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中俄原油管道二线机械化补口技术质量要求,开展机械化补口冬季低温环境下适应性施工技术研究。通过现场试验研究分析,总结出管道补口部位加热温度上升及下降变化规律,确定了现场施工工艺参数,优化了防腐补口工艺规程。中俄原油管道二线第一、四标段优先采用了机械化补口工艺进行3LPE补口,经冬季施工验证,补口施工效率和补口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2.
热媒炉是原油加热设备,在管道输送系统中被广泛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燃料的消耗很大,需要采用节能降耗方法。节能降耗的主要方法为优化燃烧过程,应用变频调速技术,使用吹灰系统。  相似文献   

3.
长庆油田原油凝点高,必须加热外输,为了确定合适的加热温度,确保管道运行安全、节能,通过分析气温、地温的变化规律,得出地温随气温出现周期性变化,从而导致原油外输加热温度随地温成周期性变化的结论。对加热温度和地温进行对比,总结出了管道各月份运行要点。利用传热学公式计算出管道的传热系数,进而计算出外输需要的理论加热温度,对理论加热温度和实际加热温度进行对比,得出油房庄热泵站加热温度偏高的结论,造成热能浪费,建议降低加热温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笔者对管道研究院多年从事管体局部中频感应加热研究的总结,并着重介绍了本院研制的、在生产中应用的几种中频感应力热器,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5.
对原油管道最低出站油温的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原油管道最低出站油温的控制进行分析,通过全面考虑原油管道正常运行、停输和再启动情况下管道系统的散热和流动特性,对建立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值解法的预测一校正法和有限元法联立求解,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模拟软件,可对实际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实际管道进行分析,得出原油管道最低出站油温的控制由季节、管道的允许停输时间、要求恢复正常运行的时间以及出站最高可加热油温等因素而决定。  相似文献   

6.
废弃原油管道的扫线封存是防止管道发生泄漏和次生灾害的重要手段。利用氮气吹扫技术实现废弃原油管道的扫线封存,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实际案例还非常少,可供参考的技术规范还不健全。文中通过对原油管道的氮气扫线的方案编制,着重总结了原油管道的氮气扫线过程的施工经验和主要技术要点,分析和推荐了氮气扫线过程的风险管控措施,为相关的工程实践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并行埋地管道中,加热的原油管道引起其周围土壤湿度的重新分布,管道周围水分运移,在热管道周围形成土壤烘干区。为了研究土壤烘干区对并行埋地管道温度场的影响,采用Gambit软件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网格技术和Fluent软件的标准-模型对并行埋地管道的三维温度场进行模拟计算。模拟计算中考虑了耗散函数、大气温度和土壤恒温层温度沿管线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考虑土壤烘干区的情况下,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某输油站内原油管道过路埋地段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内腐蚀穿孔泄漏。文中针对该条原油管道内腐蚀泄漏情况,通过使用超声相控阵内腐蚀检测技术对该条管线进行内腐蚀缺陷扫查,并结合管段相对高程和管内原油介质成分分析结果,对该条原油管道内腐蚀穿孔现象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该条管道属于典型的静置管道,管内原油含水量大,氯含量较高,油品呈弱酸性,内腐蚀多发生于该条管道局部低洼位置底部6点钟附近,腐蚀失效主要原因为静置管道原油沉积水造成的电化学腐蚀。  相似文献   

