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立 《铁道建筑》2015,(2):118-121
建立周期修和状态修相结合的大型养路机械线路养修模式,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稳定线路质量。本文以武汉局线路养修为例对大机捣固作业前后的线路设备质量进行分析,结合轨道质量指数,建立线路区间状态修基准指标,探讨大机捣固作业状态修的模式,评价大机捣固作业效果。京九线状态修实例验证了其运用效果,可供线路养护维修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铁路朝着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的方向发展,以及列车运行密度的提高,轨道结构平顺性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分析轨道质量指数(TQI)7个子项标准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有砟轨道上应用大型养路机械捣固作业的效果,提出由左高低、右高低、水平、三角坑4项轨道几何不平顺标准差组成的大型养路机械捣固作业轨道质量评价指数,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发现其服从γ分布。大型养路机械捣固作业轨道质量评价指数的提出依据及其分布规律的确定,为铁路工务部门进行有砟轨道大型养路机械维修管理决策提供了评价指标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南昆线小半径曲线多,地质条件复杂,桥涵路基基础薄弱,过渡段线路变化快,在普速铁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工作业无法有效提升线路设备质量。探索如何最大化发挥大型养路机械的作用,提出熟练掌握大机捣固技术标准、强化轨道状态分析合理安排作业区段、分析大机捣固前后数据查找无效作业原因、优化大机组织提升捣固质量、完善后期保养措施确保捣固质量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机捣固是有砟线路养护维修作业的主要工作之一。基于在决定捣固维修作业时机方面很少考虑捣固作业成本,提出综合评价指数的捣固维修作业时机决策方法。以捣固作业后的轨道质量指数TQI表征列车运行品质,以捣固周期间接衡量捣固作业成本,综合考虑列车运行品质与捣固作业成本2个方面因素评价捣固维修作业时机是否最优,将该决策方法应用到杭深线捣固作业实践中。研究结果表明:杭深线轨道质量指数TQI阈值取5.5 mm时,为最佳的捣固时间。  相似文献   

5.
以提升大型捣固机械(以下简称大机)维修的经济化、效率化应用为目标,基于大量轨道几何历史检测和维修数据,提出一种预测不同捣固模式轨道质量保质期的方法。分析捣固前、后的大机捣固质量指数MTQI在不同大机捣固模式下的函数关系,得到系列捣固效果函数。利用灰色GM(1,1)预测技术建立MTQI随通过时间及通过总重发展的非线性预测模型,将其与捣固效果函数结合,可应用于不同大机捣固模式下轨道质量保质期的预测和捣固模式的比选。既有线及重载线路的实例证明,本文提出的轨道质量保质期预测方法有助于轨道维修部门比选最佳捣固维修模式,可为我国有砟轨道捣固维修计划选择提供科学、经济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广深(广州—深圳)Ⅰ线K16+000—K19+000区段内长2.580 km的线路连续17次轨道检查车检测数据,以高低不平顺为研究对象,对大型养路机械捣固前后537 d的线路质量进行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大机捣固对线路平顺度较高的区段或路基基础稳定而在持续较大荷载作用下线路平顺度较差的区段改善作用有限;捣固作业后高低不平顺下降幅度越小的区段,其高低不平顺越容易在较短时间内超过作业前;较大的月度累计降雨量可以缓和甚至改变线路的恶化趋势;捣固作业后达到一定时间线路动态质量会加速恶化;对于广深Ⅰ线,18个月的大机捣固周期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7.
刘平 《铁道建筑》2022,(8):72-76
针对现有养护维修计划编制效率低下且相应模型编制复杂的问题,以维修单元内大型养路机械捣固作业计划编制最优化为原则,建立基于遗传算法的线路大型养路机械捣固作业单元区段选择模型。该模型以单元区段划分和多目标0-1整数规划方法为基础,以最大化养护维修作业量为目标,通过遗传算法搜索决策实现了养护维修作业的最优化。为验证该模型的计算效果,基于朔黄铁路的轨道高低不平顺检测数据进行计算,并与传统的枚举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目标函数值近似的情况下,该选择模型计算效率约为传统枚举算法的200倍,能够有效减少养护维修计划的编制时间,提高养护维修计划自动编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朔黄重载铁路线路设备特点和大机捣固维修管理实际需求,研发了朔黄铁路大机捣固预测与维修决策系统。该系统集成了朔黄铁路轨道质量分级管理标准、轨道质量发展规律预测、大机捣固经济维修决策等技术,实现了朔黄重载铁路线路运维数据管理,大机捣固质量指数(MTQI)及其劣化率分布分析与趋势预测、大机捣固维修决策及作业效果评估等功能,为朔黄铁路大机捣固维修提供科学化、智能化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通过全面考虑线路捣固作业对即时轨道质量和长期轨道质量变化的综合效果,提出一种改进的线路捣固作业维修质量评价方法。为评估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采用神朔铁路河西运输段2014年9月—2016年12月共计31次的轨检车检测数据以及该时段内的捣固作业维修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价神朔铁路线路捣固作业维修质量。该方法对神朔铁路线路捣固作业质量的管控和决策的合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捣固作业质量直接关系到线路轨道服役状态,多维度研究捣固作业后轨道几何形位的变化规律是有效提升线路捣固作业效率的关键。以某160 km/h提速干线改造工程为例,提出考虑波长因素的捣固方案,针对捣固作业后的轨道几何形位的变化,分析轨道静态不平顺数据及动态不平顺数据,研究70 m弦矢高、轨道质量指数、功率谱密度、小波变换、小波能量谱等时频分布特征,确定捣固作业前后轨道不平顺波长及幅值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波长因素的捣固作业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线路的长波不平顺状态,高低不平顺的改善效果优于轨向不平顺;曲线区段改善率大于直线区段且曲线轨道质量改善率随圆曲线半径的增大而降低;线路线形得到基本控制后不能通过盲目地增加捣固作业次数来达到改善轨道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轨道质量指数是目前我国铁路应用的一种主要的均值评价方法,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出轨道不平顺的质量状态.用大机维修期内观测到的轨道质量指数TQI值构造灰色预测模型,研究数据潜在规律,对TQI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预测某一时刻的TQI值,从而获得轨道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各级工务管理部门对轨道不平顺状态进行宏观管理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并将其用于指导编制维修计划和指导养护维修作业,使维修计划安排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投资效益高、线路质量状态均衡.  相似文献   

