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重力式码头是一种常规码头结构形式,世界各国设计方法各有不同。综合对比分析中国港口工程规范和欧标(英标)对重力式码头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计算参数、荷载组合、抗倾抗滑稳定验算和地基承载力验算等。结合算例,定量对比计算方法的差异,提出采用欧标进行重力式码头设计时须加以关注的方面。结果表明欧标(英标)计算方法总体偏于严格,尤其当采用土体强度考虑分项系数的验算方法时。  相似文献   

2.
重力式码头沉箱结构是一种重要的码头结构型式,为保沉箱结构在水下漂浮、拖运和沉放的过程中不发生倾覆,有必要对其浮游稳定性进行计算。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沉箱结构的浮游稳定性进行验算分析,并对沉箱吃水与干舷高度进行验算,同时对沉箱拖运工艺进行了简单介绍,可为重力式码头沉箱结构的施工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建或已建成的大型码头工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沉箱重力式码头,为保持码头结构安全,需要对沉箱码头进行必要抗滑抗倾稳定性计算。以一个工程案例为例,对沉箱码头的设计荷载进行了分析并对稳定性进行了验算。可为重力式码头沉箱结构的施工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重力式挡土墙码头施工实践经验,针对某现浇砼重力式挡土墙码头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主要从施工工艺选择、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墙身线型控制、护轮坎施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讨论了沉降缝缝内填料设计,旨在为类似的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从设计施工、室内试验以及边坡稳定性验算等方面分析了某高速公路高填土路基纵向裂缝形成的原因,对路基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得出较为符合工程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熊瑞  赵晓 《珠江水运》2023,(11):75-77
京杭运河某工程部分护岸结构形式为重力式混凝土挡土墙,在墙后回填土施工过程中,因地质条件较复杂,施工期间连续降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控制不严等原因,导致局部挡土墙发生滑移,本文以滑移处理施工为例,对从挡土墙滑移原因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了重力式混凝土挡土墙滑移整改的、顶推处理施工方案,以及相关施工技术的控制措施等。  相似文献   

7.
结合重庆纳溪沟多级重力式码头的工程实例,在码头结构的稳定性分析中,将上级衡重式挡土墙的竖向地基应力和横向摩擦力视为超载,并转化为土压力作用在下级挡土墙上,运用可靠度方法探讨上级平台的宽度对下级码头稳定性的影响.多级重力式码头下级平台的稳定性与该平台的宽度和墙高比(B/H)紧密相关,B/H值越小,上级码头平台对下级码头平台稳定性的影响就越大;反之B/H值越大,其影响就越小.本研究基于地基应力分析多级重力式码头稳定性的计算方 法,可为多级重力式码头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方波  符成 《水运工程》2018,(10):117-121
针对欧洲规范体系和中国规范体系中重力式码头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不同的问题,通过对两套规范体系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模型对比和分析,并结合某工程实例计算排水情况下的地基承载力,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明显差异。欧洲规范通过荷载分项系数反映了荷载的不确定性;中国规范则在地基承载力计算时考虑竖向应力和地基承载力竖向应力的关系,计算结果介于欧标设计方法 1两种组合的结果之间。用欧洲规范英国国家附录进行设计时须验算两种组合方法,计算重力式码头地基承载力时还应注意计算面的选取。  相似文献   

9.
针对航道重力式挡土墙桩地基沉降值不均,易引发挡土墙开裂问题,本研究设计并求解了桩基础的施工几何i模型,获得了水平极限承载力的变化量,且有土体构成本构关系中水平位移、接触应力、Mses应力、塑性变形也会产生相应变化量。研究表明,为使得航道重力式挡土墙桩地基沉降值变化在许可范围内,桩基础的实际最大水平承载力应小于水平极限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重力式挡土墙应用于基坑支护的优缺点,及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工程实践,指出今后解决重力式挡土墙工程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刘彦祥 《水道港口》2012,33(6):536-539
随着现代GPS技术的不断发展,GPS高程逐步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证实在地势平缓区域充分利用现代GPS测量技术,GPS拟合高程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问题,通过对高程拟合中常用方法的简要介绍,结合工程实例,采用平面与曲面拟合模型,解算待定点的正常高,之后与三等水准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后证实,在进行C级以上GPS控制测量时,可获得高精度拟合中误差的GPS水准高程。  相似文献   

12.
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测绘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工程测量技术进步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阐述现代工程测量仪器的发展状况,介绍与展望地面测量仪器和CPS定位等空间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素江  王华原 《水道港口》2012,33(2):178-184
提出了利用GPS PPK潮位测量技术进行超长航道疏浚工程测量水位控制的方法,并在天津港30万t级航道疏浚工程中得到了效果验证和实际应用。GPS PPK采用的是后处理相位差分技术,其作用距离不受数据传输的约束,可以达到50~80 km,相对于GPS RTK无验潮水深测量、潮位推算技术等远距离潮位控制方法,具有精度高、可靠、现势性好等优势,在超长航道的水位控制方面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介绍长江干线航道GPS测量控制网建设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情况。该网是我国大江大河建立的第一个全程覆盖的GPS(C级)测量控制网,也是GPS技术在我国航道管理行业中成功运用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庞景昊 《船舶》2015,(6):68-72
由于气垫船船型较小、空间有限,通过采用航空操控面板组件,对驾控台上各控制面板进行集成优化,使其能更合理地利用空间。在有限空间内实现驾控台各面板夜间显示、集中调光、集中试灯、集中报警等功能,并统一外形及显示方式,以达到优化各面板显示及操作方式,改善驾驶员的操纵使用界面。该面板首次在气垫船上使用,为气垫船控制面板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6.
水运工程测绘新技术应用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对GPS定位技术、GPS高程测量、全站仪及RTK数字地形测量、RTK三维定位模式下的水深测量、数字化地图和电子海图制图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测绘新技术应用进行了回顾和展望。为测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广开新的发展思路,拓展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在信标GPS测量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测对比分析信标GPS与高精度PTKGPS的测量数据,验证了信标GPS满足施工船舶定位及水下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星站差分定位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具有GPS的所有特点,可以单机作业,无须在陆地上架设基准站,它的基准站是海事卫星(Inmarsat),MarineSTAR就是一个覆盖区域很广的星站差分定位系统。结合一个境外项目,针对在测区不宜采用常规手段架设基准站测量的问题,研究MarineSTAR星站差分定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采用在已知点上比对以及用常规测量方法抽检,说明星站差分定位技术可以应用在大比例尺水深测量中。该技术因为无须架设基准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秦皇岛港煤五期工程为外海作业施工,陆上无法进行测量控制。通过GPS测量定位系统与传统施工工艺相结合,提高了测量定位精度和施工效率,满足了施工需要。尤其是GPS在基床抛石整平和沉箱安装中的应用取得很好的成效,值得在类似工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油改电”技术节油效果,结合GPS卫星定位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和轮胎吊PLC控制技术设计了“轮胎吊作业区域智能识别系统”.介绍轮胎吊作业区域通知识别系统方案设计和硬件、软件的实现.实现了轮胎吊在不同区域作业时油电转换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