9.
为了简化集油工艺、降低工程投资,对于外围油田的低产、油气比高以及原油凝固点较低的油井,通常应用树状电加热集油工艺,其中电加热保温管道是该工艺的关键部件和设施。传统的电加热管道存在着接头数量多、过热烧损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行。文中设计一种可更换电伴热体的新型伴热保温管道结构,使电热体接头数量显著减少,实现了不开挖更换和修复伴热体,延长了管道整体寿命,增强了电加热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热油管输过程热经济性定义、评价参数、评价方法和建立动态评价曲线的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评价。应用评价曲线可以动态地确定热经济性良好的输量范围,预测经济加热耗油指标。将通过对动态运行参数进行热分析获得的定量数据和评价曲线比较,可以评价该输量下管道的总体热经济性程度,可以动态地评价运行方案的热经济性状况。根据输送过程实际加热耗油量,应用评价曲线还可动态地评估热站的实际综合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1.
长呼线和马惠线都是输送长庆油田原油的长输管道。马惠线采用裸管,夏季采用常温输送方式,而长呼线采用保温管道,夏季却采用加热输送方式。文中从所输油品物性,管道沿线地温、管线总传热系数、油品输送距离等方面对比分析长呼线和马惠线的差异,探讨限制长呼线夏季常温输送可行性的因素,提出了长呼线夏季运行方式的优化方案,建议长呼线夏季采用首站不加热、中间站加热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2.
各单位或个人:PIG管道清洗技术是一项由管道保养维护技术发展演变而来的管道清洗技术。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发达工业国家兴起,主要用于管道内表面除锈、除垢、脱水、干燥及涂敷,是预防和清除管道结垢的良好技术。该技术工艺装备简单、清洗时不必停输、对管道无腐蚀、无环境污染、操作简便、适宜作为常规操作定期进行。上世纪70年代,我国石油输运领域也尝试用球类和机械清管器用于投产之前的扫管和石油管道石蜡清除,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首次正式分别从英国和日本引进该项成套清洗技术,结合我国工业管道的实际特点,并吸收了英日技术的优点,形成了适用我国工业管道特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道清洗技术。目前,该项清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核工业、国防科技及市政工程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也有单位应用该项清洗技术结合化学药剂在大型装置的开车前清洗进行了成功实践,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该项技术具有投资门槛低、适用性广、节能、节水、环保及在线应用等特点。值得在我国工业清洗领域大力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输油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对原油成品油管道输送的经济性有直接影响,作者针对目前输油设备存在的重用轻养、重修轻改、维修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提出了成立输油设备维修中心、维修技术和信息培训中心等解决的对策的措施,以提高管道输送设备的整体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热媒炉是原油管道输送的加热系统,热媒是加热系统的传热介质。热媒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处于高温状态以及受外来物的污染,发生变质现象。热媒的变质既影响传热效率,又对设备有腐蚀作用,严重时因需更换热媒而影响生产。分析了热媒变质的原因,并找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针对加热原油管道停输后油品、管壁、保温层、防护层及周围介质的相互关系和它们的不稳定传热问题,对埋地管道、架空管道分别提出了热力计算及安全停输时间计算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有关物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采用保角变换和盒式积分法对上述数学模型进行处理,构造出问题的差分格式,并采用高斯消元法求解差分方程组,得到了问题的数值解,最后附有算例.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石油管道输送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首先对国内外管道输送工业的历史进行了回顾。然后介绍了国外管道工业在采用大口径、高工作压力管道,篝的输油工艺,高效可靠的输送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及先进的输入高含蜡原油技术等方面所采取的新技术及发展方向。最后给出了近年来我国输油工艺的技改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含蜡原油降凝减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青海原油为例,对高含蜡低胶质沥青质原油的降凝减阻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高含蜡低胶质沥青质原油,蜡晶多且大,在低温时能够形成可逆网状结构,热处理温度高,处理效果差,而且处理温度选择不当还会使原油的低温流动性恶化。采用降凝剂降凝减阻效果明显优于热处理。加剂处理原油的物性受加热历史和强剪切速率影响很大,多次重复低温加热或在析蜡高峰进行强剪切,会严重影响加剂原油的低温流动性。由于高合蜡低胶质原油组分的影响,降凝剂的降凝作用还不够理想,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海底输油管道修复过程中,为将原油对海洋的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保证修复作业安全顺利进行,应用胍胶隔离技术进行管道油水置换隔离.通过现场调研、实验室配方筛选、理论计算与分析,确定了胍胶隔离技术方案,并在现场顺利实施.结果表明:该技术能保证海底管道修复时将原油泄漏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到最小程度.胍胶段塞在海底管道中的隔离作用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9.
辽河油田曙光特油2号站至石化分公司输油管线输送原油为超稠油。超稠油的输送过程中,需要进行加热以降低黏度。为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需要对稠油管道进行优化设计,这就需要掌握目前管道中超稠油的黏温特性。在利用HAAKE RV-3旋转黏度计测出不同温度超稠油的黏度后,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超稠油流变方程与黏温指数,用以指导超稠油管道的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20.
漏磁式智能检测在管道中的运用及管道腐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气输送管道在生产运行中,在内部不可避免的受到输送介质的腐蚀,在外部由于施工建设质量、绝缘层的缺陷、阴极保护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样存在腐蚀,并且随生产年限延长而逐年加重,安全隐患增大。因此,对管道内外腐蚀检测是监测、评价管道的重要项目之一。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在国内首次引进国外漏磁式智能检测技术。文章分析了该项技术的检测参数、置信度、经济效果评价和存在的缺陷,论述了管道内、外腐蚀的原因,提出了减缓腐蚀的各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