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2007年1月10日透露,2007年铁路春运各类旅客列车票价不上涨,以后春运也将不再实行票价上浮制度.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消息对即将拉开序幕的2007年春运,不亚于一声"春雷",在公路、航空客运中引发激烈反响. 火车票价本来就比公路低很多,价格因素将使更多旅客涌向铁路;今年春运火车票价不上浮,会有更多的旅客乘坐火车出行,并选择在春节临近时动身,意味着火车票更加难买,铁路春运满足旅客出行需求的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铁路部门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元旦刚过,铁道部宣布"今年春运各类旅客列车票价一律不上浮,以后春运也将不再实行票价上浮制度"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随后,交通部表态"赞成在春运期间公路和水路不涨价",发改委和交通部也联合发出通知,明确要求"2007年春运公路旅客运输票价不上浮".春运票价不上浮,对每一位春运出行者来说无疑是件好事,人们也认为这是铁路部和交通部响应中央号召而施行的新政.但是冷静分析,似乎"春运不涨价"并非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3.
1月18日,国家发改委、交通部联合发布通知,今年春运公路旅客运输票价不再上浮,地方管理的道路旅客运输票价应严格执行省级价格、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运价,春运期间不再加成. 随后,广东省政府宣布,今年广东公路春运票价实行不加成政策.即:运输企业在基准价的基础上,最高只可将票价上浮30%,取消往年在上浮30%的基础上另外还可上浮的那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我国铁路春运涨价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铁路春运的极度紧张状态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为了缓解铁路春运的压力,经国家批准,从1993年开始,铁路部分地区春运票价实行上浮;2001年,国家批准部分旅客列车票价实行政府指导价;为了听取各方关于春运价格的意见,国家计委于2002年1月12日举行了铁路春运票价听证会。从此,  相似文献   

5.
“五一”黄金周将至,公路、铁路、航空等各部门都将进入新一轮的客流争夺战中。在运价制定方面,铁路、航空及国内一些省份的公路运输部门普遍采取在黄金周期间对票价进行一定上浮这种方式。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平抑客流,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利润。  相似文献   

6.
<正> 铁路一年一度的春节旅客运输(简称春运),对旅客和铁路都可以说是一场“灾难”。但今年铁路春运却与往年大不相同,一改被动局面,主动迎接汹涌而来的客流的挑战,在学生、民工、旅游等几股客流叠加交汇,南方大雪使民航、公路一度受阻,大量客流涌入铁路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和可以利用的手段,实现旅客运送安全、平稳、有序,做到“峰高不见峰,流大不滞流”,基本上没有发生大面积的积压和出现过去那种万头攒动、拥挤不堪的现象,许多大的客站春运期间基本比较平静。今年历时50天的春运,全路共发送1.37亿人次,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我国春运铁路客运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春运期间我国铁路客运站存在的问题,并从客流组织和客运站规划方面提出了缓解春运问题的相应对策,从而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2002年1月27日,国家计委在召开听证会,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部分旅客列车票价实行政府指导价执行方案”,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铁道部随即公布了具体实施方案,从今年春运开始正式施行。 据铁路部门初步统计,今年春运期间铁路客运量1.28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2%;日均320.8万人次,比春运前的1月份高28%。春运期间客流集中的状况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与往年相比,在价格杠杆的调节下,在客流分布、运输组织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  相似文献   

9.
3月8日,2021年春运落下帷幕.今年春运期间,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号召,减少了不必要出行或错峰避峰出行,全国春运客流低位平稳运行,客流规模较往年明显下降,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8.7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70.9%,比2020年同期下降40.8%.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铁路目前票价单一、不能有效调节客流,票额分配对客流波动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根据收益管理理论,以铁路给定预测客流为依据,在基本票额分配中预留部分可灵活分配的票额作为全程通售票额,以应对客流预测误差等带来的影响;对区段剩余票额,按照尽可能分配长途票额的原则建立剩余能力优化模型,并为剩余票额制定动态票价来吸引客流、提高客运收益。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票额分配模型能适应客流需求的波动,避免大量票额调整工作,根据不同购票时段的需求特点,对剩余能力进行动态定价来吸引潜在客流,提高铁路客运收益,为铁路票额分配和动态定价提供了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甄小燕 《综合运输》2007,(2):80-81,84
<正>2007年春运始于2月3日,将终于3月14日,共计40天。为了迎接急剧增加的客流,2006年12月26日铁道部就出台了《2007年铁路春运方案》,此后,铁路春运准备紧锣密鼓地展开。2006年1月10日,铁道部宣布今年春运不涨价,铁路成为春运的焦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运早已落下帷幕,令运输人感到欣慰的是,往年春运客流"爆棚"的高峰时段,实际客流人数并不多,拥挤如潮的春运现象有所改观。这是怎么回事呢?据行业内的调查分析,春运客流平稳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是铁路、民航运力大幅增加,调度灵活、服务多样,动车组充分发挥了春运领军者的作用,在服务质量大幅提高的同时,旅客选择性增大。二是城际间"黑的士"增多,虽然不合法,但这种现象难以控制,他们实行门到门服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  相似文献   

