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研究了中国和美国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 PHEV)油耗与电耗的评价方法。通过从测试标准与指标计算两方面进行对比,指出了我国现行PHEV能耗评价方法中的不足,包括PHEV能耗标签的缺失、不能获得混合式PHEV的续驶里程和未考虑出行特征对PHEV能耗的影响等。最后提出了加强出行特征研究以完善我国PHEV能耗评价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阐述PHEV电气功能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及设计原则。根据PHEV与传统汽车的不同之处,列举了PHEV动力电池、工作模块以及主观评价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着重说明PHEV电气功能测试用例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3.
PHEV(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并不是新名词.它很早以前便成为众多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中的一项,一直以来.在纯电动汽车的光环下显得默默无闻。然而在今年上海车展上.PHEV倍加受宠.丰田、宝马、沃尔沃、福特等汽车巨头都带来了PHEV车型.上汽、江淮等自主品牌也有PHEV车型亮相。在目前的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下.PHEV有可能是最现实的新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4.
能源、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排放是影响今后汽车技术发展的3大问题.可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是向最终的清洁能源汽车过渡的最佳方案之一.给出了电动汽车的拓扑分类,介绍了PHEV的主要特点、动力系统结构以及国内外关于PHEV的发展历程.讨论了电池组的工作模式和特点,针对PHEV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并结合我国国情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并对我国PHEV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在节能和环保方面有着显著优势。文章介绍PHEV特点,在续驶里程的设定、控制策略、电机设计、动力电池设计等方面对PHEV设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型混合动力汽车(PHEV)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浅谈了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汽车—PHEV,从它的特点、动力系统结构、关键技术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指出PHEV将是传统汽车向纯电动汽车过渡的最佳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法规试验和道路试验对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的能耗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法规试验采用欧洲试验方法;道路试验组织多辆PHEV在天津市由用户按日常出行方式驾驶,获取燃料消耗、电量消耗和行驶工况等数据。结果表明,PHEV的能耗与1次充电行驶里程密切相关,而通过对法规试验进行扩展,能得出接近常温状态下实际使用PHEV的能耗曲线。环境温度的变化和空调使用对PHEV能耗有较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反映实际能耗,有必要在法规中补充空调试验。  相似文献   

8.
宋一行 《车迷》2021,(7):12-17
雪铁龙C5 AirCross PHEV在布鲁塞尔车展上完成首秀后,很快便落地成都神龙工厂进行国产,于2020年7月在国内正式上市.它的名字与燃油车型相同,只是在"天逸"之后增加了PHEV四个字母,简单明了地告诉众人,这是一辆插混SUV. 天逸PHEV是基于EMP2平台打造的紧凑型插电式混合动力SUV.它有别于我们印象中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它搭载了三台电动机,有着完全独立设计的整体布局.须知,欧洲如今卖得好的插混车型均为德系车,诸如宝马530Le、大众的帕萨特PHEV等车型.这款天逸PHEV的到来也算是吹响了法系PHEV车型反击的号角.  相似文献   

9.
在实际道路行驶条件下,测量了两辆并联混合动力客车(PHEV)的油耗和电量消耗,并分别采用SAEJ2711和GB/T19754推荐的方法计算等效油耗,评价PHEV的节油效果,并考察了整车质量和空调运转对PHEV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K值小于1%时,分别按SAEJ2711(不修正)和GB/T19754(进行电量修正)两种方法得到的100km能耗的相对差别在0.7%以内;PHEV相对传统车辆的节油效果明显,两辆PHEV的节油率分别为14.78%和15.65%;在空调开启工况下,PHEV的100km等效油耗比空调关闭工况下增加42%以上.  相似文献   

10.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讨论4种动力储能源的优缺点及其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上的应用及前景。介绍了PHEV新能源汽车的工作方式和优点,讲述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超级电容储能元件的发展和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的使用情况,并比较它们之间的特点和适用场所。最后以PHEV电池选择实例说明在选择电池中的考虑因素,并对各种形式做比较和性能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