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展,一些组团城市出现了组团粘连扩展的趋势。为了探寻多中心组团城市粘连式扩展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机理,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对研究区居民出行特征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对粘连区不同目的出行的交通发生吸引特征、不同目的出行的交通出行方式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道路实时监测分析粘连区工作日和非工作日主要道路交通运行特征。认为组团粘连式扩张使组团内部平衡被打破,跨组团出行需求增加;刺激小汽车出行需求,不利于公共交通发展;破坏了与组团式布局形态较为匹配的"干线+片区自由式"的路网布局特征。最后提出了多中心组团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济南市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的变化趋势,从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出行结构、出行时耗、出行时间分布等方面,比较分析2009年与2004年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并总结居民出行特征变化发展的情况及其原因。最后指出,济南市城市交通系统需要在城市交通用地布局结构、优先发展公交系统、慢行交通与公交系统的衔接、交通需求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以实现优化城市整体交通出行结构并促进城市交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城市租车服务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借助智能车辆控制技术,产生了"分时租赁,智慧出行"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是一项节约社会道路资源,优化大城市交通结构的有效措施.新兴技术日趋成熟使得智能设备逐渐普及并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大数据云服务的互联网管理系统,可实现智能化监控并将车辆接入互联网平台实现实时管理,让出行服务更便捷、安全.这种在新产业技术革命背景下产生的准公共交通服务模式是推动交通运输组织模式创新的一种新尝试,能有效提高车辆利用率,优化出行模式,以期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推进城市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促进天津市双城空间战略的实现以及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天津市4次居民出行调查,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交通在出行强度、出行分布、出行结构方面的交通特征与规律。从用地布局和交通模式两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对策。用地布局方面,提出提升滨海新区核心区城市职能、注重职住平衡、提倡土地混合利用的发展策略;交通模式方面,针对双城间交通、双城对外交通、双城内部交通提出了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居民出行调查是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基于江苏新沂市2006年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从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及出行时间分布等方面对中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小城市居民出行意愿、路网状况、未来的环境改善以及可持续发展,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重视自行车交通以及控制摩托车发展等方面,提出中小城市交通发展的几点对策,可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改善与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分别从概况、战略目标、实施策略等3个方面对布达佩斯城市交通发展的总体战略及公共交通、道路网络、静态交通、步行及自行车交通、交通管理等发展战略进行了阐述。由此得出,居民出行线路上任何一种交通方式的低效都将破坏整个交通链的效率,只有整个交通链所有交通环节的和谐发展,才能够使公共交通在运输服务上较小汽车具有竞争力;只有综合利用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才能使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相协调。最后,结合布达佩斯和国内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了一种包含人口、经济、地理、环境、技术、制度等要素的“六棱形”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本文在考虑城市客运走廊内3种不同类型的居民出行群体的基础上,以Lotka-Volterra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的宏观竞争模型.并分析了不同交通方式的竞争强度及不同群体出行规模对模型的稳定性与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通方式的竞争强度和不同出行群体的规模比例是影响交通方式间竞争激烈程度与其竞争结果的重要因素.当竞争较为激烈时,最终只有竞争力相对较强的交通方式能在市场中存在;在竞争较为缓和的情况下,两种方式能在市场中共存.最后本文提出从调节交通方式竞争强度和改变不同类型居民出行比例两个方面来平衡两种方式间的竞争,以此优化城市客运走廊中交通结构.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系统中居民出行需求时空分布高度不均衡,为合理调节交通供需带来巨大挑战。供需不均衡是引发高峰时段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造成大量的时间及资源损耗。预约出行的意义在于提前掌握出行需求,调整供给策略,并在需求集中时段,对存在弹性空间的出行需求进行调节,促进交通供需动态平衡,从而改善拥堵现象。北京市回龙观地区的预约实践验证了调节个体出发时刻对缓解交通拥堵的效果。即使在参与用户比例不高的情况下,高峰时段的出行者调整出发时刻也会对缓解拥堵产生一定正向效应。预约出行为城市交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将成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快速推进交通的智能化发展.新技术、新理念快速改变着人民的出行行为、交通模式和交通形态.交通技术的发展对交通方式、效率、安全性及供需关系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次论坛以"未来城市交通及其对未来城市发展影响"为主题,介绍了未来交通科技及发展,说明了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对提高交通规划与管理水平与搭建城市交通智能治理平台的巨大支持作用,探讨了未来运输服务高品质需求的内涵,提出了提升运输服务品质的主要方向,介绍了基于社会学与人因工程学道路安全研究方法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租赁自行车交通作为"零污染"的交通方式,已经成为许多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新宠",自行车出行比例也成为城市交通评价的关键性指标。全面分析并掌握居民使用公共租赁自行车的出行特征,是政府或企业制定公共租赁自行车发展策略的基础,也是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降低营运成本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