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工程,解决开裂问题是决定混凝土结构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和耐久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工程,解决开裂问题是决定混凝土结构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和耐久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铁道建筑技术》2009,(4):93-93
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工程,解决开裂问题是决定混凝土结构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和耐久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隧道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环境影响因素及措施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明确提出隧道建筑物按100年使用年限设计[1],其混凝土结构设计应考虑耐久性问题。分析影响隧道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环境因素,提出从原材料选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结构构造设计要求、施工质量控制、检测与维修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满足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寿命中的关键问题。我国铁路相关部门对现行规范中有关混凝土材料的规定及时做出补充改进,制定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等系列技术标准。介绍我国铁路高性能混凝土的相关技术标准及应用,并对铁路混凝土的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处于硫酸盐侵蚀环境中服役的铁路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内部因膨胀性物质生成导致内部开裂.实际施工混凝土养护龄期往往达不到28 d要求,早龄期阶段混凝土水泥水化不充分、内部孔隙较多,更易受到硫酸盐侵蚀,影响结构的耐久性.为探究现浇铁路混凝土结构在干湿循环和硫酸盐双重作用下的耐久性能,进行了宏观强度试验和微观SEM试验,建立硫酸...  相似文献   

7.
《铁道建筑》2007,(10):106-106
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工程,解决开裂问题是决定混凝土结构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和耐久性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铁路钢筋混凝土桥梁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但是由于自身和使用环境的特点,使得混凝土存在降低耐久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论述了降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及破坏机理,并提出了提高抗碳化能力、防止冻融破坏、预防侵蚀性介质的腐蚀、避免或减轻碱集料反应、预防钢筋的锈蚀等措施,以提高铁路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张登祥  杨伟军 《铁道学报》2011,33(2):101-106
现浇混凝土结构早期开裂是工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裂缝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耐久性及结构安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现有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失效准则是基于强度条件的失效准则,本文以断裂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混凝土结构早期约束收缩开裂机理模型,提出早期约束收缩开裂的预测方法及具体步骤。在断裂模型中,应力强度因子及裂缝尖端张开位移试验室测定方法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本文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提出断裂参数的预测方法,采用改进型环形收缩试验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混凝土早期约束收缩开裂理论模型对结构早期开裂时间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齿轨铁路以其爬坡能力强、缩短线路长度、占地面积小等技术优势,在我国以观光旅游为主的大坡度山地轨道交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齿轨铁路轨枕是轮轨系统重要传力部件,其受力特点和应用环境与普通铁路轨枕区别较大,基于山地齿轨铁路的工程特点,通过分析齿轨铁路轨枕技术需求和活性粉末混凝土用于齿轨轨枕的性能特点和设计配比,提出齿轨铁路活性粉末混凝土轨枕结构方案,并通过理论分析和试制试验研究了轨枕结构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山地齿轨铁路轨枕应满足轨排结构稳定性保持能力、较高的结构强度、易于养护维修、较好的抗震性能的技术需求。活性粉末混凝土具有超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体积稳定性良好的材料特点,采用RPC140混凝土,8根?7 mm螺旋肋钢丝双层配筋,截面高度160 mm的混凝土轨枕结构,可满足12 t设计轴重、40 km/h最大时速的齿轨铁路承载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由于铁路混凝土耐久性要求,铁路路基支挡结构及承载结构使用年限均需按 100 年设计,从而导致路基支挡工程投资大幅上升.分析混凝土在各种侵蚀环境作用下的机理,依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抗渗性是耐久性设计的核心作为优化设计的基础,结合轻型支挡、重力式支挡结构的优点优化重力式支挡结构形式,提出箱式结构挡土墙.箱式结构在满足承载力...  相似文献   

