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提高一级公路的安全和运行效率,通过对中国多条一级公路的实地调查,将行驶于行车道的慢速车辆、路侧行人等统一按照路侧干扰进行考虑,从主观和客观2个方面分析路侧干扰对运行速度的影响,并给出了多个影响因素的权重,构造成为路侧干扰函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路侧干扰函数与主线运行速度的关系,可将路侧干扰划分为4个等级;运用统计学的基础原理对4个等级进行验证分析,得出了4个等级对应的推荐折减系数;建立了路侧干扰等级与主线运行速度之间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2.
一级公路作为国省干线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通车里程已达两万多公里,且每年还在以一定数量快速增长。一级公路主线车速较高,同时沿线存在大量平交口,致使交通事故频发,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影响,一级公路的平交口设计已经成为影响车辆行驶安全的一个顽疾,被广大工程设计者所关注,而一级公路在高等级公路中兼具集散功能的特点,其半封闭以及较少工程投资的特点,又决定了平交口存在的必然性。本文欲结合一级公路车流特点,着力研究一种新型的交叉口设计形式,能够以较低的工程造价,既能保证平交口完善的交通功能,又能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平面交叉设计新思路-半苜蓿叶式平交口,通过设置两个右进右出丁字交叉+改路+分离式立交(通道)的方式,即实现了各个方向交通流的转换,又避免了交通流的交叉,降低了行车安全隐患,提高了主线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双车道公路普通路段路侧事故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车道公路路侧事故的各种影响因素,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车道公路路侧事故预测模型,探索双车道公路路侧事故的分布规律。研究中根据我国双车道公路两侧用地情况,把公路划分为普通路段、村庄路段和交叉口路段,并对普通路段进行了路侧事故预测模型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普通路段的划分、路侧事故的定义、路侧危险度的划分、模型的结果自检验以及应用检验等等。研究结果表明交通量、货车比例、平曲线用长度加权的弯曲度、所在地域对路侧事故率的高低有较大影响,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路侧事故预测值和实际值呈现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公路混合交通问题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军  毕明涛 《公路》2004,(10):95-99
混合交通是我国公路上的一种主要交通组成形式,也是产生诸多交通问题的根源。本文分析了公路混合交通存在的客观条件,并揭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为减少交通冲突、保证混合交通流有序流动,针对公路交叉口和公路路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危险性弯道路段交通事故多发的现实问题,提出主动评估短时交通流状态下的交通事故风险,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采用无人机高空拍摄弯道路段交通流运行状态,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提取高精度的车辆轨迹和交通流数据,结合山区双车道公路弯道路段危险驾驶行为特征表征交通冲突,以距离碰撞时间为交通冲突量化指标,提出山区车道公...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交通事故呈现出的在公路穿村镇路段聚集的趋势,在某山岭地形区域进行了双车道公路的交通事故、交通组成、道路和路侧等因素的大量数据采集,并对公路穿村镇路段的整体安全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负二项模型等事故预测模型和相关检验理论对模型形式,以及公路穿村镇路段全部事故和追尾、碰撞、路侧等不同形态的事故规律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公路穿村镇路段的事故时空分布呈一定规律性;交通量、混杂率和道路横坡度为影响公路穿村镇路段交通安全的3个显著因素,且均呈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智慧道路中布设的路侧感知单元可以获取全域车辆运动轨迹数据,是交通流智能管控系统、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的重要基础,如何对其数据质量进行主动监测是道路交通运营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挑战.随着智能网联车的规模化应用,车载高精度定位与环境感知众包数据为路侧感知单元数据质量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提出了基于智能网联车众包定位与感知数据的路侧...  相似文献   

8.
