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了解中国气候条件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分析了739个气象站1971~2000年的气象数据,以累年年不小于20℃积温、累年累计降水温度指数、累年降水冰冻组合指数和累年极端最低气温作为划分指标,累年年平均太阳辐射日总量为描述指标,采用普通克里金和协克里金方法对各指标进行空间化分析,利用多指标系统聚类、指标划分和图层叠置方法,提出了中国公路沥青路面气候影响分区方案。方案共分8个一级区和39个二级区,在北部和青藏高原,低温和低温期间降水的影响是主要的,南部则以高温和降水的影响最为显著,中部各种因素的影响比较均衡,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为使沥青路面结构更好适应本区域气候特点,达到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和保持路用性能的目的,对辽宁沥青路面的主要损坏形式、损坏原因和影响辽宁省干线公路路用性能的主要气候因素详细分析。分别采用累年极端最高气温、累年极端最低气温和累年极端年降水量作为分区指标,基于聚类分析法通过3个分区指标值将辽宁沥青路面气候划分为5个区域,分别为:水稳区(Ⅰ区)、低温抗裂区(Ⅱ区)、高温稳定和低温抗裂区(Ⅲ区)、高温稳定性区(Ⅳ区)、高温稳定和水稳区(Ⅴ区)。并结合区域行政界限在Arc GIS平台绘制辽宁省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图,得到各区域指标数值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
比较国内、外几种主要的沥青路面气候影响分区方法,在统计分析湖南省气候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影响湖南省公路沥青路面选材的模型和相关因子,从空间基础数据库中优选湖南省公路沥青路面气候影响模型、降雨-气温指数和降雨-冰冻指数模型,确定湖南地区公路沥青路面气候影响三级分区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4.
在对湖南省境内沥青路面路况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全省各地气象资料,以国内、外研究成果为参照,分析了气候因素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在对湖南省水温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对湖南省进行了沥青路面性能的气候分区及沥青路用性能PG分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关的数据库系统.  相似文献   

5.
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评价模型,确定了分区评价的指标因素及相应的权重值;利用综合指数法通过MAPGIS 6.7软件对研究区域内网格点进行分区总分计算,绘制了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4级分区结果图.为浅层地温能在重庆主城区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评价模型,确定了分区评价的指标因素及相应的权重值;利用综合指数法通过MAPGIS 6.7软件对研究区域内网格点进行分区总分计算,绘制了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4级分区结果图。为浅层地温能在重庆主城区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重庆地区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进行调研检测,利用现有的评价指标对调查路段的路面破损状况和路面行驶质量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和路面使用坏境,对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中的路面状况指数PCI和路面结构承载力指数PSSI进行完善和修订,以便因地制宜对西南山区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进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规模城市道路交通路网分区的实际需求,基于可反映时间序列变化趋势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和度量空间关系的欧式距离,构建了一种衡量交通流时间序列相似性的综合指标; 结合交通流时间序列的时空相似性特点,引入子区内的空间连通约束,利用归一化割(NCut)算法设计了一种改进的路网静态分区算法; 为体现交通路网分区的时变特征,选取了合适的评价指标来确定每一时间段内合理的分区数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NCut路网动态分区算法; 利用北京市东北二环区域内采集的路段交通流速度数据,应用所设计的算法对7.23 km2的路网进行分区,对比了晚高峰时期的分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区算法能实现对路网内不同区域交通状况的有效识别,以30 min为间隔的动态分区算法能划分出数量和范围随时间变化的多个可变子区域; 与子区数固定为2、3、4、5的静态分区算法相比,动态分区算法的评价指标分别提升了63.77%、50.06%、6.43%和7.13%,提高了路网分区效果。可见,本文提出的动态分区算法在保证子区内部连通性的基础上可将异质路网划分成多个内部同质子区域,并充分体现交通流动态演化的时空特性,有利于制定动态的多区域边界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温特征值路面温度区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现行区划方法的不足,提出以裸地温度作为路面温度区划主要指标的分区方法。基于路面温度场对路面结构使用性能的影响,选取裸地温度高温、地温和日较差3种特征值,统计分析270个气象站1971-2003年的气象数据,并利用SURFER软件分别绘制3种特征值的等值线图,从总体上分析全国地温的分布规律,为路面观测站的选址和路面温度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Thiopave硫磺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介绍,与《新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指导手册》、《赛欧铺硫磺改性温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中高温稳定性指标、水稳定性指标、低温性能指标的规定值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在新疆地区推广应用Thiopave硫磺改性沥青技术是可行的,能够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  相似文献   

