因在于温度的变化和硬质磨粒的存在。多种元素合金化的合金硼铸铁具有多种高硬度的显微组织,且这些显微组织具有较高的高温稳定性能,从而具有较高的耐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摩托车水冷发动机在三轮车和全地形车上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水冷发动机气缸头密封系统是双向密封,结构较复杂,既不能让冷却液漏入机油中,也不能让机油或气漏入冷却液中,因此,发动机故障率相对较高。通过对摩托车水冷发动机市场出现气缸头密封垫烧蚀带来的系列问题进行分析,从气缸头密封垫的密封机理入手,对水冷发动机气缸头密封垫进行了优化设计,很好地解决了水冷发动机气缸头密封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发动机大修时,铸铁缸套或合金铸铁缸套缸壁间隙的选择、气缸镗削定位基准的选择以及气缸珩磨后切削交角的选择等是镗缸过程中十分关心的问题.因为如果缸壁间隙相差1mm,则汽车要少行10000km;镗缸定位基准选择不当,可能会产生全部活塞装配后都向同一方向偏斜等现象,而切削角选择不当,就不能在缸壁上贮油,会大大降低气缸在磨合阶段的耐磨性.本文在总结公司多年维修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几个镗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儒 《汽车技术》1999,(8):34-36,42
发动机气缸漏气的部位主要在气门组件和气缸套活塞组件两处,发动机气缸漏气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与经济性。针对该问题,采用定量充气检测和连续充气检测方法,准确诊断气缸漏气程度和漏气部闰,为修理工艺的制定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6.
1.气缸套高出缸体高度的技术要求 DC6110系列发动机的湿式气缸套用耐磨合金铸铁铸造,气缸套的上端面凸出缸体顶面的高度(图1中的H值)为0.025~0.105mm,并且两相邻缸套的高出差不超过0.03mm,以保证气缸垫的密封.另外,在缸套上端面有1.2mm高的防火环带,以防止缸垫烧蚀.  相似文献   

7.
随着摩托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四冲程摩托车已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气缸头作为四冲程摩托车发动机动力部分的核心,其生产在国内发展迅速,而要满足气缸头的设计要求需控制的空间尺寸较多,许多测量问题随之而来.济南轻骑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总结了两种测量气缸头阀座倒角深度的在线测量方法:锥面转换法和球面转换法.  相似文献   

8.
博文 《摩托车信息》2006,(16):24-27
众所周知,摩托车发动机中主要用于作功的摩擦副为活塞、活塞环和气缸等零部件,这些摩擦副之间密封状态的好坏以及磨损正常与否,对发动机功率的正常发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气缸的磨损尤为人们关注。为此,笔者拟对气缸的结构特点、磨损的起因及应对措施作一探析,供广大摩托车用户和车迷朋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镀层、熔射等方法处理铝合金材料气缸内壁来取代铸铁气缸套,能很好地满足发动机气缸轻量、高强度和良好的散热性能的要求,另外不需要镀层和气缸套,能使用普通热处理方法达到上述要求的A1-17%Si合金(以下称A390合金)气缸已经实用化.A309合金气缸为低压铸造,为达到要求的强度,一般要使用T5(高温加工后急冷,然后人工时效)或者T6(溶体化处理后人工时效)处理.低压铸造虽然可以得到铸造品质优良的部件,但是加工处理时间周期较长,对于摩托车发动机气缸来说,铸件要求能使用压铸的方法得到相对较薄的壁厚,同时加工处理周期要短.然而硅含量较高的压铸件中残余气体一般较多,使用T6处理时往往会产生水疱状膨胀变形,很难实行.……  相似文献   

10.
大发CD型发动机(包括其同类型发动机)大修后发生气缸窜油的问题较为突出,有的甚至在大修竣工试车时即发生气缸窜油,只得重新换活塞、活塞环,但还是得不到彻底解决。究其原因,众说纷云,看法不同。现接触到一些实例,又查阅了一些资料,获得了一个较深入的认识,现提出与大家一起探讨。一、气缸窜油的原因分析 1.大发CD型斜置式发动机,其安装的倾斜角α向右约50°,由于倾斜角α较大,发动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产生的侧向分力F较为突出(如图1)。由于活塞紧贴气缸右侧,活塞在气缸A、B两侧的间隙差别很大,配合间隙几乎全在A侧,活塞与气缸A侧的间隙大大增加。当处于进气行程、活塞下行时,使A侧缸壁上的润滑油增加了被吸入曲轴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