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桥梁施工水平的提高,连续梁转体施工在跨越既有铁路桥梁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如何降低和减小施工对既有线路的行车安全及设备运行造成的影响,是转体施工的核心。本文以新建郑万铁路(河南段)北汝河特大桥跨孟平铁路转体梁施工为背景,就转体的球铰设计与安装、正式转体前的试转、转体就位及精调、中跨合龙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特别针对中跨合龙段在面对空间受限、天窗点时间紧张等多种不利因素限制下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思考,对转体施工进一步完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以后同类桥梁的施工和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铁14号线跨丰沙铁路节点桥位于右线曲线半径为470 m的曲线上,桥梁主体结构为84+84 m的T构。桥梁转体跨度71+71 m,转体重量7 130 t,转体时球铰中心相对下盘中心向曲线内侧预设偏心1.152 m,转体角度33.46°,桥梁的转体半径和转体跨度在轨道交通转体桥梁的设计和施工领域均为国内首创。比选桥梁方案,从针对桥梁上部结构的非对称主体结构设计、下部结构预偏心设置、施工合拢段位置的选择、施工时对既有铁路线的防护等多方面进行论述和详细介绍。结果表明,通过上部结构非对称设计和转体结构预设偏心,有效地保证了小曲线半径大跨度桥梁转体施工时的平衡和稳定性,大大降低了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伴随公共交通建设力度的进一步提升,交叉线路变得越来越频繁。在跨越既有铁路开展桥梁工程建设时,为不影响铁路线路的正常运营,大多选用桥梁转体施工方案。为保障转体桥梁施工的安全,亟需系统梳理和总结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难点及现有抗倾覆关键技术。通过调研国内外平转型转体桥工程实例及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研究,分别从桥梁结构不平衡因素、转体结构所受外荷载影响及转体桥梁的施工工艺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现有跨线转体桥梁施工技术抗倾覆难点,结合当前最新研究成果及较为先进的施工工法,总结专家学者提出的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关键技术。最后对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新技术进行展望,提出基于北斗技术下桥梁转体姿态实时动态监测技术与基于机器学习算法下,对转体桥梁的动态位移及结构损伤快速且精确识别的构思,为平转型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对平转型桥梁转体工程建设抗倾覆具有一定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客运专线上跨既有铁路线的桥梁转体施工之后,于既有铁路线上进行中跨合龙段施工,安全风险大。详细介绍了哈大铁路客运专线上跨既有京哈铁路连续箱梁转体成功后,重112 kN移动支架的设计、加工、加载、滑移及中跨合龙段等关键施工工艺及安全保障措施,总结了移动支架的特点及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5.
以集包第二双线霸王河特大桥小半径单线连续梁转体工程实践为背景,介绍了设计与施工中关键技术,主要阐述了合龙段钢壳设计与施工技术、曲线桥梁转体钢球铰设置横向预偏心技术和曲线连续梁转体关键控制技术,对今后类似桥梁的建设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桥梁转体施工是一种无支架的施工方法,在山谷、大河、跨越既有线等具有优越的性能。早期转体施工技术主要用于在山区建造跨越河流或山谷的桥梁,且多为拱桥。转体施工技术按转体方向分为平转、竖转以及平转和竖转相结合3种方法;球铰制作技术、施工控制技术以及稳定控制技术是转体施工的关键技术。首先介绍转体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转体施工技术的难点及急需解决的问题,然后对其在我国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桥梁转体法施工是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浇筑后,利用桥梁结构做施工设施,利用转盘结构,将桥梁结构整体旋转到位的一种施工方法。结合孤庄营跨线桥的工程实例,介绍由转体下盘、球铰、上转盘、转体牵引系统等组成的转体结构施工方法和施工过程,为下一步的转体成功做好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广泛用于跨越河流、峡谷及既有线路的桥梁施工中,桥梁转体施工关键设备之一是转动球铰,球铰应力的合理性将决定桥梁转体施工的成败以及桥梁整体质量。文章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转动球铰计算模型对球铰应力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桥梁转体施工过程中球铰应力进行监测,研究结果可为桥梁转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客运专线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转体施工时梁体的施工监控,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计算出了连续梁在恒载作用下的累积位移、活载位移、预拱度及各阶段的梁体应力,通过误差分析和施工状态预测对计算模型进行修正,以此来保证成桥后桥面线形、合龙段两端悬臂端高程的相对偏差不大于规定值,并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可靠度和安全性,保证了桥梁顺利转体及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为同类桥梁的转体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996桥梁是跨越繁忙交通线的跨线桥,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小对现有交通的影响,保障施工安全,确定采用转体施工方法,即在高速公路两侧浇注施工转体,然后转体就位,先浇注边跨现浇段,与合拢段连成整体,将合拢段固结,再浇注合拢段,贯通全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技术装备和施工工艺的不断进步,大跨度桥梁水平转体施工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大跨连续梁(刚构)水平转体施工应用尤为突出。