13.
<正>2月9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骆玉林在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陶永利及有关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深入西宁汽车客运站检查指导道路客运春运工作,并亲切慰问了汽车站一线职工。骆玉林副省长仔细询问了今年春运客流变化以及春运工作准备情况,实地察看了候车厅、售票室、调度室、发车区等重点区域,详细了解了购票候车、行包安检、车辆调度、发班组织、客流组织等工作流程,并与乘客亲切交谈,听取旅客对道路春运工作的意见建议。检查中,骆玉林副省长对我省道路春运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一是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落实好各项  相似文献   

14.
春节临近,长春公路客运运输也将迎来高峰,为此,行管部门做了充分的准备,其中长途客运售票工作将进高校和企业。春运期间,长春各公路客运站将组织售票工作走进高校、大型企业,方便市民购票,扩大售票网点。对所有营运车辆,在春运高峰到来之前,要逐台进行安全检查,发放安全合格证,没有通过检查的车辆,绝对不允许进入春运的市场。对春运司乘人员的检  相似文献   

15.
从2007年依旧汹涌的春运人潮看去,一切似乎都没有变化:惊心动魄的人口迁徙再次登场,旅客运输的鸿篇巨制再次上演,中央到地方再次严阵以待,运输部门再次竭力应对. 而唯一的变化是有双巨大的调控手,对票价作出快速决策,翻之为云覆之为雨,让铁路旅客列车票价不上浮,让道路旅客运输票价不再加成.  相似文献   

16.
春运是客流集散的高发时段,为何百姓宁愿在铁老大门前排起长达千米的购票长龙而不购买几乎无需排队的长途客车票?为何甘愿忍受火车的拥挤之苦而不乘坐豪华客车?一旦涉及长途客运,公路果真就是一个小小蚍蜉,难以撼动铁老大一发一毛的原因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春运期间走访了上海新世纪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葛德荣.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春运与去年同期相比,道路长途客流下降幅度在20%~30%之间…… 2010年春运即将结束,记者通过走访北京赵公口汽车站、六里桥汽车站,并采访儿家道路客运企业发现,与去年同期相比,道路长途客流下降幅度均在20%~30%之间,为春运储备的加班车很多没有派上用场,连日常的班线车也会出现"吃不饱"现象.  相似文献   

18.
2月2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国家发改委会同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等9个相关部门联合召开的春运电视电话会议上介绍,今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运量预计将达到21.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9%.其中铁路1.55亿人次,增长4.3%;道路19.7亿人次,增长5%.道路运输量是铁路的12.7倍,全国道路运输投入70万辆大中型客车,日发班次200万个,平均日发送旅客4692万人次,高峰日发送旅客5767万人次,道路旅客运输占全社会春运客运总量的90%以上,全国将有70余万辆大中型客车和数万家道路客运企业投入春运,继续发挥春运骨干作用.从以上这组数字也不难看出,"今年春运票价不再浮动"这一政策的影响广且深.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输》2007,(2):92-92
随着铁路春运火车票价格不再实行上浮,一方面,民工流、探亲流、旅游流会得到极大的增强;另外一方面,春运的流向和流量更加集中。这都将使春运工作面临着更大的考验。春运从来不只是一种单纯经济现象,它更应该被视为一种社会现象。因为春运维系着人们的迁徙自由,还关联着流动人群的人身权、财产权。惟有真正提高春运的服务意识,保障旅客的基本生理需求和人身、财产生命安全,使他们快速、准时、平安、舒心地回家,才能真正实现今年的“以人为本”与和谐春运这样的目标诉求。  相似文献   

20.
在多种客运方式不断竞争的情况下,公路客运作为最传统的运输主力军在高速铁路、中短航班和私家车的冲击下,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原有的黄金班线已不再呈现辉煌,150公里以下的一些城际班车也让一些私家车和黑车抢去了部分客源;再加上目前公路安全形势相当严峻,800公里以上的长途班线和卧铺客车基本不再新开班线,这无疑跟本来带有"凉气"的公路客运市场是雪上加霜,那么客流从哪里来,市场如何稳定和扩大,占全国客运市场86%的公路客运的优势在哪里?我们应当怎样利用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本来就属于公路客运的客流继续凝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