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油砾石路面结合料的技术要求,选取兰炼油浆作为降粘剂;分别在兰炼110号沥青和克拉玛依90号沥青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油浆,通过实测得出不同掺配比例结合料60℃的运动粘度值,与掺稀降粘理论计算粘度值相比较,证明油砾石路面结合料可以通过掺稀降粘技术实现,油浆可作为轻质溶剂混合到沥青中使用;通过结合料15℃的针入度试验、蜡含量试验和旋转薄膜烘箱老化试验确定油砾石路面结合料油浆与沥青的掺配比例.  相似文献   

2.
低标号硬质沥青具有针入度小、软化点高、粘度大的特点,其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优越、低温抗裂性略差。本文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对HMAC-20C及HMAC-20F两种级配20号硬质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及动态模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号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且动态模量满足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我区铺路用的渣油,来源于茂名石油公司,稠度不一。近年来多为稀渣油,粘度低,不适于直接路用。过去为了提高渣油稠度,采用掺高标号沥青的办法,但高标号沥青来源困难,影响施工。为了提高路用渣油的稠度,保证所铺渣油表处路面的质量,从一九七六年起 我们几个地区的油路工地,进行了渣油“硫化”的试验工作,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开始将提高了稠度的“硫化”渣油用于铺筑黑色表面处治。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SAK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评价SAK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加入新型添加剂SAK后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进行了系统实验,并与热沥青及同级配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对比。沥青胶结料的粘度及三大指标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SAK后,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均有所下降,软化点明显提高,针入度和低温延度均有所下降;混合料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SAK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抗剪强度有明显提高,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张荣栋  周荣森 《公路》1989,(7):31-33
我局管养公路现有油路占养护里程的26.4%,油路养护和新改建大中修工程,基本上是使用200~#或低于200~#沥青,如何解决沥青路面的修建养护质量,乃当前解决的一个问题。我局通过试验路的实践,经过五年多来使用观察、效果良好的情况,是采用橡胶粉作添加料,可以提高沥青的稠度和稳定性,改善了国产沥青的路用性能,延长油路使用寿命,我局在翁源、乐昌、南雄等公路工区铺筑橡胶沥  相似文献   

6.
TLA混合沥青针入度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公路》2007,(5):137-139
根据TLA混合沥青掺配试验结果,提出其针入度预估公式。TLA掺配不同基质沥青的针入度试验结果表明针入度预估公式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同时介绍了TLA混合沥青针入度预估公式在确定TLA准确掺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1964年本人在四川省参加了一段公路沥青表面处治施工。设计规定,表面处治系三层式,各层油料均采用同一技术指标:针入度180~210,延度大于100厘米,软化点不低于38℃。油料系由阿尔巴尼亚石油沥青加国产重柴油稀释而成。阿尔巴尼亚沥青的筑路性能良好,其针入度大都介于40~80,属于Ⅲ号,延度达100厘米左右,软化点47~55℃,蒸发减量0.13%,水溶物0.04%,闪点264℃。阿尔巴尼亚沥青的性质比较是固定的,但从表1将近1500桶(约430吨)沥青的针入度统计看出,稠  相似文献   

8.
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密实曲线信息及其应用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为了在配合比设计阶段预测沥青混合料的可施工特性和路用性能,采用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旋转压实仪SGC对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中推荐的粗、细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旋转压实,对密实曲线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密实曲线斜率和密实能量指数概念以反映沥青混合料的内在信息。采用该方法对两种级配沥青混合料施工可压实特性和抵抗交通荷载抗变形能力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车辙试验和试验路对指标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粗型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未必优于细型级配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9.
胡建荣 《公路工程》2013,(1):103-105,115
针对目前沥青热氧老化预估研究的不足,利用旋转薄膜烘箱对SK90#沥青进行不同时间的老化,分析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及粘度与老化时间的关系,并根据试验结果回归分析建立沥青老化后性能的非线性预估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沥青的路用性能在老化过程中符合非线性数学方程;沥青老化存在最终老化量;利用建立的沥青老化方程可以较为精准的预估沥青在不同老化时刻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性能,同时可以预测沥青在不同时刻的老化速率。  相似文献   