本文首先叙述了水平转体方法适应的桥梁结构类型及连续箱梁转体特有的施工技术;然后结合曲线连续箱梁跨高速公路施工实践,提炼了曲线箱梁转体施工从交通疏解组织、转动碰撞检验、转体规划及施工组织等主要准备工作和施工工艺流程;对研究形成的称重和配重、试转及演练、精测配牵引、精调与就位等转体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简述了曲线箱梁转体实施过程和效果,并为类似转体施工提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转体施工技术对跨越的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营干扰较少,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上跨桥梁施工中。结合新建宿淮铁路上跨京沪铁路T构粱转体施工,对转体施工工艺进行研究,介绍了转体工艺流程,阐述了转动系统、设备安装、转体实施的关键技术和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为今后同类转体桥梁施工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跨线连续箱梁桥平面转体施工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桥梁转体施工根据转动方向,可分为竖向转体法、水平转体法以及竖转与平转相结合的施工方法。转体施工与其他如悬臂拼装、悬臂浇筑、原位现浇施工等相比较,具有对既有交通影响小,可跨深沟、河流等,且施工快速、技术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以苏州兴郭路跨苏嘉杭高速公路连续箱梁成功转体为背景,详细介绍连续梁桥水平转体施工的转体体系构造、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转动体系磨合控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转体桥施工是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完成后,利用转盘设施,将桥梁结构整体旋转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结合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西段跨成灌高铁双幅2×75 m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转体桥实例,针对跨高速铁路、大吨位、双幅同步转体等特点,从转体相关计算、临时设施、转体设备、称重配重、转体实施、测量控制、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总结了该施工方法的经验,对类似桥梁的施工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转体球铰安装是转体梁施工的基础工作,也是转体梁的核心。结合兰州—中川机场线跨铁路连续梁转体工程,分别介绍下承台、上承台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并严格按照计算要求和设计规范执行,以期为同类桥梁转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钢球铰是桥梁转体施工中最为关键的部件之一,以内蒙古第一座转体桥——集包铁路霸王河1号特大桥连续梁转体桥施工为背景,主要阐述钢球铰施工工艺流程、精度控制标准以及施工中注意的问题等,为今后同类转体桥的施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小济南市开源路公跨铁项目实施对铁路运营的影响,首先对项目所处位置既有铁路、道路规划情况进行分析,因立交桥位于胶济铁路历城站西咽喉区,桥梁跨度较大,常规的转体T型刚构、转体连续梁难以满足要求,故提出双塔斜拉桥、矮塔斜拉桥、独塔斜拉桥3种方案;然后从桥梁跨度、结构体系、施工方案、施工风险、桥梁景观、后续运营及养护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最终确定施工风险小、施工及运营期间对铁路影响小的双塔斜拉桥方案。研究表明,在涉铁转体斜拉桥跨度满足铁路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应选择转体吨位较小、施工风险低、运营后支座更换、换索等对铁路影响小的桥梁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高铁运行安全并减少对铁路运营的干扰,上跨高铁桥梁大量采用转体法施工。依托迎宾大道上跨郑万高铁立交T形钢构桥转体工程,结合该桥超大吨位+超宽的结构形式,详细介绍了T构水平转体施工中基础处理、转体体系安装、转体施工技术和质量安全保证措施,提出一种特殊条件下异形T构转体施工方法和操作注意要点,总结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特殊条件下上跨高铁桥梁T构转体施工工艺,为以后的类似桥梁建设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新建高铁及既有铁路提速的不断发展,大量跨越铁路的桥梁建设也日益增多。为不影响铁路线运营,采用转体施工是跨线桥的最佳选择。本文以青南大道跨遂成铁路立交桥为例,介绍了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和施工控制要点,可为今后转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跨越城市高架桥而设计的自锚式拱桥的平面转体施工,就转动体系的构造及施工、转动力矩及牵引力的确定、拱肋支架的布置、拱肋施工节段的划分、拱上立柱的施工、拱上连续梁的施工及转体施工的实施等进行详细的阐述,解决了自锚式拱桥跨越城市道路的施工难题,得出大跨度自锚式拱桥平面转体施工所需注意的一系列问题,为拱桥成功转体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