12.
在考虑捣固作业磨合过程的基础上,利用捣固作业改善系数及轨道不平顺指标结构,设计轨道不平顺指标与线路捣固作业质量的相关性分析方法。为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采用神朔铁路河西运输段2014年9月—2016年12月共计31次的轨检车检测数据以及该时段内相应的捣固作业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分析轨道不平顺各单项指标与线路捣固作业质量的相关性,对改进捣固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提高捣固作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铁路线路的新建、大修和维修的工作中,道贫区捣固密实是重要的作业之一,刘线路质量的优劣起着关键作用。但道岔地段由于其结构复杂,维修不便,国内现有的大型养路机械不能适应其特有的作业性能要求。长期以来,道岔区的养护工作以人工、小型捣固机作为主要的捣固作业手段,其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维修质量不高,道岔地段常常是轨检车检查线路的扣分点(约占扣分的80%左右),成为了铁路提速的一大瓶颈。  相似文献   

14.
简述线路维修养护作业中人工枕底垫砟和机械枕底吹砟作业,以及道砟粒径大小对垫砟效果的影响。与机械化捣固作业相比,采用机械枕底吹砟作业后的线路稳定性好并对道砟碎化影响小。分析机械化捣固作业与机械枕底吹砟作业线路维修周期及作业效率,建议结合我国线路实际开展大型吹砟车的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影响大机线路捣固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大机捣固作业前线路质量分析、大机捣固作业后线路质量效果评价和大机捣固作业质量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分析评价大机捣固作业效果,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建议措施,从而确保施工安全、正点、高效。  相似文献   

16.
秦宪国 《铁道建筑》2020,(2):120-123
基于轨道不平顺指标与线路捣固作业维修质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设计神朔铁路线路捣固作业决策方法。为说明该决策方法的有效性,利用神朔铁路河西运输段2014年9月—2016年12月共计31次的轨检车检测数据以及该时段内相应的捣固作业维修数据进行实例研究,并与神朔铁路传统的捣固作业决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该决策方法的捣固作业策略对神朔铁路捣固作业量和捣固成本的降低效果显著,能改进神朔铁路线路捣固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既有线提速开行160 km/h及以上动车组,轨道长波不平顺对行车性能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而大机捣固作业过程还不能充分控制线路长波平顺性,线形几何参数恢复达不到理想效果.通过分析提速线路波长对行车性能的影响关系,提出采用70 m检测弦长、10 mm管理幅值以控制长波不平顺.结合非线性规划理论提出满足长波平顺性控制标准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提速和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大机捣固维修的特点,分析研究适合客货共线铁路大机捣固维修的作业方法,提出"宏观控制为主,微观控制为辅"的模式,既要树立"精检、甚修"的科学理念,又要切实采用先进的检测和作业手段及标准,采纳和研发先进技术、工艺、机械,完善作业程序,提高作业标准,从根本上提高线路设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1问题的提出 目前,桥上线路的捣固作业方式一般有两种:日常维修由于基本轨和护轨间的净距无法满足普通捣固机捣镐的下插宽度,只能采用人工捣固;大中修施工时,只有将护轨临时拆除后,才能使用普通捣固机械进行捣固作业,结束后再恢复护轨。现桥上大都铺设的是混凝土枕,人工捣固很容易造成轨枕底部掉块,加之人工捣固质量远不如机械捣固,因此,在日常维修中,桥上线路一旦产生高低不平顺时,只能够采取加垫调高垫板的办法解决,“维规”对调高垫板的使用又有严格的要求,对个别水平、低接头的处理可以使用垫调高垫板的方法处理,对长大轨面不平顺和垫板超过容许高度都不可用此方法解决。因此,在桥上能够解决用普通捣固机进行捣固,是彻底改变桥上作业方式的惟一出路。同样,随着铁路提速的要求和客运专线的大量建成运营,机械化养路是工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大型养路机械是铁路线路维修和养护的专用施工设备,当作业区段或运行线路情况不稳定(轨面不平顺,路基不均匀沉降,道床不均匀变形)时,极易发生脱轨事故。本文通过对大型养路机械事故救援吊索具选用与配置的研究,为事故快速救援提供方法和工具,对大机事故救援起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