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埋暗挖隧道距离地表近,施工工序繁多,开挖和支护相互交错,施工过程中地表变形复杂。文章介绍了大连地铁2号线春光街站的工程概况和施工监测方案,并对其横通道地表沉降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人工素填土下隧道开挖引起了地表整体下沉呈扁漏斗状,沉降槽特征较为明显;隧道掌子面施工对地表有明显影响,横向影响范围为30 m,纵向影响范围为15 m。由此提出建议,监测布点在掌子面前方15 m、监测有效期限为70 d,即可满足隧道围岩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作为新奥法施工的核心手段之一,是进行动态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判定隧道围岩稳定性和确保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康新高速公路跑马山隧道进口地表进行沉降监测,依据地表沉降监测数据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和初次衬砌支护动态变化信息,确保隧道安全施工,同时对隧道进口地表稳定性进行评价,为二次衬砌的施做时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设计中的某市区小净距隧道下穿小区多层楼房,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小净距平行隧道下穿施工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施工到楼房最近点前,楼房基础发生的超前沉降占总沉降的13%~24%,研究断面封闭前基础沉降占总沉降的56%~63%,而研究断面初期支护全断面封闭后发生的沉降仅占总沉降的12%~24%;当隧道左右线均穿过楼房最近点并施工完毕后,楼房基础区域地表最大沉降值为16.5 mm,基础局部沉降为0.0004 L,基础倾斜值为0.00042;右线隧道施工导致隧道拱顶上方围岩塑性区扩展至右线隧道地表.上述规律表明,隧道施工可能导致地表出现开裂,应对地表沉降进行观察和监测,同时优化施工工序,缩短右线隧道初期支护全断面封闭时间,从而有效控制地表的总沉降量,减小对既有房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安地铁二号线区间隧道施工对城墙等国家级文物的影响是隧道安全施工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针对该地铁工程介绍了上行线隧道盾构下穿护城河及城墙时的地表变形控制措施和施工变形监测方案,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盾构施工中,造成地表沉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盾构施工过程中,注浆必须同步、足量且补浆及时;随着盾构的推进,需要不断调整土压力以适应地层的变化。隧道已经安全通过城墙,表明所采用的地表沉降控制措施和监测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结合连拱隧道工程实践,对隧道施工中先行洞室支护体系应力进行相关监测,分析不同开挖工序下应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先行洞室上台阶及仰拱开挖引起了支护应力较大变化及重分布,为支护稳定的控制点;隧道开挖对支护应力的纵向影响距离大致为隧道跨度的2倍,约为20~25 m;开挖效应消失后,左右拱圈45°处应力的时间效应较其它位置要明显;封闭支护结构是改善结构受力的有效途径,应及时施作仰拱和形成封闭环。该研究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连拱隧道设计施工和现场监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对东楼隧道施工中病害进行分析,通过不同施工工序给隧道结构体系所带来力学上的差异,揭示了施工工序对隧道结构体系稳定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理论分析计算在隧道设计和施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基于小波分析原理,对某隧道地表监测数据进行快速去噪、提取变形特征、分离不同变形频率、估计其观测精度等处理分析,使监测结果的误差控制在±1mm以内,并得出隧道施工对地表变形的影响规律,为隧道的安全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冻结法施工地铁旁通道引起的隧道及地表沉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冻结法施工地铁旁通道引起的周围区域隧道及地表沉降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了隧道及地表沉降规律.根据获取的沉降规律,针对冻结法施工地铁旁通道提出了减小隧道及地表沉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盾构隧道在通过不良地质条件地段施工过程中会对地层产生扰动,可能引起地表及周边建筑物变形或沉降,尤其是隧道穿过正在施工的基坑止水幕墙时,可能会拉裂幕墙危及基坑及附近建筑物安全,因此必须进行监测。文章介绍了广州地铁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第三方监测的经验和体会,可供同类工程施工中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盾构掘进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盾构法作为地铁隧道施工的一种主要施工方法已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由施工引起的地层移动和地表沉降是盾构隧道设计和施工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文章以深圳地铁5号线洪浪-兴东盾构区间下穿广深高速公路立交桥隧道施工为工程依托,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影响地表沉降的掘进参数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地表下沉与盾构掘进参数密切相关,适当加大注浆压力能有效控制地表沉降;同时,土舱压力与土体原始侧向压力接近时地表沉降量最少.实测地表沉降与掘进参数的关系表明,当注浆量一定时,地面沉降随土舱压力的增加而减小;地表沉降随着注浆量及注浆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监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重庆市地铁一号线大坪车站临时施工便道为例,对在浅埋、软岩条件下既有隧道拆除采用工字钢支顶、风镐破岩,新建隧道采用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人工非爆破开挖的施工方法,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得出最大地表沉降仅为3.82mm,表明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可以减少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12.