为实施精准化、动态化路侧停车管理策略,协调道路行车与停车之间的关系,剖析了路侧停车行为对交通流的干扰机理.选取北京市4处典型路侧停车带,基于路侧停车订单和实地调研数据,对停车设施利用特征、停车时长分布特征、停放车辆数目分布和驶入车辆数目分布等典型的停车行为特征进行了量化,建立了道路周边用地性质与停车行为的映射关系;并根据以上特征规律建立路侧停车带设置于机非混行路段的仿真模型,分析最高允许停放时长、路段交通量和停车需求量等关键因素对路段机动车行程时间的影响规律,定量描述了各因素不同区间值对行程时间波动程度与波动范围的影响.选取新街下坡路侧停车带为例,以控制车流行程时间延误为目标,综合考虑各时段的交通流特征、停车设施利用效率和停车需求量等要素,从停车泊位数目设置、停车需求控制和停车时长角度提出了相关的优化措施.结果表明,限制停车时长为1h能有效降低道路交通影响,道路机动车交通量低于440 veh/h或停车需求下降30% 时,行程时间的波动程度和波动范围趋于稳定,交通影响的改善效果达到瓶颈期.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公路交叉口的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基于交通事故和交通冲突来进行研究的,但交通事故数据采集的困难以及交通冲突获取的主观性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应用。基于此,文章应用交通流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安全评价方法。基于对公路平交口交通事故的成因的系统分析以及交通冲突发生的概率估计,建立了安全评价模型。最后,根据调查交叉口的交通冲突概率的分布范围,将公路平交口的安全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并用具体实例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首先,通过对常用事故多发点鉴别及其成因分析方法的评述和对比,论证了研究基于交通冲突的事故多发点鉴别方法的必要性.其次,通过研究交通流基本模型,采用Logit模型描述驾驶员驾驶行为,为后续研究做基础.最后,分别对同向冲突、穿越冲突、对向左转冲突和二次冲突分别做研究,得出了每类冲突的计算模型.基于此,提出了公路平面交叉口事故多发点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双车道公路路侧净空与街道化对运行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2条双车道公路直线路段进行调查,获得了路侧净空与车辆运行速度的关系;以基准道路条件建立了路侧净空对运行速度的影响模型;采用R语言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了街道化路段运行速度、建筑物距离和正常路段运行速度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采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建立了街道化对运行速度的影响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运行速度与路侧净空之间存在对数关系;街道化路段运行速度与建筑物距离相关性很强,而与正常路段运行速度相关性很低。  相似文献   

12.
实践证明,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是提高公路安全水平的有效手段。尽管其在我国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但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内也开展了很多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西部地区公路安全评价》是系统研究公路安全评价方法的一个课题。而公路交通安全评价系统1.0版本是在该课题成果基础上开发的一套实用化的工具,它包括交通基础数据的管理和事故多发段判别、规范符合性分析、事故预测、速度一致性分析、路侧危险度分级等分析模块。本文对该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双车道公路车速标准差和交通冲突强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车速标准差、交通冲突强度与交通事故率之间的关系,理论上建立了车速标准差与交通冲突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省道203现场实测数据分析表明双车道公路车速标准差与交通冲突次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多种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认为多项式回归模型相关系数最高,达到了0.79,研究结果表明双车道公路车速标准差与交通冲突强度存在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冲突严重性划分的公路平交口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公路平交口为研究对象,引入交通冲突技术定量分析交通安全状况,提出应考虑不同严重程度的冲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通过录像观测冲突距离、冲突速度参数,间接获得了一般冲突和严重冲突的TTC指标,并借助累积频率分析的方法,界定出我国公路平交口交通冲突严重性的判定标准,为冲突的分类采集提供了依据。结合对交通量参数的观测,以分时段不同严重程度的冲突数与交通量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灰色理论的相关计算方法,对多项评价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所调查的8个公路平交口的安全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公路街道化现象和公路路政管理面临的问题,展开公路交通环境和管理规划研究。在构建公路交通环境管理规划框架的基础上,重点从定量化的角度对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非公路交通标志及路边构造物管理、公路交叉道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技术控制指标的取值,并制定了管理措施,为吴江市公路路政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当前路线设计规范采用的设计方法是基于设计车速、"以力学要求为本"的,并不考虑人的心理、生理负荷和承受度,不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综合设计车速理论、"宽容性设计理念"和交通工效学的基本思想,提出修正后的"宽容性设计理念"的基本思想,即以满足车辆动力学需求为设计底线,以交通参与者在交通环境中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合理需要"为中心和校核指标,综合考虑交通参与者、交通工具、道路设施与交通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耦合,以安全、舒适作为交通系统设计的基本目标。将"宽容性设计理念"的基本思想应用于广西某事故多发路段的改造设计,探讨了基于"宽容性设计理念"的道路设计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提高道路运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次级冲突的定义和分类,分析了次级冲突的产生、传播和消散的过程,把次级冲突的传递看做是一种波的传播,主要研究了首部车辆和次级冲突车辆之间的间距和速度等状态。当加速波大于减速波时,该次级冲突的影响就会消散;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通波传递和消散的计算方法,用于计算次级冲突的影响车辆数,在此基础上采用调查方法来实现这一计算方法。同时该影响范围可以为交通冲突的严重性的判断提供一个科学定量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交通冲突数与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等级公路交织区交通冲突数与道路安全性关系模型。从模型调试、测试结果及评价结果来看,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运营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及管理措施的效果,从驾驶员的角度出发,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对高速公路交安设施、道路环境情况、管理措施等进行分析,所获取的数据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运营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现状,为完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运营、提高管理水平提供相关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