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针对舰船动力系统训练的现状,对虚拟训练技术在舰船动力系统训练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研究.在分析舰船动力系统特点及其虚拟训练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舰船动力系统虚拟训练功能实现的技术途径和关键技术,并以某动力装置虚拟训练功能的开发为实例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验证.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能促进舰船动力系统训练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为舰船动力系统训练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舰船科学技术》2015,(8):169-172
通过对比研究,分析热管技术应用于舰船冷却系统时,与常规海水直接冷却和冷却水间接冷却之间的性能差异。研究表明,单级热管的换热效率相对较低,但可通过并联增加热管级数来改善换热性能,使之接近冷却水间接冷却。当舰船冷却系统换热器传热单元数(NTU)较小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热管冷却,减少舰船冷却水泵需求;当NTU较大时,应慎重选择热管冷却型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研设备、新技术采用的比例不断增大,舰船动力系统研制的复杂性显著提高,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也日益增多.因此,其所面临的风险以及风险所导致的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促进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在舰船动力系统研制中的应用,本文进行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研究.在归纳和总结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武器研制中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探讨了舰船动力系统研制阶段的风险因素和各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给出了不同风险因素定量分析和评估的一般方法,并通过实例,对某船动力系统方案进行了风险分析和评估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制冷和空调技术领域充满着发展前景。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与制冷和空调产品有着密切的联系。工业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研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对此给予了特别关注。当前该领域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保护和节能两大方面。文章围绕这两方面介绍了新的欧洲技术规范、制冷剂替代、制冷设备的节能、制冷与空调系统的监控和制冷领域内新技术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5.
船舶余热回收现状及吸附制冷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热管式余热蒸汽锅炉和热水器在船舶上已得到成功应用。渔船余热回收的吸附式制冷系统也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文章着重介绍回收船舶尾气余热的热管蒸汽锅炉系统、吸附式制冷的空调系统、冷冻水系统、制冰系统  相似文献   

6.
基于共振弦检测技术的舰船内燃机状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燃机是内燃动力舰船的心脏,它的运行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舰船战技术性能的发挥.文章介绍了共振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舰船内燃机燃烧状态监测中的应用.应用共振弦检测技术对准确监测内燃机相关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内燃机状态监测能力,保证舰船动力系统处于最佳及安全的运行状态,提高舰船在航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实现数字孪生技术在舰船动力系统中的应用,针对舰船动力系统集成度高、全寿期研制特点,梳理在动力系统研制中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技术路线。[方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的虚实融合与实时交互、迭代运行与优化、全要素与全流程数据驱动等优势,开展符合动力系统研制特点的数字孪生技术体系研究。[结果]经研究,构建了舰船动力系统中应用数字孪生的技术体系,包括规范、平台构建、关键技术、数字孪生体建设、集成验证与示范应用。[结论]研究成果可为舰船动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示范应用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热管技术在动力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管技术近年来在工程中的应用日益普及,不仅在传统的传热传质设备更新改造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在余热回收、节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简析了热管技术在能源动力中的应用特点及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鹏  吴赞侠 《机电设备》2014,31(5):71-74
为了研究蓄冷材料在舰船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分别对冰和某型高温相变蓄冷球两种材料的蓄释冷过程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了模拟仿真,找出蓄冷量和蓄释冷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比较两种材料的蓄释冷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高温相变材料,其蓄冷周期短,制冷机组相对较节能,可满足水面舰船蓄冷空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船舶》2005,(3):4-4
江苏常恒集团常州曼淇威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舰船用空调、冷藏设备设计、生产、安装和服务的公司。为把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带给广大用户,目前,在常州凤凰大厦召开了“江苏常恒集团常州曼淇威、亚太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舰船空调冷藏产品推介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