结合云南某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根据各施工阶段的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及洞内三维裂缝等现场监控量测,分析软弱浅埋偏压条件下连拱隧道的量测结果特征,给出量测结果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实践证明,上述量测项目和结果分析可以有效地反映浅埋偏压连拱隧道的稳定性情况,指导隧道的现场施工。文章旨在为同类工程现场监控量测的方案设计、分析方法和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山岭隧道进洞是隧道施工的开始,也是关键环节,由于施工扰动造成地应力的重分布,成为洞口边坡滑动或者洞口浅埋段塌方的诱导因素。因此,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计划对控制洞口边坡以及浅埋段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文章结合江西省景婺黄(常)高速公路新建隧道洞口施工过程中的沉降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施工监控与反分析预测技术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工程技术措施,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隧道施工监测中采用高性能全站仪测量拱顶沉降,其测量精度符合施工监测的要求。文章针对传统拱顶沉降监测方法的不足,分析高性能全站仪测量方法的优势,并结合建单山隧道工程实例,通过采用高性能全站仪和精密水准仪对隧道同一拱顶沉降测点进行变形监测及数据分析,证明了高性能全站仪监测拱顶沉降的可行性和优异性,对隧道拱顶沉降监测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深圳地铁重叠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圳地铁重叠隧道是国内第一个整座区间采用锚喷构筑法施工的地铁隧道,该隧道所处地质条件差、与周围建筑关系复杂,设计施工难度大。六年前,为了达到安全、可靠、经济的目标,集中了国内相关技术力量,对重叠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解决了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探索出了一套先进、科学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确保了该隧道按期顺利建成。隧道已经过近2年的运营,目前状态良好。为了推广应用其建设经验,文章对重叠隧道设计、施工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新建兰渝铁路新作坊三线隧道为超大断面隧道,设计采用双侧壁导洞法施工。文章简要介绍了双侧壁导洞法的施工工艺、施工效果及监控措施,并针对原设计施工工艺与实际施工的不适应性,以及对部分工序采取的优化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施工实践表明,优化工艺在新作坊隧道施工中效果明显,相信此优化施工技术对今后类似铁路超大断面隧道设计施工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托炎汝高速公路花子坳隧道施工实例,利用有限元模型对隧道Ⅴ级围岩深埋段短台阶法动态开挖过程的应力及位移变化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实测结果表明:短台阶法施工效果良好,围岩压力及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变形均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下穿既有公路的土江冲隧道双层管棚设计及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常—吉高速公路上的土江冲隧道是一座下穿既有公路的四车道连拱隧道,施工中为了控制地面沉降,在洞口段采用双层管棚作为辅助施工方法,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和319国道的畅通;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掌子面附近的管棚变形最大,隧道开挖纵向影响范围为1.5~2.0倍开挖高度。文章介绍了管棚设计、施工情况和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砂砾地层电力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变形开展研究。首先,基于现有散粒土的沉降理论计算公式,进行某砂砾地层电力隧道顶管施工引起地面变形的理论计算和分析;其次,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得到砂砾地层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变形规律;最后,在现有理论计算公式和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规划求解,提出适用于砂砾地层顶管施工引起地面变形的沉降槽宽度系数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土体损失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沉降计算时必须考虑土体损失在顶进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修正沉降槽宽度系数计算公式能够较好地适用于砂砾地层中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