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沥再生在油田道路养护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几年"沥再生"在大庆油田专用道路上的应用,以工程实例及试验数据对涂涮前后沥青路面的3大指标进行对比,指出了"沥再生"这一产品的优越性.结果表明:"沥再生"对旧沥青路面具有明显的再生作用,能较大程度的恢复沥青性能,具有较好的弥合沥青路面细小裂缝和空隙的能力,从而改变旧沥青路面的老化程度和脆性,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再生沥青三大指标与四组分之间的关系,并与国内外常用的经验公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再生沥青化学组成与性能影响研究中引入灰色关联理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5.
6.
沥再生技术在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养护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再生是经济有效的路面表面处理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结合辽宁省普通公路实际,对沥再生应用于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养护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对其技术特点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8.
9.
20世纪90年代初,多位美国和加拿大专家不断研究改良力求找寻一种更环保、效果更显着、施工更便捷的道路预防性养护技术.为此,不破坏原路面构造的预防性沥青道路再生密封剂——[沥再生](R)正式面世.中怡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从2000年开始将这项革命性的沥青再生处治技术引进中国并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常张高速公路是常德至世界风景名胜张家界的一条旅游、生态之路,是交通部规划的国家重点干线泉州至毕节公路中常德至永顺支线的组成部分,是湖南省30年公路网规划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沥青材料的组分试验原理,针对盘锦基质沥青和掺加四种国内外典型天然沥青(包括四川天然沥青、新疆天然沥青、北美的岩沥青以及南美的湖沥青)的改性沥青进行组分分析及其与25℃针入度、软化点和10℃延度三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天然沥青对石油沥青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通过沥青三大指标测试和沥青黏度试验,研究了温拌剂对沥青技术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温拌剂对沥青技术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基质沥青对温拌剂的敏感性强于SBS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12.
沥青路面微表处技术是由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添加剂和水按合理配比拌和并摊铺到原路面上的薄层结构,是一种有效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结合沥青路面微表处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对沥青路面微表处的材料性能参数、施工工艺流程以及路面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SBS/岩沥青复合改性沥青的三大性能指标研究,分析了岩沥青和SBS的用量比变化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改性沥青中有效成分用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其中岩沥青用量比例的不断增大,改性沥青针入度的变化不大;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即岩沥青与SBS复合改性对提高软化点的效果不如单独应用SBS的效果好;改性沥青的延度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且改性沥青的15℃延度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适量添加岩沥青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SBS在基质沥青中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路用性能和特殊的环保意义使开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在排水降噪路面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在部分国家得到相当规模的应用.因橡胶沥青的技术标准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不统一,在我国尚未实现推广应用.通过AR-OGFC在省道338张家港张杨路改造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对AR-OGFC进行配合比优化设计,对其施工情况和后期路用性能情况进行介绍和总结.实践证明,AR-OGFC路面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而且具有环保、抗滑、排水和降噪等功能,研究结果可为行业规范编制和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在市政施工生产中的应用,不仅是对新技术应用的有益尝试,而且对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的深入研究,粉煤灰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必将取得各界的认可,在废物利用方面也会走出一条更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粉煤灰在市政施工生产中的应用,不仅是对新技术应用的有益尝试,而且对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的深入研究,粉煤灰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必将取得各界的认可,在废物利用方面也会走出一条更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18.
结合工作实践,介绍彩色沥青路面的功能、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序,并指出彩色沥青路面的缺点及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娥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9(4):36-39
根据运用费用效益分析的原理,对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进行研究;总结了预防性养护技术的费用效益分析过程和方法,对费用效益分析中的业主费用和用户费用的计算方法、用户费用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