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产业政策的基本体系,从汽车产业结构政策、汽车产业组织政策和汽车产业技术政策三个方面对《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进行研读。研究认为,政策意图是要建立我国自己的完整强大的汽车产业,提出了全面贯彻执行《产业政策》的几项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2.
企业重组巳成为企业参考市场竞争并实现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战略武器。新世纪初,我国汽车产业是危机与机遇并存,我们迫切需要通过重组来构筑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发展的基础,形成自己的主导企业,并通过制度创新和实施国家汽车创新系统来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3.
企业重组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实现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战略武器。新世纪初,我国汽车产业是危机与机遇并存,我们迫切需要通过重组来构筑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发展的基础、形成自己的主导企业,并通过制度创新和实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来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人才对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如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呼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国际环境,提出我们应实施融入策略,借助跨国投资和实施“研究开发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来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能力,以期在全球化进程中掌握发展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6.
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骏 《上海汽车》2006,(8):18-21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消费信贷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文章结合研究美国与日本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提出了目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晓辉 《时代汽车》2006,(10):12-13
“2006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前不久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有关专家围绕“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及国际化战略”的议题,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观点,其中包括对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和汽车产业发展自主品牌应注意的问题等。在对中国汽车业前景看好的同时,专家们也对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如何应对国际市场出谋划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已于2004年6月1日正式实施。在第三章技术政策中规定发展小排量汽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轿车柴油发动机技术;研究开发醇燃料、天然气、混合燃料、氢燃料等新型车用燃料。但我国60多个城市却正在实施小排量汽车限行政策。在有些城市禁止柴油汽车进城。这些地方政策都与我国最近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违背,必须加以纠正。我们呼吁对小排量汽车和柴油汽车实行限制政策的各级政府,应尽快取消这些限制政策,回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正确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集群雏形,根据影响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我国一些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评议,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和如何培育汽车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0.
按照产业政策的基本体系 ,从汽车产业结构政策、汽车产业组织政策和汽车产业技术政策三个方面对《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进行研读。研究认为 ,政策意图是要建立我国自己的完整强大的汽车产业 ,提出了全面贯彻执行《产业政策》的几项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1.
按照产业政策的基本体系 ,从汽车产业结构政策、汽车产业组织政策和汽车产业技术政策三个方面对《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进行研读。研究认为 ,政策意图是要建立我国自己的完整强大的汽车产业 ,提出了全面贯彻执行《产业政策》的几项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跃居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由汽车产业大国向汽车产业强国的转变,以及如何转变早已经提到我国政府包括汽车业内的议事日程。就目前来讲,我国汽车产业强国的建设思路似乎有了,但与实践的可行性尚有差距。但是这个目标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业内人士的共识和行动目标。如何建设汽车产业强国?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通过分析德国汽车产业的突出特点,梳理汽车产业强国的战略特征,结合我国汽车产业强国的建设思路做一探索,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与安全》2011,(11):15-15
其实苹果公司在很多方面并不掌握核心技术,只是通过利用工业设计的优势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后来居上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这些与我国的汽车产业现状非常相似,我们是否也能借鉴一点苹果公司的成功经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汽车产业辉煌?——北京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章颖莹  相似文献   

14.
企业重组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实现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战略武器.新世纪初,我国汽车产业是危机与机遇并存,我们迫切需要通过重组来构筑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发展的基础、形成自己的主导企业,并通过制度创新和实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来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世界汽车产业四次转移的阐述,分析了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的原因与特点,认为我国面临着承接世界汽车产业第四次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提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利用20年左右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继美、欧、日之后的第四个世界汽车产业中心。  相似文献   

16.
1前言 中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全球对环境的要求不断加强,致使中国的排放法规逐步与世界接轨。由于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柴油车起步较晚,法规的实施及更新速度远远高于欧洲以及美国、日本等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汽车厂商面临的重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的产品不至于被市场所淘汰。那么,采用何种技术手段才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和汽车发展现状?本文主要探讨了柴油机的几种喷油技术,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我国目前柴油机喷油技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实施技术跨越战略是提升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实施技术跨越战略的基础,以及我国汽车产业跨越模式的选择,并提出我国汽车产业实施技术跨越战略的对策和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我国汽车产业安全特征,对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安全的关键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安全的量化分析模型,并着重在政策层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发展我国汽车产业的融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国际环境 ,提出我们应实施融入策略 ,借助跨国投资和实施“研究开发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来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能力 ,以期在全球化进程中掌握发展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加深与产业结构日益高级化的同时,产业组织方面存在的“散、乱、差”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汽车产业中的过度进入就是其表征之一。由于我国汽车产业的过度进入,目前,汽车产业内企业数量剧增,致使市场集中度降低和过度竞争,其以价格战、广告战的市场行为为表现特征,直接致使竞争效率损失、资源配置失当与社会福利损失。本文拟对我国汽车产业内存在过度进入的表征进行分析,以期探讨我国汽车产业存在过度进入的诱因,寻求对策根治汽车产业中重复建设的顽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