12.
考虑纵连板式无砟道岔的结构特点,基于无缝道岔、无砟轨道和桥梁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道岔—轨道板—底座板—桥梁—墩台一体化有限元计算模型。以某高架桥上左咽喉为例,分析了混凝土结构开裂对连续梁桥上纵连板式无缝道岔群受力与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开裂及整个轨道构件的大部分结构的受力降低,而且,裂缝会造成结构耐久性差,所以,应控制裂缝,以保证耐久性和合理受力。同时,在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配筋率来计算弹性模量折减系数,使设计更合理。  相似文献   

13.
客运专线铁路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保证客运专线铁路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正常运营,减少因耐久性不足而导致的维修、加固、更换费用,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与混凝土耐久性相关的原材料品质、工艺措施、质量指标进行严格控制。结合编制《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的体会,介绍客运专线铁路混凝土的主要耐久性指标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工程,解决开裂问题是决定混凝土结构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和耐久性的关键。 日本SHO—BOND公司开发的BICSZE法在注入方法上突破了传统的方法。它利用合成橡胶管状注入器的自然弹性所产生的压力,将高分子树脂修补材料缓慢持续地压入裂缝中。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混凝土高架桥耐久性破坏的主要形态和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极限状态和设计使用年限,并从环境分类,混凝土的要求、最小保护层厚度、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构造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实用性的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严寒地区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确保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在设计年限内安全服役,分析了我国相关行业耐久性设计技术规范中冻融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提升技术措施的差异,对比研究了常见防护技术性能特点、适用范围及防护效果等。基于我国严寒地区高速铁路混凝土服役环境的特点,总结冻融环境对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以及行车安全性的影响,提出严寒地区混凝土结构防护材料技术要求。基于高速铁路立面混凝土结构和平面混凝土结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防护技术措施,为实现严寒地区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以及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和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从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的材料最小强度等级及适应范围的变化、混凝土容许应力的变化等方面对《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蚀开裂的机理和裂缝相关参数的发展规律,对钢筋锈蚀作用下混凝土的开裂全过程进行研究,并建立混凝土锈蚀开裂模型。模型采用混凝土材料受拉指数型软化形式和黏结裂缝理论,将锈蚀开裂过程分为保护层未开裂、部分开裂和完全开裂三个阶段。推导每一阶段对应的应力状态、径向位移和裂缝状态等力学参数的表达式,获得计算混凝土保护层裂缝宽度的控制方程,并且给出求解该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基于所建立的模型,研究裂缝从钢筋黏结表面扩展到混凝土保护层表面的全过程行为,讨论裂缝宽度、环向应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预测混凝土保护层表面开裂时间与相应的临界锈蚀率。研究结果表明:钢筋表面和保护层表面的裂缝宽度的差值随锈蚀时间逐渐减小并最后趋于零;混凝土裂缝宽度和锈蚀率之间表现为正线性相关关系;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钢筋直径之比、混凝土抗拉强度和锈蚀膨胀系数等因素直接影响着保护层锈蚀开裂时间;最后,基于黏结裂缝理论建立的混凝土结构锈蚀开裂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试验值,可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蚀开裂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铁路建设发展,桥梁病害随之增多,其中高速铁路桥梁支座垫石开裂问题突出,严重影响桥梁服役功能及寿命。为研究支座垫石混凝土开裂成因,以某铁路桥梁桥墩加垫石结构为背景,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系统分析了在新老混凝土收缩作用、桥墩与垫石不同龄期差及支座垫石振捣是否密实条件下,新浇筑垫石的应力状况,并提出避免支座垫石开裂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新老混凝土收缩作用是架梁后支座垫石拉应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垫石收缩应力随新老混凝土龄期差增大而增大,最后趋于稳定;支座垫石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会使垫石拉应力增大,导致垫石内部裂缝的产生;垫石浇筑前对桥墩混凝土润湿能有效减小垫石收缩应力,避免垫石开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迅速发展,铁路混凝土结构服役环境由一般转向特殊。为了研究特殊环境(如大风干旱)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限值,以混凝土结构设计及耐久性设计规范的发展阶段为主线,介绍发达国家和我国在不同时期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限值的发展历史,分析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限值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得出裂缝宽度限值正逐步放宽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