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础制动装置是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行车安全的措施之一。在分析城市轨道车辆运输特点基础上,结合城市轨道车辆基础制动装置具体类型,分析了城市轨道车辆踏面制动与盘形制动的优缺点,用有限元模拟城轨车辆车轮踏面温度场及热应力,表明速度100 km/h及以上的城轨列车基础制动不适宜采用踏面制动,指出盘形制动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础制动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济南铁路局青岛车辆段配属的25K型提速客车自1999年至今已经过了6年的运用考验,从总体上讲,其盘形制动运用效果良好。与闸瓦制动相比,盘形制动在缩短制动距离、提高制动效率等方面效果明显。但是,盘形制动轮对在运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制动盘摩擦面磨损严重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制动盘摩擦面磨损严重,造成其车削率居高不下,有的甚至直接磨耗到限,需更换制动盘。这不仅大大增加了该型轮对的检修费用,还给旅客列车行车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铁道车辆制动热负荷的计算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制动热负荷对铁道车辆的制动能力和装置使用寿命有重要的影响。文中根据轴重、速度和紧急制动能力(减速度),对不同客货车辆的制动热负荷从停车制动能量和平均轴制动功率两方面进行了计算比较。并按照不同基础制动装置的制动热负荷能力,分析了踏面制动方式和盘形制动方式适应的速度范围,包括准高速客车提速到200km·h-1的盘形制动设计问题和高速列车复合制动的制动热负荷问题。从而提出了重载、高速铁道车辆的有关制动热负荷的设计限界。  相似文献   

4.
随着铁路旅客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在快速和准高速客车上,电子防滑器已经成为客车基础制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装有盘形制动的25G型客车大多装用了电子防滑器,有效地防止了车轮踏面擦伤,保障了客车运行安全。然而在实际运用中,装用电子防滑器的车辆仍然会出现车轮踏面擦伤,  相似文献   

5.
7 单元制动缸的发展与系列化 单元制动缸是盘形制动机的施力机构,踏面清扫器也采用单元制动缸的结构,只是由于转向架的空间小,需结构小型化。 单元制动缸的研制及发展经历了20年的努力,在运用中不断完善并作了一些局部改进,目前近万辆客车都装有这种制动装置。 1979年开始研制盘形制动机,并在广州至武汉间的普通旅客列车上安装一辆试验的盘形制动机的客车,进行了性能试验,一个往返区间制动盘及闸片磨耗量很小,几乎看不出有明显磨耗。而闸瓦制动机、铸铁闸瓦仅能使用一个往返,就需要更换闸瓦。盘形制动机的闸片及制动盘的磨耗很小,维护也方便,因而大大减少了列检作业时间。  相似文献   

6.
1 定义。2台试验机都是在与实际运行相同的条件(如惯性、速度等)下对摩擦材料的性能进行评价的电动试验机。制动性能试验机由盘形制动试验单元、踏面制动试验单元及粘着试验单元组成。各试验单元均装有洒水、降雪试验装置(见图1)。盘形制动试验机由低速试验单元和高速试验单元组成(见图2)。  相似文献   

7.
在长大坡道上运行的地铁客车制动系统方案制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毅  杨弘 《中国铁道科学》2002,23(2):95-101
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地铁客车常用的几种制动方式,电空交叉混合制动形式及制动机的对比分析,根据地铁站距短,起制动频繁,制动减速度大的特点,阐述了在长大坡道上运行的地铁客车制动系统对踏面制动,盘形制动,电阻制动,再生制动,各车辆间的电空交叉混合制动及电控制动机的设计选型原则和方法,并以在连续近6km,5‰长大坡道上运行的德黑兰地铁客车恒速下坡,减速停车制动时所需的制动功率和车轮踏面温度模拟计算,试验的结果为例,说明在长大坡道上运行地铁列车必须设置足够功能的制动电阻来消散列车制动能量的必要性,提出了确定制动电阻发热等效电流(额定电流)及功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军 《铁道车辆》2007,45(9):38-40
对客车轮对踏面剥离和圆周磨耗故障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踏面制动形式的转向架其轮对故障以圆周磨耗为主,盘形制动形式的转向架其轮对故障以踏面剥离为主。  相似文献   

9.
在列车基础制动产品中,包括盘形制动单元和踏面制动单元在内,都广泛使用了牙式离合器结构。现以城轨踏面制动单元中的典型零件吊耳为例进行工艺分析,制定加工方案、进行工装和专用刀具设计,确保加工精度、提高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制动系统和走行里程对车轮踏面粗糙度以及轮轨滚动噪声的影响,分析测量了装各种制系统客货车辆的车轮踏面粗糙度,认为装盘形制动的车轮比仅装铣失闸瓦的车轮具有较好的踏面粗粗糙度和较低的噪声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