10.
美国橡胶沥青使用现状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目前美国各州公路部门对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各州采用的橡胶沥青改性方法不尽相同.湿法间断级配和开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应用广泛,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和耐久性.干法改性沥青性能通常不及湿法处理产品.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是橡胶沥青混合料具备优良路用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分形理论及贝雷法,以《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及《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设计规范》(MH-5010-1999)中AC-20型级配为基础,优化其级配范围,以提出适合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并对比研究优化级配与热拌规范级配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探讨符合温拌沥青混合料使用特点的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方法,以供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时使用。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前鉴定沥青材料质量的最普通方法,是用各种仪器(针入度仪、软化点仪、标准粘度计等)来测定沥青材料的条件粘度;鉴定地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最普通方法,是在不同温度(22℃、50℃)下,测定混合料试件的极限抗压强度。这些试验方法由于与实际使用情况脱节,所得数据,不能完全准确地说明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物理状态或力学性质。例如沥青材料的测定法,局限于一种正温度,不能判断路面在天然条件下全部温度范围内(通常为—40°~+60℃)沥青材料粘度变化的大小和性质;地沥青混合料的测定法,在刚性压模下所进行柔性路面材料的静力试验,不能完善地反映汽车行驶时的受力情况,因此,这些方法有商讨和改进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彩色沥青作为新型路用材料,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相应的规范标准。实验通过在高温状态下将明色沥青、色粉、集料强制拌和的方法制备沥青混合料;采用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关于"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和"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技术要求"的相关规定进行评价,同时与A-70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来研究彩色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彩色沥青针入度较低,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认为不能用普通道路石油沥青的标准来评价;车辙稳定度较低,可以考虑在这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用于沥青路面养护维修的新型沥青——常温沥青。通过试验,研究其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粘度和老化性能指标及其混合料性能,分析影响常温沥青混合料性能及强度增长的各种因素。试验路应用表明,采用常温沥青混合料修补的路面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路用技术性能良好,施工工艺简便,特别适用于路面的局部修补。  相似文献   

15.
史建方  周卫峰 《公路》2006,(1):141-145
我国现行《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 40-2004)给出了很宽的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对于特定工程,需要根据公路等级、气候和交通条件、原材料特性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本文对于特定原材料,以GTM为成型方式,在较大范围内对级配进行研究,寻求GTM成型方式下以路用性能最佳为判据,同时能够控制施工质量的较窄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以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不同添加剂对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拌沥青混合料WMA(Warm Mix Asphalt)是一种新型、环保路面铺筑材料,它使用一种具有合适粘度的调和沥青,即由两种不同针入度的沥青(软沥青和硬沥青)混合而成,从而可以使沥青混合料在较低温度下拌和、压实与施工,但仍具有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HMA)相同的路用性能。该文主要介绍Aspha-Min,Sasobit和Evotherm 3种不同添加剂对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测试了掺加不同剂量Sasobit的沥青粘度、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并对掺加Sasobit的温拌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水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Sasobit可提高沥青的高温粘度、降低低温粘度;Sasobit使得沥青的针入度降低、针入度指数增加、软化点增高、延度降低,能显著改善沥青的高温性能;掺加3%Sasobit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比起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降低了11.5℃、碾压温度降低了8.0℃,并具有更高的抗车辙性能,而低温性能有所降低、水稳定性则变化不大;掺加Sasobit的温拌混合料既可降低施工温度,又能改善高温性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公路》2021,66(7):88-94
为指导广东高温多雨区排水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综合考虑排水路面的路用性能和排水性能,采用改进型CAVF法和X-ray CT扫描技术进行OGFC-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通过黏温试验对比分析高黏度沥青与常规SBS改性沥青的差异,并推荐OGFC排水路面各施工关键环节的温度控制区间。使用无核密度仪跟踪现场压实度,研究不同碾压方案对OGFC沥青路面压实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体积法设计矿料级配,结合"富油+纤维稳定剂"可以较好兼顾OGFC路面的排水功能与路用性能;高黏度沥青的黏度比SBS改性沥青的黏度大20%~87%,基于不同沥青黏度-温度试验结果,可以确定合理的施工温度区间;为了保证OGFC路面排水功能和压实性能,推荐使用双钢轮静压组合,碾压遍数控制在5遍以内。  相似文献   

19.
沥青胶浆中消石灰掺量显著影响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该研究利用不同掺量的消石灰替换矿粉后配制沥青胶浆,进行软化点、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及粘度试验,研究消石灰对沥青胶浆高温性能,抗老化性能和施工和易性的影响,进而确定生产过程中消石灰掺配比例。结果表明,消石灰替换矿粉后,沥青胶浆高温性能有明显改善,但过量的消石灰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综合路用性能,故建议消石灰掺量不超过30%。  相似文献   

20.
沥青是一种有机胶结材料,它的形态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常温下呈固态或熔融态,而在高温(100~180℃)时则呈液态。公路黑色路面施工中,要求被使用的沥青呈粘度较低的液态,这就需要对沥青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沥青的工序俗称化油,太阳能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