11.
为进行中国公路岩土区划,在分析已有的土类型划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服务于岩土区划的土分类体系;基于ArcGIS9.1编制了《中国公路土类型分布图》,据此研究了中国公路土类型的区域分布特征。这项研究可为中国公路岩土区划乃至公路灾害区划、公路自然区划等区划研究提供基础图件,并用于指导公路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分析公路设计、施工和养护等部门对公路自然区划图件查询需求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公路自然区划图发布系统的目标定位、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和总体框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组件、网络服务等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构建查询便捷、内容丰富的中国公路自然区划图的发布系统,为GIS技术在公路自然区划研究中的整合应用提供一套可行的实施方...  相似文献   

13.
硫改性沥青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离硫与交联硫的结构、性能差异较大,对沥青作用机理截然不同。应用聚合物补强、增韧等改性理论对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硫的改性机理分别进行分析。认为游离硫对高温性能改善不明显并降低低温性能,交联硫则能同时改善高、低温性能。根据游离硫、交联硫含量与延度的对应关系,认为硫的存在形式是影响沥青低温性能的关键因素。当游离硫与交联硫比例大于6.5时沥青低温变形能力降低,小于6.5时低温变形能力提高。可利用此比例作质量控制指标,并应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此比例以提高硫改沥青性能。从粘附面积、强度两方面分析粘附性能,认为硫改性沥青对石料润湿能力强,极性强,酸值高,能改善沥青一石料粘附性。分析老化因素及老化阶段,认为硫改性沥青能抑制各种老化因素的作用,并减小高温施工阶段的物理老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7种不同胶结料的沥青混合料的模量、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胶结料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胶结料改性措施、添加改性剂和采用橡胶沥青等能获得较高的混合料模量,改善其高温性能;除硬质沥青和无添加SBS改性沥青外,其余5种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李霖  闫瑾 《交通标准化》2014,(22):62-65
在对江西地区有代表性的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进行现场全面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桥面板与铺装层间和层内应力的变化规律,并提出力学评价指标。同时,选择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防水粘结材料,进行性能试验,以期提出适用于江西省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且既经济又合理的防水粘结材料。  相似文献   

16.
刘军  陈永 《交通标准化》2011,(13):53-56
为比较AC-13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差异,通过车辙、小梁弯曲、劈裂、冻融劈裂和浸水马歇尔等室内试验分别对两者的高低温性能、疲劳性能和水稳性能进行了对比。室内试验结果和试验路结果均表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高低温性能、抗疲劳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能更好地适用于公路路面铺筑,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现行《公路自然区划标准》中的一、二级区划,本文探讨了在四川、重庆地区进行公路三级自然区划的原则以及区划方法问题,使得省际公路区划可以更好的为当地公路的建设提供较为全面的基础资料,提高公路自然区划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改性沥青胶浆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温锥入度试验和低温小梁蠕变试验,研究了改性沥青胶浆性能随改性剂剂量和粉油比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停车分区是城市停车系统规划的基础与关键问题。面向停车分区的目标,从分区的依据出发,构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分区体系,提出从微观集聚到中观,再过渡到宏观的分区方法,实现串联从微观设施配置、中观策略实施至宏观战略制定的整个过程。并以南京市为例,讨论了该方法在实践中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